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

2013-04-29 02:17张志秋
中国集体经济·下 2013年5期

张志秋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结构性失业逐渐成为中国失业问题的主要方面,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研究结构性失业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本文从三个角度分析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给滞后;劳动力需求变动;机制僵化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多次提到结构性失业,集中体现在对结构性失业成因及表现形式的论述上。马克思认为“局部职能过剩”即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无法与新形势下的对劳动者技能的需要匹配,继而引发失业。新古典综合派学者詹姆斯·托宾和杜生贝提出政府应加强职业培训、做好就业咨询、职业辅导和职业介绍等一系列工作,以有效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

(二)国内研究状况

当前,大多数中国学者认为劳动力供求不匹配造成了结构性失业问题,如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的学历、区域分布等不一致,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的需求发生改变,另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的供给并未满足劳动力需求的改变。李建德(1995)从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改革及人力资源的结构刚性三方面解释了结构性失业的原因,认为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再就业技能培训。

二、劳动力供给滞后造成的中国结构性失业

(一)劳动力供给滞后引发的结构性失业现状

中国因劳动力供给方达不到需求方的条件而产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表现突出,典型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刚从农业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大多数因为文化水平较低,主要从事如建筑杂工、卫生清理等体力劳动,技术含量极低。

(二)劳动力供给滞后引发的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分析

以农民工失业问题为典型,从劳动力供给滞后角度进行分析可知,造成中国结构性失业的原因是劳动力本身的知识、技能等素质较差。

1.劳动人口的普通教育水平仍然不高。截至2011年,中国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大专以上、高中、初中、小学和未上过学的比例分别为10.1%、15.5%、41.4%、27.6%、5.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比例较高,劳动人口的教育水平仍待提高。

2.农村地区劳动人口普通教育水平仍待提高。与中国城镇地区相比,中国农村人口素质差距较大,对整体劳动人口素质状况构成较大影响。

图1表明,中国城市6岁及以上人口中,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比达20.7%,而乡村仅为9.8%;城市文盲率为6.2%,农村文盲率高达9.5%,城乡人口的文化素质差异较大。

3.西部地区劳动人口普通教育水平仍待提高。中国东西部地区劳动力普通教育水平差距仍然较大,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的问题相对突出,对整体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甘肃、云南、贵州的初中以上学历就业人口的占比明显低于上海、江苏、广东三个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市。

三、劳动力需求变动造成的中国结构性失业

(一)劳动力需求变动引发的结构性失业现状

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的更新换代必然会淘汰一大批劳动力。此种结构性失业在中国的突出表现是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困难。

(二)劳动力需求变动引发的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分析

1.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从表1可知,2002~2011年,中国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呈现递减趋势,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呈现递增趋势。发达国家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在90%以上,而2011年中国的非农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为65.2%,离美国经济学家英克尔斯提出的现代化国家的非农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70%以上的标准,仍差4.8个百分点。依靠第三产业解决就业问题几乎是世界各国的通用选择,其能提供大量的劳动需求,是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2.中国职业培训存在缺陷。第一,中国社会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批次或第五批次。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也缺乏对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宣传和引导,造成普高持续过热,职业教育步履维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比例难以协调。第二,国家和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的经费较少,由于缺乏资金,导致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普遍不好,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对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不良影响。第三,中国的职业培训存在缺陷,突出表现是职业培训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合,专业设置方面缺乏职业培训特征,与普通教育趋同现象比较严重。

四、机制僵化造成的中国结构性失业

除劳动力供给需求不匹配之外,还存在机制僵化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就业信息不对称

根据菲尔普斯(E. S. Phelps)的职业搜寻理论,当市场信息不充分时,人们必须不断搜寻,寻找时间越长、越能找到报酬高的工作岗位,但同时边际成本也递增,搜寻活动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为止,这一最佳搜寻时间的长度就是失业时间。可见,就业信息的充分程度是影响失业及其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

(二)盈利性职业中介机构存在缺陷

中国职业中介机构的欺诈现象较为严重。首先,虚假广告横行,部分不法盈利性中介虚构用人单位、工作岗位,夸大公司待遇,诱使求职者缴纳职业介绍费用。中介机构提供的虚假信息不仅针对个人,同样向企业推荐人员时也提供虚假人才信息、虚假背景调查,从而干扰了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其次,服务收费不规范,虽然中介机构有权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确定收费标准, 但是必须在营业场所明示, 同时还应该接受物价部门监督, 而有些中介机构并未遵守该规定。最后,营利性中介机构通常为了业务运作的需要,都会建立相应的企业和个人客户的详细数据信息库。由于安全意识的薄弱,许多职业中介机构都没有制定保密制度、设计保密程序,导致客户数据或者个人隐私泄露,网上公开求职者或企业信息就是其中一种典型。另外,由于有些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低下,把信息资源视为可变现的财富,公开定价出售,比如有偿转让个人简历、数据库。客户数据在泄露给第三方后,容易给第三方提供不正当使用的便利,比如进行诈骗、打骚扰电话等,给企业和求职者造成较大危害。

五、治理中国结构性失业的建议

(一)解决劳动力供给滞后问题

首先应增加对农村以及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延长当地劳动者受教育时间,增长人力资本积累,从整体上提升劳动者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其次,农村以及西部地区的普通教育应与市场之间保持必要的联系。

(二)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服务业及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改善政策环境,鼓励市场竞争。首先,培植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及金融保险、咨询、软件、设计、外贸等新兴第三产业,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与区域发展政策相结合,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为导向,将其与公共服务相结合,消除产业垄断,提升新兴第三产业自我发展能力。其次,发展一般服务产业,以引导、提倡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提升我国公民整体素质和质量,发展不同层次的消费服务产业以适应我国收入差距较大的社会环境,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城市服务体系,减少政府限制。最后,对第三产业中的不同产业进行区别重点,实施产业倾斜政策,以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服务产业的需要。

2.加快中国职业培训改革。第一,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作用,整体推动就业前培训、专业培训、学徒培训和在职培训的五级职业资格层次培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推进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推动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加快市场化改革。第二,各级政府应继续细化政策和保障措施,通过税收优惠、培训补贴等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以购买培训成果的形式积极进行扶持。第三,完善和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大力发展远程职业培训,强化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对职业培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三)解决机制僵化问题

1.完善就业信息。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公开发布系统。通过显示屏、公告栏、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发布职业需求信息,开通免费信息查询,有条件的可提供互联网访问服务,使劳动力供求双方方便快捷地了解职业供求信息。建立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报告结果。

2.规范职业中介机构。首先,抓紧建设职业中介机构的信用制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建立职业中介信用档案,以记录中介的不法行为。对守法诚信中介给予公开表彰,并在税收财政、金融支持上给予倾斜,对违法失信的职业中介机构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并令其付出相应的违法成本。其次,完善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对职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既包括道德培训,也包括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游钧.2006~2007年中国就业报告—探索素质就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蔡兵.职业培训[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5]国家统计局.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6]章辉.当前民营职业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J].学术交流,2010(194).

[7]白清平,黄天柱.当前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分析[J].商业时代,2010(30).

[8]李立,张丽丽.浅析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J].河北企业,2009(02).

[9]黄敬宝.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类型与对策[J].经济经纬,2008(06).

[10]袁志刚.失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1]晋凤.浅析我国当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J].经济师,2007(01).

[12]孙强.我国结构性失业原因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09(04).

[13]李梦花,聂思玥.国内外结构性失业研究文献述评[J].当代经济,2011(02).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经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