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案例

2013-04-29 22:10徐瑞红
中学时代 2013年5期
关键词:棋子高斯总数

徐瑞红

一、教学案例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生和老师一起探究棋盘摆放规律,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策略是启发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讲练结合。主要方法是把班级分为6个小组,每组8人,每组发一盘围棋,小组协作,运用高斯思想,共同动手摆棋子、找规律。我首次尝试这种方式教学是在高一(1)班,主要步骤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2+3+……+99+100=?

1+100=101

2+99=101

50+51=101

得:1+2+3+……+99+100=5050

运用高斯算法首末相加思想。

等差数列前n项和表达式:

(二)分析讨论、讲授新课

寻找数列1,3,5,7的和的规律

10●●●●●●●

3○○○●●●●●

5○○○○○●●●

7○○○○○○●

教师提示:把1,3,5,7这个数列中的每个数字依次摆成如上图白色棋子摆放方式。目的求白色棋子的总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黑色棋子运用高斯的思想,把白色的形状倒置摆放,首尾相接发现规律。

学生发现:每行都是1(首项)+7(尾项)=8,总共有四行(项数)。黑白棋子总数便为8×4=32,故白色棋子总数就是总数的一半16。

遭遇困难:本以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新颖,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是当我做到这步——让学生自己摆棋子探究的时候,问题出现了,首先由于他们本身的好奇心加上多动性,几个人坐在一起又比较热闹,故他们一拿到围棋,就开始把持不住自己,很多同学美其名曰找规律,可实际上却在下面下围棋,或者聊天,和我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去甚远,除了少数几个学生认真听讲以外,其他几乎都在开小差,场面让我一度无法控制。又由于我的引导不够,突然间让学生去想到把这个三角形先变成平行四边形,似乎不是很现实,故在探究过程中几乎就是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一个小组一个小组讲解,根本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所以第一次的尝试教学应该是失败的。

解决困难:带着灰心和难过我结束了这次教学,但课后我得到了指导老师的帮助和鼓励,这使我很快收拾了心情,决心东山再起。接着我总结了教学失败的原因,开始针对这些问题寻找对策,经过反思,我再次鼓足信心,进入高一(2)班上课。

首先,一节课的课堂纪律一定要保证,我不能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于是我化被动为主动,上课之前,我就在分组的问题上下了一番苦心,不再按学号分组,而是有意把班里几个特别爱说话的和安静的学生安排在一起,每组指定了小组长,一旦演示结束就让小组长把围棋收起来,不让他们有机会犯错误,还一组一组叫出来,告诫他们不允许玩围棋和说废话,一旦发现组长和参与者一起受罚,还特别关照了几个超级活跃分子,要他们安分守己。上课之前我特意早点来到教室,让学生先接触围棋,消除他们的好奇心。这样一来,上课纪律终于被我控制住了,学生总算把心安定下来开始研究公式。

其次,在这个公式的推导问题上,为了避免研究断层,我特意强调了高斯的首尾相接的思想,还提示他们如果把这个三角形倒过来会怎么样?尽量引导,学生就有了思路,自己探究起来也就有了兴趣,我还在小组之间安排了竞争,让知道的小组派代表上去给大家讲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创新课的尝试,我的确收获了很多。分享以下一些体会:

1.纪律优先,决胜千里。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不能没有纪律,国家不能没有纪律,组织更不能没有纪律,纪律不保证,其他一切都免谈,作为老师特别是新老师,如何掌握好课堂纪律非常关键,因此在每次上课之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另外学生要不断地、有耐心地提醒,必要时需要采取一些手段抓几个典型来警示全班。

2.因势利导,巧于点拨。讲课是一种复杂的劳动,是一门神奇而又巧妙的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捕捉时机,灵活而有分寸地因势利导,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找寻等差求和公式的规律,我们不必什么都讲,只要注意某些关键环节的点拔,合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还是可以自己发现规律的。

3.深入浅出,开拓创新。教学中,教师如能选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富有情趣的事例作比喻,就可化抽象为具体,转微观为宏观,变深奥为简明,比如摆围棋的方法如果运用得好,收效是很显著的,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会对这个公式很难忘怀。

总之,我们只有处于不断总结摸索中,才可以快速成长,只有比学生更创新才可以征服这个时代的孩子,所以我要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棋子高斯总数
小高斯的大发现
棋子多少颗
摆棋子
有趣的棋子
天才数学家——高斯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有限域上高斯正规基的一个注记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我军歼敌总数及各年度的歼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