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接南联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西部和东北三省相继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中部的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六省的发展一直落后于东部乃至西部地区,这就造成了所谓的“中部塌陷”。十六大后国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战略构想,具有划时代意义。
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必然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推动产业在空间上重新进行布局。这要求中部地区各个省份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结合自身的地域优势和特色,对产业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合理的产业体系。同时要求中部地区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来发展所选择的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及制度环境,形成产业成长所需要的宏观环境。因而,从产业经济角度,特别是选择适合自身的优势、主导产业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一、安徽产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经济总量稳步上升,三产总值不断提升,2008年达8874.2亿元,大约是1978年的78倍。产业结构日趋合理,2009年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为1495.45:4905.22:3662.15,安徽的三大产业分别按照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呈逐年上升,第三产业基本稳定,总体上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格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第一产业温和增长,提升空间较大
从安徽省2000-2009年的三大产业数据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结构指数增加和总值的增加带动农业进入温和式增长的阶段,这不仅反应了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资源、地域、科研和市场优势,更反应了安徽省不断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农业科技支撑力进一步增强。但是,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粮食生产大省,被赋予了农业发展的重要责任,安徽省发展第一产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第三产业较快增长,但比重较低
从第三产业来看,其结构指数变化和总量都经历了“由一退二”的过程,在指数上以2007年为变化的分界岭,在总值上以2005年为分界岭。安徽省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虽然没有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增长势头最好的产业,但是发挥了较大的经济带动作用。但是,安徽省第三产业占全省GDP的比重相对较低。根据2009年数据统计结果,与中部六省相比,安徽第三产业总量只有湖南的79.2%、湖北的7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个百分点,人均服务业增加值5417元,仅相当于全国的60%左右。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安徽省第三产业迫切需要通过加快发展来缩小差距,实现赶超和跨越。
二、安徽省优势产业选择
(一)产业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安徽地处中部东缘,沿江近海,紧临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处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要冲和国内几个经济连接处,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中部崛起的“脊梁”前沿,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安徽崛起在诸多方面有利于中部崛起,中部的发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盘活整个安徽经济。安徽作为长三角的纵深腹地,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广泛合作空间,可以说安徽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产业后发优势。首先是装备制造业具有相对优势。中部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较高。从安徽来看,装备制造、电气、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比重23.4%,高于中部地区6个百分点以上,在中部仅次于湖北。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安徽已经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特别是汽车、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次是大企业的优势。安徽大企业数量在中部地区相对较多。2005年进入全国制造业500强的有14户,在中部地区居第二,其中百强企业3户,与河南并列中部第一。中部地区10强企业中安徽有马钢、海螺和铜陵有色3户,名列首位。
3、战略优势。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以及安徽实施的“东向发展”战略,有助于打破安徽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性瓶颈,以外力推动安徽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制度创新。中部崛起战略承东启西的作用也带动了安徽皖江城市带的发展,使其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最佳示范区,这不仅缓解了东部的压力,更为安徽带来发展机遇,为安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中部崛起无疑是安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催化器。
(二)优势产业选择
综合安徽产业现状与自身条件分析,根据安徽省经济发展的状况、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源,选择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原材料产业、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安徽省的优势产业。
选择农产品加工业为安徽省的优势产业,首先是因为安徽省农业资源条件十分优越,盛产多种农副产品和农特产品,而且生态环境优良,是生产绿色食品的优选区位。其次,安徽是中部地区最靠东的省份,与长三角地区紧密相邻,而苏、浙、上海等地区对农副产品及加工产品需求相对较大,市场前景比较广阔。第三,随着安徽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对外交通运输能力的逐步加强,安徽省对长三角地区的物资运输日益便利。
安徽能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煤电潜力大。2004年煤炭产量7622万吨,居全国第六位。“十五”期间,我省电力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电力建设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在安徽工业总产值前十名的行业里有近一半是安徽能源产业,其利润增幅也较大。长三角属于资源和能源比较紧张的地区,在煤炭、电力等领域的定价机制中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国家对资源输出省份利益重视程度的增加,安徽省向长三角地区输入能源,将有利于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安徽由于地处中部,有着承接东西连接南北的优势,在发展定位上,安徽可以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走出一条以现代市场为龙头,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的服务包括信息和物流为支撑的新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安徽制造业已涌现出一些有成长潜力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成为安徽工业化进程中的亮点。以工业园区为代表的新兴制造业企业已成为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安徽制造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85%左右。特别是安徽以汽车、家用电器、水泥等为代表的加工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安徽工业化的进程。安徽现代制造业作为安徽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市场潜力大。
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为安徽的优势产业,主要是发挥安徽是科技大省的优势。在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和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只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科学技术的含量将对安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科技与经济日益融合,将有力推动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近年来安徽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实力进一步增强,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较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初具规模,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2000年-2005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营业总收人年均增长均在28%以上,到2005年末分别达到1236.47亿元和1212.9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结束语
中部崛起指日可待,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中部经济将会跨越式发展。安徽作为中部的重要省份,其区位优势有目共睹。安徽的大发展必然能加速中部地区的崛起。
选好优势产业,就是选择好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能够发挥显著的关联带动和扩散效应,从而增强比较优势,加快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同时,产业加快向城市集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产业集聚的载体,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面向“十二五”期间,在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安徽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走出一条适合安徽省情的独特的经济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