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彦
作为古玩的经营商家,熊一江表示留在手上的东西很少,大部分都是在流通中。只有真正喜欢的且非常难以割舍的东西,才会留在自己的手上。对他来说,这个难以割舍的东西就是高古瓷器。
“高古瓷”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的概念,下限至元;但有分歧观点认为我国东汉时期虽然已具备了烧制瓷器的条件,但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标准,仅处半瓷半陶的性质,直到隋代才有了真正的瓷器出现。但无论哪一种观点,都公认为高古瓷至少是唐宋元时期,高于明清之上且存世稀少的瓷器。在熊一江看来,这些造型古朴,釉色素雅的高古瓷是瓷器中最值得把玩的,和清代以纹样和色彩华丽取胜的官窑瓷不同,高古瓷更具备一份宁静致远的情怀,而只有心静的人才能潜心接纳。
从瓷片入手
“最初接触的范围非常局限,仅仅是明上元下的陶瓷器。”熊一江说,在一开始那种误打误撞的探路模式下,直到2004年中,自己在武汉市博物馆一楼的地下古玩城结识真正懂行的人,将自己的东西带给对方看,才终于终结了在假货高仿品种上渐行渐远的道路。“在古玩收藏上,走对路子实在是太重要了,一开始比买到什么好的东西都要更重要。若不是很好的老师在给你带路,就会走得很偏。”从书本上得到的东西只是纯理论,但是若从没在手上过手过对的东西,于收藏是毫无实践益处的。
熊一江最早入手的多为瓷片。瓷片是新手入门的教材,通过瓷片的学习能够知道新老品种,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不多,但学到的东西是实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纹饰、工艺的初期研究已经不能靠瓷片来满足了。“玩整器是必须要走的阶段了。”熊一江说,整器多是在网上交流,本地地摊平台交易有限,价格也并不合理。“很多人瓷片讲得头头是道,但是整器不敢确认。因为对各种坑口的判定,没有上手一定的整器是不能鉴定的。瓷片只是学习工具之一,只有看完整的陶瓷才能把握本质的各个方面。”
熊一江半开玩笑地说,他最早的学校是从坑里刨出来的。所谓刨坑,就是在建筑工地上寻找瓷器标本,这是古玩收藏友入门的一项功课之一。武汉城区历史是相当悠久的,即便是在日新月异的城市改造进程中,老的生活区中还是有灰坑遗址的存在。在古时,人们的垃圾都是拿到固定的地方丢弃,久而久之在某些地方就集中形成了所谓的“灰坑”。在这些被填埋的垃圾中,一旦开挖,在土壤中翻取古时的明清瓷片就成了藏家们最快上手学习的途径之一。
陶瓷烧制的范畴在中国历史非常久远,从西汉那时候就有比较成熟的瓷器,一直延续到现在。在中国工艺历史的发展上,铁器代替了青铜器,材料一直更替,但是陶瓷却一直传承,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一部分。
熊一江在灰坑中翻出很多高古瓷片,并能叙述出不少细节门道:长沙窑是黑泥,里面的瓷片非常完整;明清属于景德镇窑口,和现代瓷更接近。他说,江边的那些灰坑都按历史分层不同的年代。在阅马场一带工地,下挖2、3米可以找到明清时期的瓷片,7-8米就可达高古瓷时期。在码头一带工地有很多瓷片,沉积在岸边。汉江的道路、龟山南面和汉阳大道一代,熊一江就曾经在工地里挖出非常精美的宋元黑地描金的瓷片范本。
“武昌城州府衙门的集家嘴码头,沿江沿河,只要有工地就会有瓷片。03年在武昌造船厂、音乐学院和人民医院一带,甚至能挖到完整的长沙窑。”熊一江说,挖瓷片其实等于变相保留和抢救老祖宗的东西,只要能保留下来有价值的东西,总好过被遗失。
高古瓷的魅力
2010年的下半年,熊一江在香港路开了小店,一边在网上继续交易,一边培养本地的朋友圈。他说,现在自己专攻高古瓷,但回头看,高古陶瓷的入门是非常困难的。南方和北方的窑口众多,龙泉窑从西汉一直烧到明清,窑口数百,多样性和风格种类都极具挑战性。“高古入门难,但是有古玩相通性。首先,玩高古瓷自己可以在圈子里面交流探讨和买卖;其次是跟人,路没有带错的话,可以以此为起点。资金充足的话,可以去有信誉的拍卖行。玩好高古瓷,别的项目自然也有不俗的鉴别能力。”
玩了多年高古瓷,熊一江称,好的东西标准一直都很高。“唐代的名窑口是南青北白,南方以越窑的青瓷见长,北方以邢窑的白瓷取胜。在窑口上,南方官窑哥窑的烧造量少,也极难收藏。龙泉是青瓷的顶峰,造型和釉色取胜。在那个历史背景的工艺条件下,粉青对窑温的控制是很难的。”
南方的几个窑口:吉州窑、湖田窑、龙泉窑的瓷器都是很好的。隋唐南朝没落,晚唐五代崛起,陶瓷转变期越窑是非常精美的,世界范围内没有敌手,只是很难收。而元青花的出现,正逢全球贸易的雏形。因为佛教从波斯传入国外的需求,才造成定烧局面。元青花那时候实际是外销贸易瓷,供给波斯西亚等地,工艺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和明清时期的青花粉彩不同,高古瓷介乎于陶和青铜之间,承上启下了青铜器的纹饰器型。很多元青花、明清的纹饰,也继承了青铜器的造型,很大一批高古陶瓷在年代变换中,制作极富创新精神。“高古瓷是自由的,窑工是在试验,有创新的因素。比如窑变,这种浑然天成的东西作为一种陶瓷烧造艺术的方式继承下来,只要做的好,就能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亮点传承。高古瓷继承了从陶器到青铜器这种典雅内敛的方式,以造型取胜。”
玩这些看似简洁多位单色釉的高古瓷,熊一江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占有欲。高古瓷细部的魅力不是一般可比拟的,是几千年文化的结晶。陶泥、釉色和进窑,都是在烧的过程中随机产生变化的。越窑的刮釉工艺堪称一绝,纹饰、刻工和画工都不能保证是一个人画的,但是精致的程度却相差无几,可见工艺之高。瓷器的烧制是有收缩率的,一旦烧废血本无归。高古陶瓷的魅力就在这种的未知精髓。
每个年代和坑口的高古瓷都有固定的表现特征,但是真正深入研究后,不同窑口和同一个窑口之间的判断标准是最难的。如何找到更艺术的藏品,具体到物件,会有不同的标准。“通常在圈子里,瓶比碗要高,爱好的人判别标准是在变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说某种器型一定要好。”
专注于高古瓷的熊一江说,烧制高古瓷的工艺无法仿造,天成偶然,钟情于这种淡雅特质陶瓷器的人,必须也有一颗沉静而专注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