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亚
摘 要:《新课标》要求教师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也由“师者至上”变为平等的朋友关系,倡导生生合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发挥。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新课改 教学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望发达不竭的动力。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新形势下,作为老师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不够的,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要向教学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这是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对老师的迫切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把素质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心理、技能、身体等各种素质,让他们德、智、体、美都得到发展。如何搞好初中英语教学,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要全方位地了解学生
我们应当经常家访,要有恒心有毅力,不厌其烦地与家长们多沟通、多配合。从家长的嘴里我们可以得知更多和学生相关的信息和情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他们嘴里得到的信息往往更真实,从而我们可以适时调整我们的教学,使教学效果最佳化。
二、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是搞好教学的关键
教学方法对搞好教学也很重要,是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因素在起作用。在“五步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不仅要随着各个步骤的变换而改变,更重要的要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可能按步就班,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进行每一个教学步骤。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师生间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才能顺利进行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构建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新课标》要求教师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也由“师者至上”变为平等的朋友关系,倡导生生合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发挥。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而忽视了学生自己的领悟和感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以“教”代“学”。曾有位专家说过,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学”的过程,是新课标下课堂设计最核心的一点。
美国教师专业委员会曾提出过成功教师的五项标准,其中一条就是:一个好的教师能告诉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答案,但最好的教师是不说话,帮助他的学生思考出答案。因此,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我们应更多地考虑学生如何学,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体,追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平等交流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中学生习得外语、形成外语语言能力可以从两个途径着手。一是对外语的下意识的自然吸收,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规则,从而产生语感。目前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仍然有自然吸收语言的能力。第二个途径是有意识地学习和识记外语的各种习惯规则。我认为,下意识地自然吸收(习得)和有意识的学习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给外语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后果。实际上处于发育旺盛青春期的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儿童更为发达,有意识记和长时记忆也强于儿童,这正是他们加强有意识学习得有利条件,而无意识心理活动一直存在于人的一生当中,本来就可以也应该让其在外语学习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造成一种和谐、轻松、自然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排除心理障碍,在不知不觉中有意无意地把外语吸收进来。
五、在教学之外扩展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重在教学中的全过程,但课堂上师生交流时间毕竟有限。个体的情感教育不易进行。因此,课外的情感投入至关重要。通过与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的共同交流,常常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在2005级7班有一名学生由于小学时就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因而提前学过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进入初中后,刚开始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书写工整,屡屡受到好评。但半期之后,英语成绩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是讨厌背书,认为是“死记硬背”。我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以后与他的家长进行沟通,针对他的“观点”,允许他背书,改为每课默写。一段时间后,他自己觉得背书可以帮助他形成良好“语感”,于是,他自觉地找到我要求背书。
总之,在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我们应倡导生生合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发挥学生能动性。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把素质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心理、技能、身体等各种素质,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