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干预促进灾区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2013-04-29 15:20李延武
考试周刊 2013年50期
关键词:运动干预心理健康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法对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阐述,对体育的心理健康效应进行了回顾,并根据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制定了具体的运动处方。

关键词: 运动干预 灾区学生 心理健康

国内对运动干预促进灾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5·12汶川地震”之后开始的。在诸多的相关研究中,理论研究占绝大多数,实验研究相对较少。在以上这些研究中,理论方面的研究以综述类研究居多,文中提出的多是相对笼统的意见或建议。实验类研究呈现给读者的往往是实验的设计及结果,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问题的。纵观这些研究,唯独缺少的是相对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文章。鉴于此,笔者试图从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的心理健康效应及运动处方三个方面对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阐述,以期为灾区的体育工作者提供一份从运动干预的角度促进灾区学生心理健康的文字材料。

1.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5·12汶川地震”之后,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的杨艳杰等九位同志对安置在成都温江树人学校的汶川、都江堰、江油等地震灾区的137名中小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恐惧、焦虑与精神病性因子均高与对照组学生的相应指标,且与对照组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的结论为:地震发生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症状主要表现为恐怖、焦虑、精神病症状。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灾区学生,对他们应开展心理救助与照顾[1]。

无独有偶,第二军医大学军事航海医学教研室、第二军医大学心理救援队、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及第二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的8名心理健康工作者曾在地震后到茂县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心理救援工作,结果显示:在干预的40名儿童及青少年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健康因子为恐怖、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2]。

成都理工大学的张晓林对2628名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他关注的侧重点在于研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发展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地震之后一个月,汶川震区的中学生的抑郁、躯体化、恐怖焦虑、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常模”比较,得分均高于“常模”,且差异呈显著性[3]。

以上这些研究的共同点是研究的时间都集中在汶川地震之后,研究的对象均为汶川地震灾区的儿童及青少年。这样的研究更具有可比性,研究的结果具有更大的借鉴意义。三项研究成果体现在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恐惧、躯体化、人际关系紧张、精神病性和强迫症状方面,集中在焦虑和恐怖因子上面。

2.体育的心理健康效应回顾

2.1缓解焦虑效应方面

到2001年为止,国际上至少已有6项关于身体锻炼与缓解焦虑的元分析研究。这些元分析中,最多的涉及159项原创研究,最少仅11项。6项元分析均指出,所有用于元分析的原创研究都认为身体锻炼与缓解焦虑显著相关[4]。

国内的徐波、季浏等运用体育锻炼的方法对研究生的焦虑因子进行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参加体育锻炼的女研究生经过3个月的体育锻炼,其焦虑程度显著降低[5]。笔者曾在汶川地震后对汶川中学的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运动干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在缓解灾区中学生焦虑与抑郁方面具有积极效应[6]。

2.2缓解抑郁效应

国外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自20世纪初期以来,国外发表的有关体育锻炼与抑郁方面的研究文章有一千多篇。在诸多研究中,有关元分析的研究至少有5项,相关研究中5项元分析得到的结果比较一致,即无论是长期体育锻炼还是短期的身体锻炼都与抑郁的显著降低不无关系。

North等人(1990)[7]检验了所有被试类型,发现身体锻炼比放松训练或从事快乐活动降低抑郁的效果更好。Craft & Landers的研究显示,身体锻炼配合个体心理疗法或药物治疗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8]。

国内的季浏从生化基础、认知效应及社会交往机制三个方面论述了体育锻炼缓解抑郁的效应。首先,从生化基础方面讲:体育锻炼可使体内的物质发生生物化学变化,比如由于运动而引起的血流速度加快可提高机体对氧的利用率,进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是人在运动后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同时,体育锻炼能促使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的量增加,提高下丘脑和脑垂体分泌多巴胺的水平,两者都具有缓解抑郁症状的作用[9]。

2.3提高身体自尊方面

国外目前有4项关于身体自尊或身体自我观念的元分析研究。这些元分析中包括的原创研究从10项到51项不等[10],所有的分析结果趋于一致,那就是身体锻炼可以增强身体自我观念,提高身体自尊分数,提高的范围为小到中等。

国内张立敏[11]的研究显示,被试通过身体锻炼,身体价值感或身体自尊有了显著提高,但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却没有显著改变。这说明,3个月左右的身体锻炼可能只对身体自我观念有特异性影响。

2.4缓解恐怖、人际关系紧张和强迫方面

在《重大灾害后青少年心理康复的体育干预策略及实证研究》一文中,欧阳新辉、雷慧对寄读在雅礼中学、明德中学和湖南师大附中的100名汶川中学生进行了运动干预,结果显示:被试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2个因子上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P<0.01),说明体育运动对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良好效果[12]。

曾芃等运用运动处方的形式对广州市两所中学的300多名中学生进行了运动干预实验,结果显示,运动处方的实施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干预的因子主要为“人际关系”、“强迫”、“焦虑”、“抑郁”、“偏执”等方面[13]。

3.针对灾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运动处方

3.1项目

项目的选择上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1)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愿意接受的项目;(2)非对抗性的项目。因为,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或者愿意接受的项目更容易让锻炼者坚持下来。而非对抗性项目不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笔者推荐几种活动项目供选择:慢跑、健美操、瑜伽、民族舞等。

3.2时间

参加者刚开始锻炼很难持续较长的时间,所以对其锻炼的时间不能做具体的要求,应以参与者锻炼后不感觉特别累,第二天早上醒来后没有疲劳感为宜。当参与者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每次锻炼的时间要逐渐延长,控制在20~40分钟的时间较为合适。

3.3强度

参与者从小强度开始,循序渐进地把强度加到中等强度,并控制在中等强度的范围之内。如果以心率来控制,就以最大心率的30%~60%为依据。

3.4频率

在当前的体育锻炼研究领域里,关于锻炼的频率存在一些争议,特别是围绕2~4次/周和3~5次/周的争议较多。其实,对于锻炼者而言,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在每周2至5次的频率之内,个体根据自身的锻炼感觉确定适合自己的锻炼频率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杨艳杰,乔正学,邱晓惠,等.地震灾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2):1512-1513.

[2]沈兴华,叶小飞,彭云丽,等.地震灾区茂县儿童、中学生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及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81-483.

[3]张晓林.地震灾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体育干预作用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36(5):198-202.

[4]毛志雄,高亚娟.大众锻炼领域心理学研究的演进(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0):32-37.

[5]徐波,季浏,等.体育锻炼缓解研究生抑郁和焦虑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3):42-43.

[6]李延武.体育锻炼缓解灾区中学生焦虑与抑郁的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3):41-43.

[7]Yao,T.,Andersson,S.,& Thoren,P.Long-lasting cardiovascular depression induced by acupuncture-like stimulation of the sciatic nerve in unanaesthetized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J]. Brain research,1982,240:77-85.

[8]Craft,L.L.,& Landers,D.M.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clinical[J].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1926(6):320-333.

[9]靖华,季浏.体育锻炼对儿童抑郁的缓解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4):555-5-56.

[10]Spence,J.C.,Poon,P.,& Dyck,P.The 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on sel-f concept:A meta-analysis[Abstract].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1997,19:109.

[11]张立敏.不同锻炼方式对特殊人群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3.

[12]欧阳新辉,雷慧.重大灾害后青少年心理康复的体育干预策略及实证研究——以汶川地震部分寄读学生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09(6):91-96.

[13]曾芃,曾芊.运动处方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效应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3):62-66.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2C154)。

猜你喜欢
运动干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盘点与梳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运动干预研究
长期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焦虑和抑郁心理的运动干预研究
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mTOR在运动干预高脂膳食大鼠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