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3-04-29 18:30邓爽赵柏森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人文精神

邓爽 赵柏森

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创设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新儒家思想重信仰、重礼乐、重社会与个体的人文精神,阐述了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彰显个体,相互示范及合理引导的班级文化建设新观点。

关键词:新儒家思想;人文精神;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30-02

一、班级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文化分为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概念仅仅指各种社会意识形态,诸如艺术、宗教、道德、哲学和政治法律思想等。而广义的文化概念则认为人所创造的一切均为文化。班级文化跟随文化概念的特性,同样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包括班级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如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人际环境和班纪班风属于精神文化,而教室布置,包括墙报、黑板报、张贴栏及课桌的摆放等则为物质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它与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班级文化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灵魂,体现整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涉及到许多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班级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班级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包括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因此,怎样处理好这种复杂的关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物质文化,比如悬挂在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世界名人的画像;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图案和标语;摆成各种形状的桌椅、展示学生特长的板报等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其中,“软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硬文化”是班级文化的表现,本文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针对“软文化”而言。

二、新儒家思想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

在新儒家的哲学思想中,人文精神观念可以说是一个轴心。“我们所谓之人文,乃应取中国古代所谓人文化成之本意。‘人文化成则一切人之文化皆在内,宗教亦在内。”[1]“一切文化之精神,都是人文精神”。[2]通过这些表述,我们可以将新儒家人文精神的概念作这样一个界定: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全部人类文化精神价值追求的总和。[3]首先,理解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于“文化”这一概念的复杂性。虽然海内外学者对文化的定义层出不穷,但对其共同点是没有歧义的,那就是“文化不是自然遗传,而是‘所习得的,她是人与动物最基本的区别。”[3]其次,理解新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概念还应注意文化结构的问题。通常,文化结构分为三个要素: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方式和文化观念。[4]文化观念支配人们的文化活动方式,并通过文化活动方式生产出各种文化产品。因此,新儒家的文化概念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文化,但是,其人文精神则不同,她是一切文化中所包含的人类的精神价值。所以,人文精神本身作为一种文化,又是一种狭义的文化,但又不是一般的观念,而是观念中之精华和崇高的价值理想。[3]最后,理解新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概念还应和西方近代早期的人文精神概念相区别。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这一概念直接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以艺术创作和文学作品来颂扬人的伟大,弘扬理性精神,肯定世俗生活,强调个人价值,追求现世幸福,这是一种以“人道”对抗“神道”的人道主义思潮。而新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所指的文化,是“人文化成”的文化,并不是与宗教信仰相对立的文化,而是与“自然”相对立的文化。由此可见,新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即有立足于心性人格完善的伦理精神,也包含崇尚自由民主的政治精神,同时还包含能够提升人文思想追求无限超越的信仰精神,以及扩大人文思想、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也囊括了追求审美情趣的艺术精神。[3]

三、新儒家思想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信仰之必须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新儒家思想中,理想人文社会之必须为信仰,人有了信仰,才不致使我们以物的世界、自然的世界为托命之所,才可以平衡我们精神的物化、自然化,而背离人文之趋向。[1]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乃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信仰,才可以提升个体的精神,并自觉了解人文之价值意义,以完善立足于人格心性的个人伦理观和崇尚民主自由的政治观。

2.社会和个人关系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和谐。新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认为信仰虽然可以使人谦卑,更忘掉自我,[1]但也主张人的精神的重心应放在人自身之内,即人视人本身为一目的。人视人自身为目的,不是说每一个人可以脱离于社会,个人也不需社会来达到个人的目的,而是通过发展个人的道德天性,协调所谓的个人与社会的冲突,超出个人与社会对立的范畴,使社会的存在支持个人的存在,个人的精神支持社会之存在。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强调个人能力与集体能力的差异,强化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如只强调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而各自为政,而不是通过发展其人格天性来相互涵盖、相互了解,并扩大其个人能力,则班级这个小社会,即使发展到一个理想状态,也不过是单个强大的个体,而不是适合社会发展的群体。

3.礼乐精神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新儒家思想认

为,人的品性的养成,依赖于陶养。而陶养之道,不在于互相批评、指责、监督,而使人不敢为非;而在于互相鼓励,互相赞美,互相欣赏,互相敬重。人之以其善相示范、相鼓励、相赞美、相欣赏、相敬重是礼,艺术是乐。[1]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正确引导娱乐活动,并注重发掘和发扬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发挥其优势,而相互弥补其劣势。如多开展有意义的、大家感兴趣的事件的辩论赛,各种技术技能大赛,班级晚会等,将学生从封闭的寝室、单一的思维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对于学生偏爱的网络,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如辩论赛的题目可以是网络上流行的事件,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对时事进行评论等,从而 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网络使用方向上来,另一方面,通过正面的积极的响应,又促进了礼乐精神的培养,从而将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到乐观向上的轨道上来。

班级文化的建设非一日之功,但从新儒家的人文精神看来,班级文化的建设的基本思路不在“抑制”,而在“彰显”;不在“相互制约”,而在“相互示范”;不在“掩堵”,而在“疏浚”。通过“彰显”,才能发现学生的大善与大美;通过“相互示范”,才能修正学生的小恶与小丑;通过“疏浚”,才能将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班风班貌,既在集体中体现个体的价值,也在个体中体现集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唐君毅.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邓爽,唐君毅.人文精神重建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重庆,2009.

[4]李秀林,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邓爽(1981-),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儒家思想研究;赵柏森(1975-),男,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通讯作者:邓爽,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桃源大道1000号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人文精神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借“文化三宝”促“班级文化建设”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