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
室外体育是中学体育课的主要形式,由于它的课堂在特定的外界环境中,故受天气、场地、器材等条件影响,加上中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所以,他们往往会在室外体育课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不自觉地将平时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充分表露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和室外体育课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其逐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体育行为习惯体现在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的集体主义精神、坚强的体育意志、积极的准备活动与放松、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自主练习、克服困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团结互助等。良好体育行为习惯体现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的集体主义精神、坚强的体育意志、积极的准备活动与放松、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自主练习、克服困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团结互助等。
一、室外体育注重文明意识培养,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在室外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教学规律、原则而提出应遵循的教学规定与具体要求,制订执行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成功组织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保证。室外体育课中的活动多,一会儿集合一会儿散开,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活动范围很大,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抓学生的组织纪律,集合要求快、静、齐,强调精神面貌;服装整洁,不留长指甲,不随地吐痰,保持场地、器材清洁卫生;虽然在室外,但仍然是课堂,提倡文明用语,助人为乐。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守纪律、讲文明、爱公物、懂礼貌等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室外体育注重健康意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对学生中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姿势不正确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姿势应讲明危害性。要主动帮助纠正,教会一些矫正方法,同时通过严格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立姿、走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
在室外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要因人而异,注意教育的艺术性,在学习练习中教师不要吝惜适时的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公正、合理的评价,让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快感,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评价方法的改变,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励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室外体育强调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育课体中不安全因素比较多。我认为不少伤害事故都是来自学生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在体育课中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即爱自己、爱别人、爱器材。在体育课中加强自我保护动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方法,了解一 般运动操作处理。练习前必须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让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教会学生器材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器材设备等,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这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
四、室外体育可培养学生的进取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体育比赛具有无法估量魅力。体育课中我们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并形成基本能力,然后通过比赛的方法,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进取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如接力跑教学中,我们教授学生传接棒方法和技巧。为了更好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学比赛即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
通过严格课堂常规 ,严密课的组织,抓住突发事件,及时进行教育,严肃班风,发挥集体作用,不断提高要求等,促成集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作用来对每个成员进行帮助教育。同时也要利用良好的集体舆论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启发和教育学生要敢于同各种不良倾向和行为作斗争,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学生个人行为习惯和集体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反复的培养和训练。同时也要为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一个好的集体氛围,从而对学生行为习惯起到约束和促进作用。室外体育教学易在学生身体活动中抓住的闪光点,也很容易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评价,提出表扬与批评。通过树立榜样、纪律约束、反复训练、不断提高要求等手段达到教育目的,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同时注意自己的行為习惯,为学生作为表率,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起到潜移默化效果。可见,室外体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同时又不时的渗透在生活中,无形中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