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忠爱,郜颖
摘要:通过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分析目前高校在师德建设和教学水平上存在的不足,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科研经历,提出高等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的必要性,给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方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师德,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261-0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1]。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强调: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可见师资队伍建设是关乎教育大计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何切实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又是落实教育大计的关键所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原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要把爱和责任放在师德教育的首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
可目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师德评价要求空泛,以及重视业务能力、轻视师德品质等方面。目前我国在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估、教师职称评聘等方面,对师德都有要求,但没有一套合理的评价标准,教师评价往往只强调业务水平,忽视道德品质[2]。道德评价小组对某位教师进行师德评价时,个人主观性或个人关系所占比重过大,难有说服力强的评价体系。近期,“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高校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3,4]。可见,建立健全师德考评体系应提上各高校师德建设的议程。
青年人意志品质还不够成熟,面对工作、婚姻、住房等生活的压力,更忽视对自身师德的修养,给师德建设带来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途径就是加强青年教师“导师制”建设,在传统的业务帮带基础上,加强师德培养,要推选师德高尚的在职或退休教师,实行“近朱者赤”的师德培养模式,以老教师一生对教学、科研、生活和为人处世的经验,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建立健康的师德师风,要将此模式坚持下去,成为一代一代年轻教师的培养模式,必将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二、提升教学能力,要做到科研与教学并进
在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我国大学分为教学型和研究型两类,所以大学不但承担教学任务,还担负科技进步创新的重担。我国近1/3的科研成果来自高校,一所高水平的大学,总是坚持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一个称职的教师,总是在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做到教学与科研并进。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不仅能取得科研成果,而且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教学。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助推器。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要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更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广大教师要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新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要讲授出学科的精髓和学习该课程的方法,而并非照本宣科。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学。目前高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是直接从学生转变而来的,虽然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学术水平,但是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和工程背景,导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强,因此很多高校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只能一味教授课本上的内容,没有工程实际的例子可以引用,造成课程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5]。经常有教师抱怨学生课堂听课效果不好,睡觉和走神情况严重,可是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首先从自身的业务水平查找原因,是不是和学生的互动少了,是不是讲授的内容不够吸引学生,很多学生反映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会了又如何去用。因此教师填鸭式的教和学生被动的接受都是不科学的。
要改善这一现状,就要把科研的思路带进课堂,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进课堂,和学生一起采用讨论的方法共同学习,鼓励学生把自己讨论、研究的成果整理成论文发表,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6],同时教师要把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等元素,都融到教学里面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在科研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积累素材、查找不足、改善课堂教学方法,用科研能力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另外,要带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科研活动中明确培养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中指出,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可见国家教育部门也认同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科研实践有利于教学过程。由此可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研究中学习,将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一些高校正在尝试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学生“在实践中学”进行了探索,如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多年,该校成立工程训练中心与深圳比亚迪公司合作探索校企联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指导下,师生之间形成了合作关系,以师生团队形式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黑龙江工程学院从2004年开始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澳大利亚威斯特(中国)公司三方合作实施人才培养“宏图项目”。该项目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每年经过考试招收二年级在校学生成立宏图项目班。项目班后续两年的培养方案,按企业需求双方共同订制。大连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4位老师也在学院的资助下于2012年9月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中,学生参与性强,学习过程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有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直接进入相应公司工作,此模式对教、学、促进就业和学校声誉四个方面均有益处。
在强调科研促进教学同时也要防范“重科研轻教学”的另一个极端。有的高校教师,特别是科研任务重的知名教授,只注重科研而忽略了教学,自己的课程由名下的研究生代劳,在这一点上,教育部多次重申,教授必须担当一门以上的本科课程,教授必须进课堂,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教授的学识来促进教学,影响学生,走在科研一线的教授更能抓住课程的重点,并通过科研实践讲解课程内容,对教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鼓励高校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试点。倡导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也正是在鼓励科研促进教学的前提下,杜绝“重科研轻教学”的另一个极端的产生。
三、结束语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能力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高校教师面对的是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人,可以说是直接培养小康社会的建设者。要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必须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风范和精湛的业务水平,前者通过“近朱者赤”的师德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后者则要重视科研与教学并进,利用科研成果带动教学,通过教学的深入反哺科研。
习近平同志说“我们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7],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过程要对学生健康成长负责,对社会主义建设负责,更要对得起教师所肩负的神圣使命。
中国正在走教育强国之路,这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更为强劲的动力,同时对教育的投入也必然会逐步增多,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修养,强化业务水平,实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09
[2]刘越,吴林龙.师德建设刍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4-13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OL].教高(2012)4号.
[4]杨万义.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9):75-78.
[5]吴艳云.产学研合作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5):177-179.
[6]韩秋莹.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关系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2,(1):118-121.
作者简介:姜忠爱(1980—),男,汉族,籍贯山东省蓬莱市,现任大连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目前从事图形图像学和产品数字化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