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语言暴力现象成因及规避机制

2013-04-29 15:28陈超飞刘冠楠
新闻世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微博

陈超飞 刘冠楠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这种依附于新兴媒体的网络沟通方式已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通过微博来了解信息,发表观点。但微博中的语言暴力现象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它严重损害了网络的正常运行环境,更甚者已经对受害者造成人身伤害,并触犯了法律。本文通过微博中出现的典型语言暴力现象分析其成因及规避机制。

【关键词】微博 语言暴力 规避机制

微博的发展始于2006年,它脱胎于博客,并在技术与传播方式上对博客、BBS等新媒体进行了创新。如今,它基本上取代了博客、论坛等其他方式成为网络上人们表达个人意见的一种方式。它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程度。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微博也不例外,正是微博使用的广泛性,从而使得每个人都有接触网络的权利与机会,但同时缺少“把关人”,于是微博的“质量”问题更是饱受争议。微博主利用微博来发泄内心的不满,更甚者还带有色情、虚假甚至反社会等信息,因此微博语言暴力现象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微博语言暴力现象

网络语言暴力,具体说来就是在属于新兴媒体的网络上,采用霸权的方式,用不道德、不符合常人思考范围、不符合法律规范的词语,通过组织没有逻辑顺序的语言,剥夺了他人的一些话语权利,导致的结果是对他人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甚至是身体伤害。①因此“微博语言暴力”就是在微博这种新型网络媒体上,有一些人用不健康、不道德的语言去攻击他人,进而对他人的学习工作带来恶劣影响。

伴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升级,网络语言暴力正在通过一种无形的方式给广泛参与到微博中的受众以伤害,这些微博大多是人们对于社会矛盾的激烈反应,我们把这些人称为“网络暴民”。就像2006年2月的“虐猫事件”、4月的“铜须门事件”,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辽宁女骂人”事件,2012年的“雷政富事件”中,我们都可以在微博上看到不堪入耳的言论。

二、微博语言暴力现象的成因

微博中出现语言暴力绝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必须研究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1、社会矛盾的外在表现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频频出现,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许多人都出现了忧虑、浮躁的心理,当受到社会上不公正待遇时,人们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满情绪,于是一些人产生了“仇富”、“仇官”的心理。微博以其开放性的特征,为人们发泄这些情绪提供了场所,一个过激的言论一旦在微博中出现,就相当于把某方面的社会矛盾公开放到一个集体讨论的风口浪尖,而其他微博主大都是跟风,集体吐槽,来寻求一种集体刺激。例如:最近暴发的“卢美美事件”,网民对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语言讨伐行动,在卢俊卿和卢星宇的微博中,脏话随处可见。②

2、网络传播的特性

网络传播与其他传统媒体的传播特点不同。首先,信息一旦在网络上发布,就会以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速度迅速在网络上蔓延,因此,如果网络管理者不在源头把好关,暴力语言一旦进入到传播过程中,其产生的影响将是快速深远的。

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微博主往往采用匿名的方式把自己“装扮”成与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同的身份在网络中浏览信息、发表观点,在这样的环境中,几乎没有道德约束力,于是微博主更是肆无忌惮、毫无掩饰地爆粗口。

3、一些传统媒体的误导

一些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缺乏客观看待问题的视角,往往过于极端,例如:在报道劳模时,在受众看来他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在报道贪官时,似乎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类;在报道罪犯时,通常会还原当时的犯罪场景,让犯罪者说出当时的心理感受,有时还会再现相当血腥的场面等等。

同时,微博本身也会形成语言暴力,如网上流行的“标题党”,它是利用网上的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网友的眼球,已达到各种目的的一小撮网站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然而帖子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③这些吸引网友眼球的语言不免有夸张戏谑的成分,通过激烈的语言来让网友产生兴趣。

4、网民个人素质的欠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发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中文化程度为高中的比例最高,达到40.2%,其次是初中(26.8%)和大专(12.2%)。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网民比例为12.1%,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下的网民比例达到了87.9%。”④该数据说明我国网民的素质高低不同,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也正是因为网民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网民看待事情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看问题会很感性,容易被事件的表面信息误导,容易被别人的言语影响,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容易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

5、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我国目前相关法律并不是特别完善,再加上相关部门对互联网的管理力度不够,使得网民很难认识到自己的语言行为已经触及了法律。我国颁布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多部法规,但其法律效力和执行力度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由于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使网络法律法规在制定与实施上都会受到一定的阻碍,这就助长了某些网民用户“法不责众”的心理,因而一些微博主滥用自由表达权,无所顾忌地在微博上口不择言、大放厥词。⑤不健全的相关法律体系使得许多微博主有恃无恐,但即便很多时候将之诉诸法律,也很难对参与到该事件的微博主进行法律制裁,正是这一系列环节的不严格把关,致使网络语言暴力现象愈演愈烈。

三、微博语言暴力的规避机制

面对微博语言暴力现象,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承担起这份责任,让我们的网络环境更加文明和谐。只有净化网络环境,才能实现互联网价值的最大化。

1、健全法律规范

要建立一个法治国家,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首先是有法可依,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法律,并加以严格执法,这样才能给违法者以警示。《信息通信网法施行令修正案》中提到了“限制性本人确认制”的网站,这种网站其实是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对个人的言论进行约束,它需要网民在该网站注册中需要使用真实的个人信息。⑥这就涉及到我国目前提倡使用的实名制度,而且已经在北京等一些城市开始实行,特别是高校论坛上、一些网站的认证上,它使得网民们在发表言论的同时,做到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这也维护了网络的语言环境。

2、健康语言观教育

因为人们通常对传统媒体保持着一种较高的信任度,因此在规避微博语言暴力的重任中,需要传统媒体发挥其正面引导作用。传统媒体的网络版要通过及时地发布正确、客观的信息,来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看待问题的角度。

同时,在微博中建立舆论领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舆论领袖以一个客观的视角来看待事件,就能够带动那些失去理智的人们跳出个人的偏激眼光,从而以成熟理智的心态去看待该事件。因此,于潜移默化中,网民会不断提高自己看待问题的能力,影响更多的网民。

3、网民自律

要想彻底解决微博语言暴力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在微博主自身。每一个网民都应该清楚,任何不理智的攻击行为都有可能走向暴力,当你随意去攻击别人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你也有被攻击的可能。

作为公民,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阅读来开阔自己的视野,遇事能多从几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素质,同时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满足感。

在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发表观点,我们已渐渐进入“自媒体”时代。微博这种网络沟通方式,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就像微博语言暴力就有愈演愈烈之势。但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相信微博语言暴力事件会越来越少,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微博来为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①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②金君俐,《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和对策初探》[J].《新闻实践》,2009(4)

③徐文静,《浅析网络新闻的“标题党”现象》[N].《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1)

④《第27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tech.sina.com.cn/z/c-

nnic27/

⑤王欢、胡宝荣,《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对策》[J].《青年记者》,2011(2)

⑥李宪玲,《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2010

(作者:均为河北大学2012级新闻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微博
基于社交网络的英语互动微平台建设
新浪微博的“语—图”互文分析
基于Redis的微博系统基本功能设计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调查与分析
微信与微博平台谣言差异分析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神回复
在线内容早期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