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宏毅 龙梅 李成名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理念。目的是改变旧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课型结构,努力创设一个具有实效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表现为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体系。然而听课时常常能够发现课堂上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课堂上小组讨论热闹有余,有的只是走过场、秀表演,合作互动频繁,少有个性的解读。这弱化了学生能力的养成。课堂上怎样才能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联系自己的课堂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成立最佳搭配小组,以利提高学习效率
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简单地把前后四个同学组合为一个小组,由老师指定学习成绩优秀的任组长,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只能遵守教师的安排,其实这样对小组的合作学习是有害的。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个个参与学习的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必须按成绩“好、中、差”搭配,按各小组成员的性别、交际能力强弱、性格活泼与内向、学习成绩优劣分类,学习小组每个组员还要用一定的标准分成数字号,但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特别是组长的选举应该是自荐、选举相结合,成立最佳搭配小组,组成实力均等的小组。只有这样组长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组员也能更好地完成共同任务,同时小组间也能团结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探究的效果就会更理想。
二、设计出激活学生求知欲的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紧扣教材重难点,应该整体上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能够激活学生求知欲,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循序渐进,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根据“好中差”的学生的需求设计,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把手中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综合利用,把每一课时设计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基础达标——巩固检测”模式的导学案,上课时发给学生,问题就摆在学生面前,从而激活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急切地渴求正确的答案,顺理成章地把学生推进自学与合作的状态。
三、进行有效调控,拓展教学的空间
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姿态。教师要适时监控,要密切注意各组的讨论情况。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及时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关于学习中的问题学生经常有错误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控,及时消除学生的错误。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缺乏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当出现冷场局面时,教师应当分析冷场的具体原因,指导合作技巧,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也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对这样的学生,应当让他明确个人责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中存在几种学习困难生主要是:情绪低落的学生,被组员忽视的学生,厌学的学生,表现欲超强的学生。教师对这几种类型的学生应予以关注,加强监控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听取分析其他组员的意见,学会获取组员的帮助,学会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凝聚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个人往往解决不了,这时分工合作探究活动就显得更为重要,它需要全组成员共同协商、不断质疑。这不仅要求组长做好组织工作,教师还要在巡视中对小组进行指导帮助,共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再对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可以由学生分小组自主整理,小组成员通过互检、互评、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助,从而达到补缺补漏,综合提高。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相互讨论学习、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帮助他人,提高集体荣誉感,发展合作精神。
四、制定明确的小组评价制度,人人进步
为了调动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同学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合作学习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必须制定明确的小组评价制度。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良性发展的有利手段。评价方式也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本着激励的态度进行评价。评价形式可以分为当堂评价方式和长效评价方式。当堂评价方式可以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估分数,每堂课必须评选出本节课的优秀学习小组和本节课的学习之星。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应该以评小组为主,评个人为辅;以评整体为主,评个性为辅;以评小组学习过程为主,评最后成绩为辅。通过鉴别评定小组学生的参与行为与效果,给予价值肯定,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把“不求每个同学成功,但要大家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学生也需要有一个逐渐适应和接受的过程。总而言之要树立“不是为了合作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合作”的理念,加强研究与反思,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有益于教与学的教学策略。新课改是历史潮流,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真正从观念和行为上改变自己,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和课堂气氛的营造者。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