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卓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方向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是高等职业教育兴起的根本,也成为一个专业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针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艺术类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整合教学改革成果,结合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实行引进项目等一些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本文结合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针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此来进一步全面推进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
一、明确艺术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艺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素描、水粉、建筑透视、表现技法、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这些课程为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摄影、绘画等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基础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专业针对性的能力培养
艺术课程更多地让学生观察实际事物和接触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形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基础课程通过各类艺术的综合和联系,全面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色彩修养。在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如环艺专业侧重三维空间的塑造,平面专业重二维空间的构成等,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和徒手绘制能力得到协调发展,智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艺术类课程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观察力
艺术基础课程就是培养和训练人观察力的有效途径。例如物体三维体积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对象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体积和一定的形体结构,因而学生在从事设计之前必须具备对物体三维体积的观察力。
此外,大多数人是不具备对复杂物体内部结构的认知力和想象力的。以上现象都是缺乏观察力造成的。只有经过严格而系统的造型艺术训练的人,才可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进而从事艺术设计工作。
3、艺术类课程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表现力
无论多有创造力的设计方案,都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表达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受众对该设计作品的判断。而以绘画、雕塑为代表的造型艺术类课程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表现力最理想的训练手段。而艺术类课程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表现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
二、明确艺术类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理念
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不仅要重视理论,更要注重实践。学生通过技能训练,可以使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在教学中,要做到不只是停留在对美的认识与欣赏方面,更要使学生对美的认识升华到创新的层面上来,进而运用到今后的设计中去。
1、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教育理念在艺术课程中的体现。课程整合应注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挖掘每一位学生的特性,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2、改革教学模式
采用良好的教学手段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凭讲解授课,难以让学生理解设计理论基础课的内容,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必须有大量的范例讲解才能把设计原理分析清楚。因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设置是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把课本以外的好作品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针对理论,老师运用作品进行分析,可以使视听效果直观明了,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开放的教学环境和支撑体系
开放的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进程的催化作用日益重要,学校要建立面向社会实践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技术知识支撑体系,让学生从旧有的局限于师生对话的单一传统教学方式里、从个人冥思苦想构思方案的封闭系统中解放出来,扩散思维、启迪思路、激发灵感。
艺术各专业涉猎较多学科的知识,立足专业特点,积极注入新的教育思想和学术成果,加强同社会的交流,引进项目进行实践教学,促进发展活跃开放的教育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讲座和展出活动,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
2、提高学生综合艺术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院校应以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艺术课程体系,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设计艺术课程结构,围绕专业建设和社会需求整合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具备必需的艺术文化基础知识与素养。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也已成为重要趋势。强调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材料、预算、识图等)之间进行交叉和融合,将各种学科在知识背景、思维方法、学习能力、技能操作等方面的教育相互补充与配合。学校可以设置公共艺术必修程、公共艺术选修课、专业艺术课、专业能力拓展艺术课程、专业任选艺术课程及艺术实践课程。
3、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艺术教育水平,使教学内容更加容易让学生了解掌握。教师在课堂上使用PPT、视频等方法,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能够深刻地了解课程内容。
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实施任务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学习情境,引导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学会方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提升审美情趣。教学中要做好“三结合”,即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科学性与教育性结合。
综上所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是高等职业教育兴起的根本,也成为一个专业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高等职业院校艺术类各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应根据高职类院校的教育特点,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学校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芳芳、张华新,探析高职建筑艺术教育开放式教学体系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12期。
[2]王房帆、赵蕊蕊,浅谈高职高专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优缺点[J],中国美术教育,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