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王都生态环境与都城的兴废关系探讨

2013-04-29 14:37岳红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

岳红琴

摘要:优越的生态环境是郑州被择立为王都的先决条件之一。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商人合理利用其优越的生态条件与资源,布局王都结构、规划王都功能,使商王都人地关系和谐、社会经济发展,郑州一时成为商代政治、经济中心。生态环境的优劣、人地关系的良否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随着王都的发展扩张、人口的增长,以及环境的变化,当原本优越的生态环境不再、和谐的人地关系难以维系的时候,迁都成为当时生产力条件下商王的选择。

关键词:郑州商王都;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兴废

中图分类号:K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26-02

生态环境及其变迁和人类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囿于认知能力和科技水平的局限,这种影响和依存关系更加突出和明显,而且,愈早愈甚,所以自古就有“择地而居”的说法和习惯。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20世纪50年代初期,郑州商王都被发现。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围绕郑州商王都的性质,专家学者们展开了见仁见智的争论。但无论哪种观点,都毫无二致地承认,郑州商王都是商代早期的一座王都。那么当年它为什么被立为王都,多年后,这个王都又为何遭到废弃呢?经研究发现,其兴与废都与彼时彼地的生态环境和人地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商代早期立都郑州之关键因素

郑州所处的北纬34.5°附近是神秘的纬度带。中国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地中海文明都位于这条纬度线周边。这一区域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套用现代语言是“世界宜居区”,既有利于原始农业的发展,又适于人类活动。郑州古今地貌几无差异。郑州北依黄河、邙山,西靠嵩山,正处于嵩山余脉向华北平原过渡的交界地带,域内丘陵岗地与不同成因的平原自西南向东北渐次分布,整体地势平坦,便于交通。郑州往西出虎牢关可入洛阳盆地,向东越汴、徐(州),可至大海,向北过黄河要津直通幽燕,向南径达湖广,既是历代民间往来的交通孔道,又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有“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之说。便捷的交通促进了郑州商王都与外界的交流与交往,重要的战略地位便于商王立于郑州而统御四方。商时,郑州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在论及距今近5000年到3100年间的气候时曾明确指出,当时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大约高2℃,年降水量也比现在多100~200mm。文献和考古材料也证明了这一点。特别是郑州商王都出土的动植物遗骸、遗迹更充分证明了当时的气候。象牙及象牙器的出土、大象或幼象做祭牲的祭祀坑的被发现,都与《吕氏春秋》记载的“商人服象”以及甲骨文所说的商人获象、御象相吻合。郑州白家庄期商代遗址中发现的水稻壳遗迹更进一步表明当时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古代郑州的水文状况与今日有比较大的不同,其明显的特点就是地下水位高、水域面积大、水资源丰富。史料记载,古代郑州地区河流、湖泊众多,境内还有著名的荥泽、圃田泽、和众多的如“城湖”、“梁家湖”、“螺蛳湖”等大大小小的湖泊渊薮。总之,郑州商王有较为优越的生态环境,植被茂盛,动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陆交通便利,是适于人们生存、宜于王室建都的理想之地。郑州在早商时期被立为都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其优越的生态环境。

二、优越生态环境中商王都的和谐人地关系

优越的生态环境为早商时期商王立都郑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商王立都郑州之后,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是保持和促进该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郑州商王都外城东墙建于圃田泽西沿也是基于使用泽水之因素。圃田泽位于郑州商王都东面不远的地方,加上郑州西高东低的地势状况,显然王都东部地下水资源要相对丰富,且因地下水位浅,便于开采和利用。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赋予的有利条件,这正是生态环境对郑州商王都规划布局产生的重要影响。商王都在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维护和谐的人地关系等方面也有相关的实践。郑州商王都的先民们不仅懂得生产、生活垃圾要集中排放和处理,而且明白这些垃圾处置点要远离主要生活区。在铸铜作坊遗址区,考古工作者发现部分灰坑中有铸造青铜器所用的陶坩埚片、陶范块、铜炼渣以及青铜残器等;在制陶作坊遗址区发现有与制陶相关的陶窑壁残块、陶器印模、陶炼渣、和陶器残废品的灰坑。而且根据郑州商王都的发掘资料,不难发现,所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所用的灰坑灰沟都分布在远离宫殿区的地方。这显然与文献所说的“殷法刑弃灰”、“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韩非子·内储说》)相吻合。不难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懂得爱护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客观上促进了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郑州商王都不仅规模宏大,内涵也非常丰富。王都有内城和外城之分,王都周围有护城河、防护沟,王都内有气势宏大的宫殿建筑。郑州商王都内还有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水平的青铜农具和青铜农具作坊,有大量陶制酒器和青铜酒器,反映出当时农业水平提高,粮食生产出现剩余。根据生态条件合理布局城市规划,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地关系和谐,这也正是郑州商王都能容纳至少8万人甚至10多万人长期聚居一地的重要原因,也使得郑州商王都成为早商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商王以此为据点,统御着东自豫东和鲁西、南到淮河流域、西到今豫西和陕东、北到今豫北和河北南部的广大区域。

三、生态环境遭破坏?摇和谐人地关系不再?摇郑州商王都终被废弃

根据考古发掘不难发现,郑州商王都的发展经历了初创、繁荣、衰落三个阶段,其历时在百年以上。关于其废弃的原因,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增加,郑州商王都优越的生态环境及和谐的人地关系已成为过眼云烟,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之下,综合其他因素,迁都成为不二之选。首先是丰沛的水资源极有可能对郑州商王都的存在造成威胁。前文已提及,竺可桢先生对中国近五千年的气候经研究认为经历了“四暖四寒”的变化,其中第一温暖期约始于公元前3500年,当时年均气温比现在高约2℃,年降水量比现在多100-200mm。那么这个温暖湿润期极有可能成为本已多河流湖泊的郑州商王都难以存续的祸患。特别是古黄河,在沿途汇集了含大量泥沙的渭水、汾水等河流后在雨季极易发生洪灾,而郑州地势相对较为平坦,所以一旦洪水过后,泥沙淹没土地,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农牧业生产难以为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迁都就成了不得已所为。其次,我们认为生态环境是否优越、人地关系是否和谐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且是相对的,不可能一成不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即便在没有水患等自然灾害侵扰的正常年份,由于人口增加、城市扩大,郑州原来优越的自然生态已经难以满足作为王都的需求,而日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比如,有商一代,又被称为“青铜时代”,郑州商王都以及商代晚期,都城殷墟大型青铜礼器及其他青铜器物的发现就说明,商代青铜铸造业是非常发达的。但至今我们没有在郑州附近发现有这些矿藏,文献记录也没有蛛丝马迹,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重要性日益凸现的矿产资源的匮乏极有可能也是商王考虑迁都的另一个生态原因,或者至少可以说商王不必因为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对此地产生留恋之情。郑州商王都的被废弃,固然有多种原因,但生态环境和人地关系原因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博物馆,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商代城遗址发掘报告[Z].文物资料丛刊第1辑.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M].中国科学·A辑,1973,(2).

[3]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4]河南省文物研究所.1985-1992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5]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6]陈朝云.顺应生态环境与遵循人地关系:商代聚落的择立要素[J].河南大学学报,2004,(11).

[7]李民.殷商社会生活史[M].北京: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8]陈旭.郑州商代王都的兴与废[J].中原文物,1987,(2).

基金项目:本文为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资助课题,课题编号Q2011-05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
发展工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从社会问题视角看转型期人的发展的失衡
鞍山生态矿山平台构建的对策研究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