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辉
未来世界的竞争焦点是教育和人才,推动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师德建设。
作为一名教师,师德是衡量其先进性的重要标准。概括地说,师德又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应该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综合,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诸多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师德又融入了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性、实践性建设人才的道德意识等更丰富的内涵。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努力拥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教育新思想、新理念,从四个方面搞好师德建设。
首先,教师要身正为范,为人师表。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在劳动过程中抱有怎样的态度,表现怎样的道德风貌,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就要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热爱自己的职业,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学者都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所必须具有的高尚品德。教师不仅要“言教”,更重要的是要“身教”。我国古代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说法,说明了人格感化是教育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教师直接用自己的品行影响学生的品格,所以,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学识才能、言谈举止等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
其次,教师要学高为师,终身学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为了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能力,必须自己有渊博的知识。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一个不学无术、碌碌无为的教师永远培养不出知名的学生。
教师要勤奋学习专业知识,锐意进取。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自己学识干枯,就不可能带领学生在智慧的海洋里扬帆远航。只有自己有源头活水,才能以丰富的新鲜知识滋润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必须要经常学习专业知识,精通自己所教专业,不仅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而且要了解它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要掌握专业最新知识动态,居高临下,正确处理好教材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合理组织教学,才能在授课时做到左右逢源,化难为易。
教师要不断学习其它知识,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常言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每一个教师都应当既当经师,又当人师,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把好的世界观、人生观播撒在青年学生的心田。
第三,教师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师德的重要内容,是教师的神圣职责。热爱学生是所有优秀教师的共同品质,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本的美德。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这种尊重首先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的人,不管是被管理的对象还是朋友。首先师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积极鼓励学生,注重批评的艺术,不要伤害学生自尊心。尊重学生就要信任学生,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要充分理解他们在求学路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他们改正错误,信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
热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大学生是一个有个性、有思想、有知识、有创新精神的群体,为了学习知识,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聚在一起,由于他们各自家庭背景、学习情况、适应大学环境能力、奋斗目标等不一样,这些远离父母的骄子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与照顾。现在有许多大学生上网、谈恋爱,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真正走进学生心中了解学生的教师有多少?学生为什么缺课?为什么许多学生上课睡觉?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如何备课,如何授课?所以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并不矛盾,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学生出自教师对学生诚挚的爱。现在个别大学生上课打瞌睡,下课上网聊天谈恋爱,作业不做,集体活动不参与,对这样的学生就应该严格要求。但大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的群体,在严格要求时一定要注意方式,要有一定尺度,力争做到严出于爱,爱寓于严,爱而不纵,严而不凶,循循善诱,耐心开导。
第四,教师要自我完善,志存高远。教师的师德是教师加强自身修养、追求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社会给教师许多光荣的称号,“园丁”、“红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光荣的称号不仅是对教师师德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教师的鞭策。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身品质和心理素质,做到终身不改初衷,生命不息,修养不止。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人到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总之,师德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直接的、持续的,甚至是终生的;师德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师德建设要以学校思想文化陣地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思想教育为重点,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王重贤.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师德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7).
[2]邴正.以德求人以德育人[J].中国高等教育,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