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龙 龚秀山
摘 要: 新课程秉持全新的新课程改革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研究新课程,立足新高考,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及时总结反思新课程教学的得与失, 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实现自身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 新理念 新实践 新发展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理解与把握课程改革精神实质,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如何切实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是影响改革成效的关键。课改的结果系于教师,因此,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改进与创新显得至关重要。
一、学习新理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1.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不但要把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还要引领学生演绎生命的精彩。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以“还学生以自主,还生命以本色”为教学理念,不断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课件不应替代传统的板书。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设计要科学实用,课件不应替代传统的板书,板书是教师教学思路的“存留”,是学生跟踪教师教学流程的“抓手”,是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故传统的板书设计至关重要。
3.树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评价观。
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把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控制在一堂课的“进度”中,判定一堂课是否高效的标准也不是看课堂秩序是否好、学生是否最后都掌握了某一个知识点,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活跃、是否在质疑在困惑、是否在思考在探究。
4.重视能力培养≠淡化双基。
越是新课程,新高考形势,越是重视基础,越是能力立意,越是落实基础,至今,高考重点考查的能力依然是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围绕主干知识点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做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通过多做多练多讲,逐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5.用教材教≠只教教材。
在教学中要努力钻研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和补充,避免死教教材。
二、实践新课程
1.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师之间要加强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以便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为此,我校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通过各年级集体备课,同课异构,采用公开课、示范课、联片教研活动等形式避免个人“孤军备战”,构建开放的、立体的互动平台。
2.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教学中,我将“切入点”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尝试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注意为学生创造结合个别差异、满足个体学习需要的教学环境。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作业,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在主动学习、探究,体验合作的基础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活历史,利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因材施教、分层提问,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我非常重视史料的编辑、筛选。在丰富的史料面前,要让学生的思维回到历史,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而使思维向多维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拓宽了思维视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5.重视教学反思。
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理论素养的提高,使专业引领更为厚重。为了使自身树立问题意识,每节课后我都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每堂课的得与失,按照“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过程开展教学案例研讨,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反思,在案例分析与反思中渗透与时俱进的课改理念,在反思中逐渐形成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教学的职业生活方式。
三、寻求新发展
一线教师必须科学地认识与对待新课程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科学地认识与对待各种反思与批评,唯有如此,才不至于让课程改革迷失方向,才不至于陷入误区,才能稳步推进新课改,寻求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敏娟.幽默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2]张国团.关于高中历史课堂体现高效教学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
[3]王维川.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7).
[4]解彩英.注重史料有效教学——如何开展农村历史课堂中的史料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