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荫
2011年5月12日凌晨,河南省鹿邑县原法院院长在家中被害,同时被害的还有他28岁的女儿。案件很快被侦破,原来是被害人17岁儿子高胖雇凶所为,原因是其父对其管教太严。认真分析高胖从一个学生演变成雇凶杀人嫌疑犯的过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亲情满足失衡为家庭悲剧埋下伏笔
高胖是个超生的孩子,为了避免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导致的后果,其父母对外不敢承认高胖是他们的儿子,高胖从小就东躲西藏,今天寄养在这家,明天寄养在那家,很少在自己的家里和父母在一起。这就使高胖在幼小的心灵里缺失了最基本的社会要求——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是人一出生就天然具有的,是青少年学生初次社会化的第一环节。人的基本技能的掌握,社会规范的接受,生活目标的锁定,生活方式的形成,社会角色的培养,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然而,高胖一出生就被人为地剥夺了家庭亲情,从而导致其亲情满足失衡。这种心理创伤逐渐积累发酵,进而转化为仇恨,致使其心理未能随着生理发育而发育,在心理发育期,高胖的社会关系认同感发生了严重扭曲,为家庭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二、应试教育体制是悲剧的主要推手
现在的学校基本上是应试教育,小学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顺利升入初中,初中老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顺利升入高中,高中老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顺利升入大学。由于教育与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导致了各个群体日趋固化,使为数最多的底层家庭子女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非常狭窄,于是,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几乎是他们的共同选择。但是重点大学是有限的,考进去的只占少数,“如何考上重点大学”成了学生压力大的最基本原因。学校也都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到了压倒一切的地位。学业的压力,家庭亲情的缺失,使高胖急于摆脱束缚和否定。简单的思维模式,网络游戏的行为模式,使他找到了最熟悉的解决方式:“我做完这件事之后就可以从此摆脱他们了。”至此,杀亲动机和导致犯罪的心理因素已经铸成。
三、虚拟网络世界是悲剧发生的重要诱因
高胖是一个学习成绩很普通的学生,但是,在网络世界里却能玩到顶级,在游戏里面高高在上。由于长期沉溺在虚拟的世界,高胖也逐渐勾画出现实和虚拟之间的联系和体验,认为杀人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最佳途径。这是一种心理怪态,某种程度来说,其人格发生了裂变,是一种严重的病态。这种病态的心理在遇到诱因时会刺激负能量的增长,杀掉父亲和姐姐成了他渴望自由、摆脱家人约束的唯一方式。
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青少年的自杀和犯罪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家长要扭转“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成功观”。人的一生很短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过得幸福一点,快乐一点,富裕一点,家长“望子成龙”也无可厚非,孩子如果能顺利地完成学业,考上理想的大学,那是让人非常高兴的事。但到达“成功”的途径不是“唯有读书”一条。细数社会上有名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劳动模范等也不全部是名牌大学毕业生。“行行出状元”,一个人只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爱岗敬业,善于钻研,就一定能够做出一番事业。
2.学校要改革教学方式,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现在的学校基本上是应试教育,小学老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顺利升入初中,初中老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顺利升入高中,高中老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顺利升入大学。学生在学校学的都是教材,讲的都是理论,一旦进入社会,就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和社会的需要完全不搭边,从而造成了就业困难。所以,学校一定要转变教学方式,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玩乐中进步,在快乐中成长,把以前的“课堂书呆子”变成“社会活动家”,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3.倡导社会平等,解决分配不公。引起青少年学生心理压力的种种原因,归根到底是社会不平等、分配不公平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改革国家的分配制度做起,改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现象,做到不分城乡,就业平等,不分工种,分配公平,既要不吃“大锅饭”,又不要“开小灶”,尽量缩小收入差距,使人们都能分到改革开放的红利,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真正达到“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开放局面。
悲剧已铸成,“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现在,我们必须重新建立教育的共识和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以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必须沐浴在父母之爱、教师之爱、社会之爱的阳光下。身体健康是根本前提,他们的生活应以快乐为主调,我们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友善,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