达莎·朱可娃在35岁前改变世界

2013-04-29 08:11安亚飞
收藏·趋势 2013年5期
关键词:阿布拉莫维奇当代艺术艺术家

安亚飞

欧美社交名媛,时尚杂志《POP》主编,顶级服装设计师,Garage当代艺术中心(Garag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ulture)创始人,收藏家,策展人。这个女人在她35岁之前已经取得了可以震撼艺术界的成就,她改变了俄罗斯当代艺术,被民间称之为:“艺术女沙皇”。

朱可娃的一个目标就是民主,她对新荷兰岛分馆的设想就是建立一个“更民主的,要给不懂艺术的人看”的场所。

没有不堪回首的童年或者是矫情的奋斗史,1981年达莎·朱可娃出生在一个家产优渥的莫斯科家庭。她的父亲亚历山大·朱可夫(Alexander Zhukov)摸爬滚打从石油大亨变成军火大亨,家财万贯。在她青年时期,朱可娃就曾向她的父亲提供艺术品收藏的建议,可惜他的父亲对这个圈子并没有足够的兴趣,这点小小的挫折也没有影响到朱可娃后来的艺术之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朱可娃从来都不是个没有思想的“富二代”,而是培养着自己的情操和修养。

要说童年的不幸福,可能只有一件事。1991年,身为基督徒的朱可夫先生发家之后与犹太人妻子埃琳娜·朱可娃(Elena Zhukova)劳燕分飞,朱可娃随即与母亲一同前往美国洛杉矶定居。所以,祸兮福所依,朱可娃的成功倒和美国的教育也有些关系,美国艺术的发达带给了她对俄罗斯当代艺术的思考。1999年从太平洋山中学高中毕业进入加州大学的圣巴巴拉学校获得了斯拉夫学和文学的学士学位。这时的朱可娃对她的前途和事业还没什么明确的计划,香车宝马少年游,秋月春风等闲度,过着典型的白富美的上层生活。在名利场上的追逐,当时的朱可娃已是小有名气的社交名媛,这也给了她见多识广的机会和广泛的人脉关系。

2003年朱可娃俘获了网球沙皇萨芬(Marat Safin)的心。好景不长,随后便又结识了第二任男友罗曼·阿布拉莫维奇(Roman Abramovich)——俄罗斯首富,知名度仅次于普京。这是一段打破世俗的恋情,不仅因为两人的年龄相差20岁,更因为已婚的阿布拉莫维奇还是朱可娃父亲的生意伙伴。虽说朱可夫对艺术并无兴趣,但阿布拉莫维奇却对艺术别有钟情,他不仅与朱可娃一同出入各地的画廊、博物馆购进各种顶尖的艺术品,更依靠他的资金帮助朱可娃一步一步地走向俄罗斯当代艺术女沙皇的宝座。

朱可娃对艺术的兴趣表现极为浓厚。不仅如此,她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同于一般的藏家总是离不开商业的习惯,美国的生活经历不仅让她领略到社会的发达,更让她明白艺术对国家、人民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她对艺术的理解更多的侧重在艺术改变人的精神世界、艺术对国家文化发展的层面上,而非单纯的收藏、投资。

2008年,朱可娃一手创建了IRIS基金会,基金会致力于发展当代文化传播与发展。朱可娃在创立之初十分明确地表明了她的意图:俄罗斯的青年艺术家需要一个便利地方让他们同国际艺术交流接轨,俄罗斯的当代艺术才能走出本国的局限。有这种宏图大志的女人绝非泛泛之辈。通过IRIS基金会,朱可娃又开始了车库当代艺术中心的建设。

2008年9月,车库当代艺术中心(Garag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ulture GCCC)在莫斯科开幕。开业之后,车库当代艺术中心成功的凝聚了一批俄罗斯的年轻艺术家,同时也将国际当代艺术直接引进到莫斯科。除了一些重点的展览和俄罗斯艺术家的回顾展之外,车库当代艺术中心还有诸多的教育计划和艺术实验,以及面向各类人群的电影放映、工作坊、表演和创作等活动。现在它已经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现当代艺术的交流场所。

从GCCC来看,它是俄罗斯第一个当代艺术机构;从朱可娃收藏的作品来看,她收藏了为数众多的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更为关注的是当代艺术,从弗朗西斯·培根、卢西安·弗洛伊德、里希特到达明·赫斯特、苏伯德·古普塔、莎拉·卢卡斯、安东尼·葛姆雷,西欧与美国当代艺术的红人悉数进入俄罗斯人的视野。

通过朱可娃的努力,GCCC不仅将当代艺术推荐给俄罗斯年轻的艺术家们,GCCC的教育也向大众普及了艺术。我们可以看到,GCCC在给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个城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大为发挥了其文教功能。更为重要的是,GCCC完全是一个非营利性的艺术机构,朱可娃要做的是积极推动俄罗斯社会文化改革中的文化艺术变革。从她的身上我们能得到这样的道理: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多的责任。

在男友阿布拉莫维奇斥资4亿美元买下圣彼得堡的新荷兰岛后,朱可娃下一个宏伟计划就是准备在新荷兰岛开新馆,预计2013年完工。

朱可娃和阿布拉莫维奇是当今世界上最认真的现当代艺术藏家之一。

富有、年轻,这是朱可娃最大的优势。朱可娃和男友阿布拉莫维奇在拍卖会上屡屡让人咂舌。2008年5月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阿布拉莫维奇以4300万英镑拍下弗朗西斯·培根的《三联画,1976》,一天之后他又以1700万英镑的价格购买了卢西安·弗洛伊德的《沉睡的救济金管理人》。两次拍卖都创造了培根和弗洛伊德作品最高纪录,也是当代艺术作品的最高纪录。当年的美国《ART News》杂志出炉了新一年的“《ART News》全球藏家排行榜”,阿布拉莫维奇和朱可娃堂而皇之的荣登榜首。正如莎拉 · 道格拉斯的评论:“朱可娃和阿布拉莫维奇是当今世界上最认真的现当代艺术藏家之一”。

当然,这些只是他们众多收藏的冰山一角,朱可娃甚至记不清她最喜欢的艺术家的名字。收藏之外,朱可娃更感兴趣的是文化领域的作为。因为她要变革的不是艺术品市场,而是俄罗斯的社会文化。或许这就是年轻人的特质。

年轻代表着生命力和突破,朱可娃不断的在国际艺术圈进行变革——新奇的想法加上敢于付出的行动。2011年的夏季威尼斯双年展上,朱可娃邀请了3位艺术家创作一部关于游艇航行广告的短片。此举引起了诸多非议,朱可娃不以为然,因为她希望“促使不同意见之间的对话发生”。

此外,这位时尚女王开创了时尚与艺术的紧密结合。朱可娃在处理艺术品、时尚和奢侈品的关系上游刃有余。她用她丰富的编辑经验成功打造了《Garage》杂志,同时聘请法国版《Vogue》的编辑作为特别顾问,邀请诸如达明·赫斯特这样的知名艺术家为杂志做封面设计。透过她的影响,艺术圈里涌入了更多富有购买力的年轻势力,同时这些年轻群体在审美上的时代性和推动性更对艺术市场乃至潮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猜你喜欢
阿布拉莫维奇当代艺术艺术家
当代艺术看得懂
长袖善舞阿布拉莫维奇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返乡还是流浪?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凝视》:再见乌雷,再见爱情
七十年生命的意义——略谈阿布拉莫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