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的阅读指导

2013-04-29 14:20黄嵩国
考试周刊 2013年50期
关键词:木条单位名称课文

黄嵩国

教育心理学指出,数学阅读能力是阅读主体根据已有旧知,在一定阅读动机的驱使下,依托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将文字语言转变成数学符号语言,并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能力。听名师上数学课,感觉名师对数学阅读非常重视,借鉴名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读书,培养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下面我谈谈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精心备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人与人之间有很少的差距,那就是对事物有无兴趣,这种很小的差距所形成的结果却是非常大的,那就是兴趣可能使你通向成功,无兴趣可能使你通向失败。”数学课文不同于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有精彩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数学课文则是以严谨、演绎的面貌出现,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课文的特点,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对需要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让他们探索未知,发现新知,从而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激发阅读的动机。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编拟自学提纲。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编拟好提纲:1.观察例1中的两个图形,它们各是什么图形?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每个角是什么角?2.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各有什么特点?3.平行四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4.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有什么异同?要求学生像阅读语文一样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圈点勾画,整体粗读,不懂处细读,关键处精读,从而知道哪些自己可以读懂,哪些还有困难。让学生带着要求、问题去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多动手、多动脑,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阅读方法决定了阅读效果。

1.分层阅读。学生阅读主要可分为粗读、精读等。粗读是指对于学生已比较熟悉已经掌握的旧知、课文中容易理解的过渡性的导语等阅读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一带而过;精读是指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以及发现问题时,要对相关内容反反复复地推敲、揣摩,力求理解、领会。因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实在不懂的问题,应做出记号,便于重点听讲或质疑。精读概念,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定义中的字、词、句,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述或替代,能举出符合定义的实例,会判断某一实例是否符合概念,能对类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较,找出联系和区别,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精读公式、算理,能理解并用数学语言描述,说明计算的方法和理由。

2.分类阅读。阅读中要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应指导学生逐步感悟,形成技能。①图文结合研究性地读。《课堂作业本》和数学教材上经常出现这样的题型:画面中呈现部分数量信息,又出现话语形式的提示,最后以文字出示问题。但是由于形式的多变,加上以直观为主的思维特点,学生往往只能看到情境画面,而忽略真正的数量信息,从而导致解题错误。例1:学生通常看到3月2号和星期二,就犯难了,不知道从何下手。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两个数据与30天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中,单位名称是关键,在解题时,我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单位名称,进行对比观察,从而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在做题的时候,我让他们先找出所有的数学信息:3月2日、星期二、30天;然后让学生仔细读一读问题,找出单位名称,然后学生就很自然地想到:3月2日这个信息是没有用处的。我把这种方法称为“单位名称法”,是一个不错的判别依据。②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发现性地读。教师除了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让他们亲自感受数学外,还应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学以致用,发挥数学知识应有的价值。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的教学:师:今天刘老师带了一幅自己创作的画,你们看!(课件展示)生:哇,真漂亮!师:我把这幅画送给班级。生:太好了。师:就把它挂在墙壁上吧。生:给它配个画框,这样看上去更漂亮。师:你的提议真不错,好啊,就请大家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动脑筋算一算,至少要买多长的木条来做这个画框呢?(学生沉默了。)(课件出示画的尺寸:长4分米,宽3分米。)生异口同声回答:14分米。师:哦,大家都认为是14分米。好的,那就请电脑来帮我们把木条装在画上吧。(课件演示:木条分成4段后,逐一安装在画的周围。发现少了四个角,木条太短了。)生:14分米的木条还是太短了,要再买长点的。师:那到底该买多长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课后思考研究吧。学生聚集在一起开始热烈讨论,一堂课就在学生的讨论中自然地结束了。

3.借助“论坛”,合作阅读。“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个体的理解上,那就达不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可设置一个“互助论坛”,让学生在“互助论坛”里聆听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自我认识、行为等方面的调整和提高。 “互助论坛”每周举行一次,内容可以是数学阅读时的疑难问题,也可以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论坛的操作按“阅读文本—同伴互助—现场对话—教师引领—实践再创”的步骤展开。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使数学阅读之花芬芳灿烂、奇香四溢。

猜你喜欢
木条单位名称课文
小小的疑问
单位名称和符号常见错误用法
单位名称和符号常见错误用法
单位名称和符号常见错误用法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本刊论文作者单位名称的要求
背课文的小偷
钉铁钉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