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国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效率已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校在权衡本校各方面教学实际的情况下特提出本校子课题“小学中年段课堂教学中方式方法的研究”。
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两大方面,即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着重培养人对文字媒体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字形字义、词语运用、文章内容理解等方面的教学,弱化了最基本的朗读教学。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对朗读教学进行了应用性的系列研究。
1. 阅读时间不充足。我们每堂课有四十分钟,然而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既怕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又怕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进而就严重地局限了学生朗读的时间,学生的朗读练习也非常少,大多数教师在学生根本还没有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的情况下,就马上进行下一环节了,阅读教学在课堂上形同虚设。
2. 阅读目的不明确。在课堂教学中,课文朗读的目的不清,作用不明,一些教师忽略了这一环节,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在有些课堂上学生读课文一遍又一遍,泛泛而读,教师不能切实进行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学生对朗读内容没有产生对语言的韵律美,情感美的感受,因而产生朗读厌倦症。
3. 朗读的参与对象不广。课堂上齐声朗读,自由朗读比较多,看起来人人参与,热热闹闹但大部分学生是随声就势,入口不入脑,不属于实质意义上的参与。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节省教学时间,让课堂显得更加流畅,把“读”的机会都给了少数所谓的“优等生”,一堂课读过来读过去,都是这几个人,严重制约了其他学生朗读的锻炼或表现机会,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朗读兴趣。
4. 朗读的指导方式缺乏。有的教师本身就朗读能力差,加之对教材理解不透,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把握不准,不能做到表情朗读,更不能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丰富的思想感情。有些教师指导朗读的方法简单、形式贫乏,不善于运用诸如分角色朗读、剧情式朗读等方式,使朗读变得枯燥无趣。
二、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 保证课堂上的阅读时间,尽量让学生多读。
2. 阐明阅读的意义,让学生愿读。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目的是学生识记、理解知识,培养兴趣,形成能力的重要因素。首先让学生知道,在语文学习中朗读的意义。
通过朗读,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的节奏。一旦书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当我们在讲述或写作过程中用到或者写到相似的内容是,我们之前所积累的词句就会自然而然的涌出来,我们的写作能力也自然得到提高了。
3. 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通过多媒体增强阅读形象性,“情景交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加深理解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应用动画效果,显示“迎,追,游”三个教学重点的动感画面,通过形象感知其演变的全过程。由此将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转变到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体位置上来。
4. 注意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可以采用范读引路的方式。
5. 指导朗读,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恰当地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利用巧妙的点评来指导朗读。朗读是一种人人都应该具备技能,教师让学生朗读能力不断提高,还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评价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利于为以后的朗读提供规律性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在教师适时评价的同时,还应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集体评价,学生读完指明评价等等。对于那些学生对课文内容体会得好、读得好、有独到见解的地方,要给以热情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