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改革方向

2013-04-29 02:19王瑞平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学生

王瑞平

摘 要:“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2012年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素质教育”问题进行指导并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机制和办学模式,切实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推进全国整体教育工作质量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素质教育 改革

“人才”是国家第一资源,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开发人才、储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开展教育,如何提升教育工作质量,从而助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是我们乃至整个国家都必须重视的工作。

一、目前我国教育工作现状

早在三十多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便指出了“科技兴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国策,在这个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在曲折中前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教育工作仍然避不开一个现象级的怪圈,即素质教育大力倡导,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发展。以分数评判学生能力,以分数评判教育工作质量,以分数评判家庭重视程度,如今,“应试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成熟且颇具规模的群体,它不但涉及受教者个人,还包括教育者、教育机构乃至每一个受教者的家庭。

应试教育的发展同样促生了社会某些文化产业的崛起——诸如“×××辅导站”、“×××幼教中心”、“×××培训中心”。诚然,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部分产业的升级转型,同样解决了大量流动人口的就业与再就業问题,对于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望着这一张张稚嫩甚至有些迷茫的脸庞,我们是否有所触动?在这部分人群中,有些是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科目短板;有些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在为今后学习披荆斩棘。“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着别人的孩子上辅导班,自己的孩子不上心里总是不踏实”……这些话是现在家长们的心声,更是整个社会的共识。

“题海战术”、“作文模仿秀”、“培训沙龙”……这些顾名思义的词语活生生的将受教者训练成了“新时代的机器人”。在学习中,受教者首先考虑的不是发散思维,提高自身思考、创新的能力,而是如何迅速解决题目,正所谓“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即好猫”。固定的思维,固定的角度,没有创新,生搬硬套,

这是当前众多受教者的通病,也是许多教育者的通病。“素质教育倡导了很多年,但在这个以分数至上的社会中,真正要求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十分困难。”这是所有教育者的心声,更是整个社会的共识。

“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成绩”制度的颁布,让我们看到了一丝“素质教育”改革的曙光,可当学生们汗流浃背的训练中考体育科目放弃其他体育锻炼的时候,心中不免多些悲凉,原本以为的“曙光”却成为了孩子们另一种“负担”。“不敢不练,不敢不拼命练,每一分都不敢丢”,这是孩子们的无奈,教育者们的苦楚,也是整个社会的共识。

二、国外教育特征

(一)日本——“心的教育”

日本在《教育法》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发展个性,培养热爱真理、尊重个人价值、尊重劳动、富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具有独立精神的人。为此,日本教育部以道德素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根本,通过终身教育法、挫折教育法、直接体验法等多种方式帮助日本国民在教育中得到启迪和成长。

(二)美国——“实用主义素质教育”

作为全球经济强国,美国在国民教育三个最基本的特征是“跨学科、基于社会实际和解决问题”。目前,在美国有一种非常流行的教育模式即“4H教育”,4H教育的口号是“做中学”、座右铭是“精益求精”,誓词是“我愿以至诚,为我个人,为我乡村,为我的国家和整个世界,训练我具有:健全的头脑,以运用思维;健全的心胸,以发展品性;健全的双手,以改善生活;健全的身心,以服务社会”。与此同时,美国教育机构还要求各所学校开设理财、科技、社工等必修课程,帮助受教者尽早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人。

(三)英国——“绅士教育”

英国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培养受教者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在英国,各所学校将学生生活技能、表达能力、学习新知识、思考能力、与人相处及道德修养能力作为教学大纲开展教学,要求教师教给学生高超的职业技能,更要教给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道德理念。此外,英国的学校还十分重视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除了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学一些设计课、技能课外,还要求学生做社会调查和访问,了解社会生活,深入社会生活,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社会实践这部分内容的分值也在英国升学考试中占较大比例。

(四)德国——培养“责任公民”

在德国民众接受高等教育之前,素质教育是整个中小学阶段的核心。德国各州在该阶段的培养目标是:(1)帮助学生发展成熟和对社会负责的人格;(2)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3)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天赋;(4)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发展沁香和对未来发展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5)培养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和行动的能力;(6)发展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我国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纵观国外教育工作,其共同点是教育生活化,即以生活和社会为素材,高度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着力培养个体独立意识和大局意识。

反观国内,泱泱五千年大国文化精髓,在“学科分数”大行其道的今天,早已层封在社会和历史的“黄土”之下苟延残喘。“盲目追逐分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诸如此类的观点让我国素质教育工作迟迟无法赶上世界素质教育发展的脚步。为此,我国素质教育工作必须“破冰”,必须找准“穴位”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认为,造成我国目前素质教育工作改革难以实施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理念误导

自古中国便有“头悬梁、锥刺股”、“孟母为子三迁”等后人熟知的典故,可见“勤学”一词在我国颇为盛行。在市场经济主导的今天,“十年寒窗”的故事依然屡见不鲜并演变成一种社会的常态。成绩优异与否已成为判定“学生”这个群体的唯一标准,受到该理念的引导,社会众多群体公然成为分数的狂热信徒,偶尔有几个“怪才”、“天才”或抨击教育体制的“愤青”出现却也马上泯然于世。于是,“读书,读好书是唯一的选择”这句原本没有大错的话在如今已“面目全非”。

(二)资源分配不公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东西部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难题。从东部经济发达沿海城市,如广州、浙江、上海等地,到华北政治文化中心,如北京、天津等地,始终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甚至更多。中、西部地区学生想要进入更高更好的学府进行深造必须比这些城市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体制改革滞后

有人问:“十年寒窗的目标在何处?”众人答:“分数。”有人问:“衡量学生对于这个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什么?”众人沉默后答:“分数。”不同的问题,同样的回答,这是受教育者的悲哀,更是教育体制的悲哀。三十多年前,数百万有识青年参加文革后第一场高考,衡量他们的是考试成绩;三十多年后,每年仍有众多不知道人生定位的学生们参加中考、高考,评定他们的依然是考试成绩。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可我们的教育体制仍然滞后,仍然无法满足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需求。

(四)保障体系薄弱

在中国有一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在当下的教育大环境中,这句话难免失去了分量。在我国十三亿人口中,约有十亿多的农民由于资源的限制,导致他们在医疗、教育、就业等公共资源方面得不到保障,為此,读书成才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出路。而在国外,由于有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民众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人生定位,不管普通的民众还是权贵阶级均公平享受社会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甚至对部分社会底层阶级还可以减免,而这些在我国却在短时间内难以普及。

四、素质教育“破冰”,路在何方

联合国教育委员会曾多次指出:“新时代的人应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一理念倡导我们在符合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目标抓好教育模式转变,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而这些,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更需要政府的统筹与把控。

(一)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应试教育盛行已久,彻底根除应试教育滋生的土壤必须从新、从严引导素质教育改革。要坚持以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指导,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要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工作新体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要以“学科分数”为切入点,开设社会实践、心理辅导、科技创新、人际关系等多种教育课程并将该科目纳入学生升学考试体系。建立新的升学选拔机制,逐步缩短各校教师、教育资源差距,并根据学生特长、潜力和未来定位进行不同科目的考试。

要建立素质教育改革委员会,颁布素质教育管理办法,针对各地区素质教育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考核。要明确各教育机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对部分仍旧采取传统教育模式的负责人予以停职、撤职。要建立以学校为单位的素质教育考核流程,形成校长对年级主任,年级主任对班级主任负责的管理流程。

(二)积极优化教育资源分配

实施教育资源优化分配工程,特别是针对中西部地区重点院校、名校欠缺的现状,逐步强化以地区为单位的大专院校的建立,要引导全国各大院校在中西部地区设立分校,同时为该地区提供考生优惠政策。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院校财政补助,完善院校硬、软件设施设备,提高学校教学水平。要积极推进偏远地区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资源建设“城镇化”,努力缩短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差距;要积极鼓励名师、志愿者、高校毕业生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要消除城乡二元化壁垒,取消高考户籍制度,让所有学生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资源。要深化各大院校专业结构改革,推进办校、教学社会化、生活化,帮助学生及早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三)努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以乡镇为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委员会。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公共事业改革与推广,确保广大农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要进一步普及社会保障机制改革,根据各地区、各乡村实际情况,政府要逐步落实社会保障资金到位,消除部分社会底层民众“不读书,无出路”的恐慌心理。

(四)强化政策引导与宣传

素质教育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为此,强化政策引导,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十分重要。要注重“教育社会化”的大教育观念引导,充分发挥学校引导的主体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功能和社区宣传的依托功能,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宣传主阵地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整体优化。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素质教育工程改革,按照以人为本原则,开设“农、工、商”为主导的基础学科院校,全方位构建素质教育培养沃土,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破茧化蝶”。

我国的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同样,我们需要真正的“素质教育”引导我国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诚然,素质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但只要全社会深刻审视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弊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那么我国必将迎来教育事业的春天,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将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中立于世界的前列。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