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4-29 23:13王桂云李婧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52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精品课程问题

王桂云 李婧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对高等院校所起的作用,接着详细地分析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且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多年来教学管理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精品课程;高等院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39-03

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 Resourse,OER)是近年来各国高校资源建设的一种趋势,是指不受版权限制的或者是在知识产权协议下发布,可供他人免费使用或者复制的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源,它包括整门课程、课程资料、模块、课本、视频、测试、软件,以及其他任何用于获取知识的工具、材料或者技术。各国高校中最有代表性的OER是开放课程(Open CourseWare,OCW),是指在网上可以免费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描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资源、在线测试、网络课堂、教学录像等。中国的精品课程是一种开放课程,它是由国家发起,覆盖面广,对中国高校课程建设影响面大,是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精品课程建设过程,可以推动高校树立品牌战略形成自己的特色,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通过精品课建设的示范效应,逐步提高学校所有课程的教学水平。然而精品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完善和发展作为永恒主题贯穿整个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为此,探讨如何在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精品课程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精品课程建设对于高等院校的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一所高等学校而言,是否拥有一系列反映学科前沿的高水平的精品课程,是衡量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同时精品课程作为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学校办学支撑条件中最重要的竞争要素。

1.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办学的生命线,而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精品课程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育创新发展,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各高等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活动,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教育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最好的教育,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2.满足社会需求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理念发展、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技术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更新、积累知识,拓宽知识面,与企业深度合作,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做到按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精品课程建设满足了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使得毕业生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为各大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优秀的人才。

3.促进特色办学的实现。特色办学可使高等院校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要,是提升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各大高等院校都在努力挖掘自己的办学特色。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特色、教学模式、实践模式以及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利于各大高等院校挖掘自身的办学特色。为此,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充分利用各自的教学资源优势,促进专业发展和专业调整,建成特色专业,实现特色办学的目标,为办学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办学特色的形成,对于高等院校而言不仅可以彰显院校存在的必要价值,而且也为院校的长远发展拓展了空间,奠定了基础。

4.利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优化。精品课程建设着眼于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的创新建设过程中开发、调动、优化已有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得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利用。已建成的精品课程网站是开放的精品教学资源,供各校学习借鉴,发挥了很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同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有利于开展精品课程的院系进行师资配备、教学内容优化整合、课程设计、课程定位、教学效果评价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适应精品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原有的其他教学资源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与精品课程相重复内容的删减,改变了课程之间互不交流的现象,客观上也打破了课程间森严的壁垒,增强了教学资源的竞争力,优化了教学资源。

二、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笔者通过对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情况的实践调查研究,结合自身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体会,在看到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中暴露了许多突出问题,值得我们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当前在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中存在以下几个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1.精品课程内容选取多而不精,重形式变化,轻内涵建设。有的学校精品课建设就是对原有课程换汤不换药的工作过程,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课程内容的确定往往是对原有书本知识的简单组合,没有对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课程定位、内容组织选取等过程进行深入挖掘,仅仅是注重表现形式变化,而轻视了内涵建设,精品课程内容多而不精。有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组甚至误以为精品课建设就是建网站,精品课建设面面俱到、泛而不精。

2.重申报,轻建设、维护,建设和实施两张皮,缺少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续评价和激励机制。有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仅仅在申报的几个月时间里得到高度关注,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精品课程建设类似于教学奖项的申报,只要申报成功了就认为工作结束了,没有把精品课程的建设当作一项长期的、循序渐渐的工作来开展,更没有真正发挥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作用。精品课程一旦审批成功,后期的管理和完善就会停滞不前,缺少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续评价和激励机制,出现了“有人播种,无人灌溉,无人施肥”的现象。精品课程是教师不用,学生也不关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精品课程建设形同虚设。

3.区域或行业合作少,难以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示范作用、辐射作用不强。精品课程建设尽可能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拓展利用一切教育资源,诸如将企业人员请进课堂,让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等,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同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开放精品课程网站,扩大对外影响,让更多的学生、教师、企业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种资源学习,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然而根据笔者对各大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调查发现,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往往是以一校之力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与开发,很难实现高等院校精品课程互补与共享,企业人员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有的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没有形成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局面,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不强。

4.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缺失。精品课程教材是精品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是教材建设的新方向,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在于精品教材建设,它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奠基性工作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强高校精品教材建设十分必要。通过对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情况的实践调查研究发现,精品课教材建设缺失现象严重,原有的教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这将会严重影响精品课程的实施效果。

三、精品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确保精品课程内容的“精品”性。精品课程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精品课程示范作用和辐射作业的体现,要突出精品课程的精品性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程内容建设:对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课程定位等过程进行深入挖掘;内容选取、内容具体表现形式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精品课程内容与模块要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内容组织安排要层次分明、科学合理;要深入挖掘课程的特色,对课程建设进行创新,从而保证精品课程的“精品”性。

2.引导教师和学生持续关注精品课程,建立精品课程激励和过程性评价体系。广大学习者和教育者对精品课程持续地关注是精品课程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可从三方面入手让精品课程走进学习者的学习研究活动和教育者的教学活动:授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精品课程资源,做好校内精品课程乃至全国精品课程的推荐工作;对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老师在职务评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学校和政府从宏观层面对精品课程资源进行宣传,让精品课程资源深入人心,从而让精品课程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终身学习。同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和过程性评价机制,通过制定实施激励和过程性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精品课程建设与维护经费补给的重要依据,鼓励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与到精品课程建设中来,保证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和实践运用质量。对运行和使用较好的精品课程给予奖励,课程网站要体现师生互动痕迹,如布置作业、上交作业以及批改作业等;对未能及时解答学生提问,内容长期不进行更新,甚至精品课程网页无法正常访问的课程给予通报或取缔。

3.整合全国范围内同类课程中的部分资源。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要涉及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为了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减少不必要的耗费,提高精品课程的利用率,将同类精品课程的部分资源进行整合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尝试。具体来说,可借助学校优良的网络资源,建立广泛的链接,扩展本课程沟通与交流的渠道;集中管理和监测全国范围内各大高校的同一类课程;整合同一类课程的BBS讨论区、留言板、blog等模块;开发同一类课程范围内的资源检索功能;提高精品课程的辐射共享能力。

4.积极配套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精品课程的院系要积极组织教师编写精品课自编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应该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是一体化设计、多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并在各高校倡导所有精品课程建立动态教材和电子教材,同时列入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动态教材和电子教材应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这样真正做到了教学过程与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相结合,保证了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真正的精品课程将是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具有发展性和动态性的课程。当精品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需求,成为了教育者组织教学和学习者学习的重要资源;当精品课程的激励、评价与管理制度走向完善之时,精品课程也真正走上了精品之路。总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綜合的系统工程,应把建设的着眼点放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把课程建设深入整个教学活动中去,从整体上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从而为提高各大高校的办学水平服务。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Z].

[2]钱晓耀,曾其勇,王强.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指导下的核心课程群改革与实践[J].技术教育监督学刊,2010,(1).

[3]刘亚茹.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J].物流科技,2010,33(10).

[4]李佑珍,陈艳.“大物流”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民办高校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538)

作者简介:王桂云(1968-),女,山东济宁人,主要研究领域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山东协和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精品课程问题
高等院校教育督导职能与任务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