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婉嫦 綦林
【摘 要】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于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现行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影响,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推行进展远远落后于城市,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仍然是乡村经济水平的发展落后于城市。因此,在现行制度下如何提高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进程就成为一个突出的课题。首先必须要解决的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这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条件,其次要转变农村教育从业者的观念和素质,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最后可以借用新技术—远程教育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城乡差异;远程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前教育部部长朱开轩先生对于素质教育有过精辟的阐述:“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强调终身教育,突出创新精神,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村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目前,我国农村素质教育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和素质虽有较大的提高,但相对于城市而言,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到目前为止,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仍停留于提高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以及校舍改造等基本办学设施的建设等方面,这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求仍然相差甚远。在农村小学推行素质教育存在着主观上和客观上的问题。
客观上,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结构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存在的越来越严重的城乡差异造成的。相对于城市,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无论是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育资源,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师资力量上,由于农村小学普遍条件艰苦,生活便利性不如城市,导致在农村小学教书的大部分是农村本地人,新一代的大学生普遍不愿意来到农村长期扎根教书。办学条件上,农村学校没有完善的教育设施,甚至有些学校校舍破烂,缺乏基本的教书场所,更别提完善的体育、音乐、美术等设施。当然,经过近些年的整改,农村总体条件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着差距。在教育资源上,城乡经济实力的差距导致这一项农村学校失分更多,这一方面是经济原因,另一方面也有着政策因素在内。最后,教学方法上,由于城市学校能够与外界很好的沟通,各同行之间相互交流频繁,更能够顺利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因此得以不断创新。而农村在这一方面显然要落后许多。
主观上,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学生家长。城乡差距的现实存在,使得农村家长认识到,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摆脱农村户口、摆脱贫困的最佳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因此,越是贫穷的地方,“应试教育”越严重,素质教育的推进越困难。二是来自当地的教育主管者。素质教育的理念很大程度上没有被地方教育管理者认真领会和贯彻实施。教育管理者对于学校的主要评价仍然集中于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对教师的管理也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有些地方对教师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表现。
二、改进农村素质教育的一些措施与建议
农村素质教育质量制约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水平,影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基础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将是新世纪前半叶农村开发和建设的中坚,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对于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决定性影响。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做到转变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抓住课堂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教育才能现代化,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在农村实施。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确立素质教育思想。教育管理者的思想影响着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从而影响亿万青少年的发展。因此转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是广泛开展农村素质教育的前提。另外要扩大宣传,使广大家长知道,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对于国家未来重要性和益处。只有从主观层面改变素质教育参与者的思想,才能真正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
其次,加强制度设计,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只有农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才可能会有农村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需要在政策和制度设计上支持大学生积极投身参与农村教育事业。当然,这需要建立在这项事业具有吸引力的基础上。另外要不断强化现有农村的教师素质提升,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充分挖掘现有资源。还可以进行城乡之间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尝试实施城乡在职教师之间的定期交流与合作。
再次,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转变教学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新课程从纲要的起草到课程标准的制定,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参照了国际趋势,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新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发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第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到相当程度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远距离教育模式。应用现代通信技术,不但可以解决农村贫困地区师资薄弱的问题,而且也有利于加强地区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学习。远程教育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的平等性。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这些课程、课件去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个人的素质。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最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充分条件。开展素质教育离不开相应的教学设备和设施,要保证图书、体育用品、乐器等基本的教学用具供给。发展农村素质教育,必须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现素质教育的标准化,完善农村素质教育所需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这些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協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经济发展。只有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差距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农村教育才能真正摆脱“跳农门”的局面,农村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制约,素质教育才能顺利推进。
三、总结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农村小学要强化教学改革,彻底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就要做好如何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主体的教学关系,如何合理运用考试和评价手段等,并将工作落实到位。农村小学教育只有立足自身实际,抓住自身教育的特点,充分挖掘其教育资源,发挥其教育优势,才能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乃信.遵循素质教育目标模式、改革学校管理体制[J].山东教育科研,1999(01):4-8.
[2]何传军.目前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02):20-22.
[3]杨润勇.农村地区素质教育执行难现象的政策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