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视角下的体育报道浅析

2013-04-29 19:54马凯
新闻世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奥运会中国妇女报女性

马凯

【摘 要】在伦敦奥运会报道中,《中国妇女报》以女性视角看奥运,记录女性的荣耀,进而呈现理性的思考。通过对该报伦敦奥运会期间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可以看出该报的奥运报道版面表现功能强、多用故事化手法对女运动员进行报道、新闻内涵上注重报道的人文视野、标题制作个性化。但同时在报道中还存在着专栏及评论文章数量少,报道范围相对狭窄以及报道较为分散的问题。

【关键词】女性 体育报道 中国妇女报 奥运会

自古以来,体育一直作为强者的世界而由男性控制着。女性在体育领域的地位与男性仍存在诸多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在体育传媒报道中有充分的体现。华中科技大学的闫隽在《体育报道的性别偏见》一文中通过对《中国青年报》、《城市早报》、《体坛周报》三份报纸的抽样研究发现:“体育报道中,涉及女性的内容多半是关于绯闻、性以及情感的。女性在体育报道中多是作为观赏花瓶、男性体育人物的绯闻女主角、性丑闻的主人等而存在的。”①我国女运动员取得的骄人成绩并不能吸引大众传媒太多的目光,大众传媒对女性体育的关注度和其取得的成绩还远远不成比例。

伦敦第29届奥运会开创了数个女性体育参与的先河:男女参赛项目数相同;女性参赛人数首次占到参赛总人数的几近一半,达到历史最高峰;女性拳击手首次出现在奥运赛台;沙特阿拉伯首次派出两名女性参加奥运会,冲破了多年的禁忌。《中国妇女报》是全国妇联主办的一份全国性女性大报,它关注现实生活中各种与妇女有关的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从2012年7月25日至8月15日,《中国妇女报》有关伦敦奥运会的报道共有99篇。本文对这些报道如何让女性不在媒体赛场上“缺席”并成为“主角”、如何谋篇布局并彰显女报特色展开探讨。

一、《中国妇女报》伦敦奥运会报道的基本情况

1、报道日期分布

2012年7月25日,伦敦奥运会开幕前两天,《中国妇女报》便推出了《奥运大片即将上映,巾帼选手点“靓”伦敦》的报道,对奥运会共16个比赛日女子赛事的看点做了预告。《中国妇女报》关于伦敦奥运会的最后一篇报道是2012年8月15日的《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成就——伦敦奥运会中国赛事综述》。在这期间报道数量在7月31日和8月6日较多,都达到了10篇,8月2日的报道量也达到9篇,其余日期报道量分布不均,多则8篇,少则只有1篇。在整个22天的报道里,有13天的报道数量少于5篇。报道数量随着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而变动,例如2012年8月1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5枚金牌、2枚银牌和1枚铜牌,在8月5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7枚金牌和4枚铜牌。所以在第二天《中国妇女报》对奥运会的报道数量就相应增多。在7月31日《中国妇女报》推出特刊“新女学周刊”,以专刊的形式聚焦伦敦奥运会,这一天的报道数量也有所增加。

2、报道体裁分布

笔者把《中国妇女报》有关伦敦奥运会的报道体裁分为短消息(字数少于500字)、长消息(字数多于500字)、通讯、评论、图片报道及专题文章六大类别。《中国妇女报》关于伦敦奥运会的报道以长消息为主,共有51篇,比例占到了总报道数量的一半多。而评论的数量最少,只有4篇。短消息有16篇,多直接介绍比赛结果,没有过多背景故事的描述。而长消息在介绍比赛结果的同时,还会介绍和所报道的运动员相关的一系列背景故事。11篇通讯多以“侧记”、综述等形式出现,如《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一步——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侧记》、《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成就——伦敦奥运会中国赛事综述》等。专题文章有9篇,多出现在“新女学周刊”上,2012年7月31日报纸第五版的这一周刊从不同的视角关注了伦敦奥运会中的女性话题,推出《伦敦奥运会,性别平等新起点》、《挣脱性感,展现力量》、《性骚扰:奥林匹克之隐痛》以及《五环旗下的思考:奥运与女性体育》等文章,是从女性角度对奥运赛场之外的补充。《中国妇女报》有关伦敦奥运会的报道在体裁上比较多样,不拘泥于消息,多种体裁穿插运用,丰富了报道的形式。

3、报道主题分布

《中国妇女报》有关伦敦奥运会的报道主题可以分为五类,即:女运动员的表现及故事;赛事预测、分析、综述;奥运会上女性相关话题;男运动员以及其他。这些报道中,女运动员表现及故事的报道数量最多,达到44篇,约占到总报道量的44%。刊发了《易思玲:后起之秀湘妹子》、《徐莉佳:中国水军的骄傲》、《吴静钰:我自信比对手强10倍》等大量鲜活、个性化的人物报道,生动诠释了体育中女性的美、女性的力量和女性自我超越的精神,女性成为报道的主角。赛事预测、分析和综述有23篇,约占报道总量的23%。奥运会上女性相关话题的报道有13篇,包括时尚、母爱等话题,如《伦敦奥运再掀英伦时尚风潮》、《伦敦奥运会:奥运礼服大比拼》、《父母让孙杨把学做人放在第一位》等。而《中国妇女报》也有13篇报道关注男运动员,如首位获得奥运金牌的中国男子游泳选手孙杨、获得中国男子花剑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金牌的雷声,《中国妇女报》分别以《孙杨:终圆男子游泳76年梦想》、《剑客雷声惊天逆转,终结欧洲116年垄断》为题进行了报道。在“其他”这一类别中,有3篇关于外国女运动员的报道,3篇关于我国女性体育参与的报道。在报道主题上《中国妇女报》突出了妇女视角,重点关注奥运会中女性运动员的表现。通过设置与女性有关的话题延展了奥运报道的领域,增加了报道的角度,从女性的视角对话题进行发散,符合《中国妇女报》服务女性的定位。对伦敦奥运会上“性别平等”话题的关注,也是社会生活中的现实要求。与此同时,《中国妇女报》的伦敦奥运会报道也注重平衡性,在妇女视角之外,关注奥运精彩赛事以及优秀的男性运动员,这些都是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件,《中国妇女报》对它们的报道符合新闻传播规律。

4、对女运动员形象的分析

(1)女运动员背景的分析。笔者把《中国妇女报》报道的女运动员背景分为夺金和获胜、夺牌(取得银牌或铜牌)以及成就三大类。在报道的女运动员中,夺牌和获胜的比例最大,达到68.2%。报道的夺牌的运动员的比例为27.3%,而取得辉煌成就的运动员的报道比例在11.4%。这些比例相加和可能大于100%,这是由于在报道背景中有重合,有些报道的女运动员可能涉及多个背景。

(2)关于女运动员的报道主题。在《中国妇女报》的44篇关于女运动员的报道中,为国争光和国家荣誉感的主题所占比例最大,达到65.9%,刻苦奋战把握命运的主题所占比例为45.5%,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主题所占比例为22.7%。《中国妇女报》在报道女运动员的时候,更倾向于将其和为国争光和国家荣誉感联系起来。而在报道中涉及“亲情、友情和爱情”主题较少。《中国妇女报》对于奥运会中女运动员的报道视角比较宏大,而较少从个人情感、人性的角度来着手组织报道。

二、《中国妇女报》伦敦奥运会报道的特点分析

《中国妇女报》在伦敦奥运会报道的谋篇布局上彰显了女报的特色,主推女运动员新闻,同时发挥其专刊优势,报道奥运会上与女性相关的话题,以适应女性爱好为旨归。该报在这次伦敦奥运报道中特点鲜明,主要表现在:

第一,版面表现功能强。《中国妇女报》奥运特刊通过版面包装的冲击力强化对受众的吸引力、对编辑意图的表现力和对报道氛围的渲染力。7月30日第四版《绽放英伦》的奥运特刊,以绽放的礼花和一位女射击运动员瞄准的动作、一位女体操运动员伸展的动作肖像烘托版面气氛,刊头以粉红色为基调,凸显女性温柔特质。7月31日第五版和第六版的《新女学周刊》的刊头采用绿色,清新亮丽,在炎热的夏天里给人清凉的感觉。8月15日,闭幕式报道推出了《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成就——伦敦奥运会中国赛事综述》,使用了陈若琳在比赛中的优美身姿、叶诗文奋力拼搏中、周璐璐稳稳举起杠铃三张女运动员比赛的图片,弘扬女性之光,也与特刊的“绽放”主题前后呼应。三张照片都位于版面的中心位置,表现出女运动员的中心地位。而在其他媒体上,“照片中女性运动员的位置,常常意谓着顺从(较低的身体位置、较小的比例)”。②

第二,多用故事化手法对女运动员进行报道。作为既非体育专业媒体又非电视和网络媒体的《中国妇女报》在纯体育的、动态的奥运报道中处于双重劣势,因此在奥运报道的内容与形式、外延与内涵上寻找自己的着力点,成为必然的选择。《中国妇女报》一开始就把动态性的短消息放在次要的位置,而是根据赛事动态,及时推出翔实、生动的奥运人物报道,强调故事、观点、细节等深度报道元素的采集和运用。注重在人物报道中挖掘文字的表现力和美感,充分运用故事手法的感染力,通过人物故事化、故事细节化、细节情感化,提高奥运报道的亲和力和可读性。

第三,新闻内涵上,注重报道的人文视野。《中国妇女报》的奥运报道从具体的赛事中抽离出来,着力挖掘比赛过程中的闪光人性和悲喜情感,寻找体育与人生的哲学命题,挖掘奥运中的人文情怀。先后推出了《丁峰:家祭无忘告先父》、《铜牌犹似金牌重》、《金牌诚可贵,文化价更高》等特写和评论。对于体育中的美丽人性和温情,作为女性媒体也给予了特殊的关注,如《卫冕拳王邹市明:金牌是给儿子的礼物》,表现了邹市明的亲情;《母爱光辉闪耀奥运赛场》中讲述了我国选手郭文珺、陈颖、刘英姿以及国外的许索维蒂纳这些运动员背后的故事。在报道结尾指出“身高各异、肤色各异却拥有同一身份的她们,注定是奥运赛场上一道特殊的风景,风景中有榜样,有梦想,更有母性。”整篇报道文字质朴,辞藻平实,带给读者浓浓的温情。

第四,标题制作个性化。《中国妇女报》对奥运报道的标题进行了个性化的制作,即标题与新闻的惟一匹配性,特别是在人物报道中,强调用标题体现人物个性。如《伦敦作证,王明娟,行!》、《吴敏霞:“甜日子”轮上了》、《霸王花,祝你好运!》、《藏族牧民家庭升起的“太阳”》等。

参考文献

①闫隽,《体育报道中的性别偏见》[J].《河南社会科学》,2004(2):107

②刘凯、姜勇,《西方媒介体育中的女性困境及研究现状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2(4):67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12级硕士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奥运会中国妇女报女性
从“自我发现”到“自我实现”
《中国妇女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报道中女性工作者的媒介形象研究
融媒时代如何创新精准扶贫新闻报道——以《中国妇女报》探索为例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俄被禁选手自办“奥运会”
稳定与变迁:女性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对《中国妇女报》女性人物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