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宜
摘 要: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是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宽、涉及领域广、与后续专业课程之间联系紧密,但由于步骤复杂、创造性强,知识应用转化较难,更适用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简称SC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基于SCL原则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SCL教学法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乘着十八大召开的新风,我们迎来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前所未有的好时期,同时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Student-Centred Learning ,缩写为SCL)是现代国际教育学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SCL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促进,激励、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勇于探索,独立解决问题,并且在SCL的运用中,突出以培养学生核心就业技能为目的,并注意形成评价系统促进学生成长,而这些教学原则与理念正与我国职业教育现阶段改革发展目标高度一致。那么,如何运用SCL原则,并将其融合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呢?本文将以《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教学过程为例,展开SCL教学法基本原则具体应用的分析与探讨。
一、创设情境,以图点亮“图”
在SCL教学法当中,重要的原则体现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利用资源、教法、活动等激励、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激发积极性,我在《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创设情境,达到教学目标。
1.创设“视觉旅游”情境,接受美的熏陶。
Photoshop是一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艺术性。因此,要学好这一门软件,不仅关注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还要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因此,一开始的课程讲解,最好不要照本宣科——介绍软件的操作界面、功能介绍等,而是先了解学生对图形图像的认识,通过鉴赏、对比一些图像作品,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当然可加入音乐播放,多感观刺激),让学生享受一次视觉旅游,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就是以图点亮“图”的本意。而通过这场“视觉旅游”,让学生讨论、分析哪些作品是优秀的,哪些是失败的,而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从色彩、构图、传递信息等方向引导学生,让其主动思考,充分运用知识展示自己。教师初步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美的鉴赏辨别能力,有利于找到以后课堂的素材、案例、任务运用与设置上的侧重点和方向。
2.创设“摄影比赛”情境,进行美的发现。
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我在课堂的起步阶段还开展一次摄影比赛。因为在这个年龄特征的学生,大多数都热衷于微博、微信等记录或展示自己的青春瞬间。如我所任教的班级,很多学生都曾应用过手机版的“美图秀秀”软件对自拍的相片进行修图拼图,然后发到个人空间上与关注的好友分享。我就以学生这一“经验”为切入点,先让其用手机或相机以自我角度创作一幅作品,但前提条件是相片必须经过Photoshop后期的处理,而且是多张拼合并应用背景图形。这一场特别的摄影比赛,除了让学生自己发现美外,还主动地探索该软件的应用功能。当然,在比赛的开始,教师可以先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作品完成的几个关键技术点进行适当的分析与讲解。由于学生是带着疑问与目标听取教师的讲解,学习效果是明显的,而且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生的参与度高,表现积极。
3.创设“恶搞”情境,享受美的乐趣。
在网络上,关于PS的恶搞层出不穷,也是学生所喜好和关注的,这些恶搞“作品”时而引发笑点,有时则让人深省。作为操作步骤较为复杂的软件来讲,加入这些“幽默诙谐”元素,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更有利于知识技术的吸收。但有些涉及网络道德与文明舆论,甚至是法律法制、政治敏感问题等恶搞和“创作”,德育工作者有责任通过这“有趣”的课题,渗透教育,让学生懂得创造美、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要知道什么是人文尊重、文明舆论、道德底线、法律准则等。
二、小组协作,搭建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培养核心就业技能
在SCL教学法的运用中,突出以培养学生核心就业技能为目的。这与“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职教思想是一致的。如果说职业院校的专业能力为硬能力的话,那么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创新创业等内在能力则被称为职业核心能力或软能力。SCL教学法,就是重点要培养学生的软能力,强调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参与学习和任务、项目的完成。
1.分组协作的方法。
在SCL教学法中,有一种被称之为“Cheap Computer”的分组工具,它能进行随机抽签、记录等,发挥神奇的作用,并将会给课堂带来更多的欢乐与便利。
如我本学期所教的12计实班,人数32人,非常适合推行SCL教学的分组形式。首先在Cheap Computer中标记1到6的小圆点,随机发放给学生,然后抽到点数一样的学生就被分为一组。如果大部分学生表示对分组结果不满意,则再通过同点数的组员分配序号,然后相同序号再次分配。这样的一次别开生面的分组,不仅消除了那种小群体长期聚集、不利于团结的隐患,而且让新入学的学生尽快地彼此熟悉,提高了集体凝聚力。最后,让每一组选择不同的颜色,在每根小小的冰棍棒上写上自己的昵称与名字,分组就大功告成。教师可通过颜色方便地辨别不同组的组员,也明确了每个组的具体成员,并通过亲切地喊着学生的昵称或别号,快速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协作中促进合作、加强沟通、反思定位。
在分组后,组员的学习风格、性格特征、能力特长都需要通过教师搭建的项目平台得以体现与展示,通过项目的参与和体验,引发学生的反思和感悟,明确自己职业规划的方向与角色定位。如分组后,第一个任务,可以设计本团队的组名、口号、理念和队组徽。最终要求用PS软件实现,以海报的形式展示,并通过投票选举,选出优秀设计作品。在这一任务中,各组员的才华将初露锋芒,有的是行动家,有的则是理论家,有的善于沟通,有的善于协调,各显所长。让学生在团队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中加强沟通,体会群策群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在不断讨论、不断推翻、不断失败中增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3.项目引领,促进专业技能与就业技能同步发展。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2003 年7 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的以行动为导向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特点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因此,以项目引领,结合SCL教学法的分组协作,将更能强化教学效果。
项目的设计,可按学生的实际水平改变方案。对于中职学生来讲,自我挖掘和开发项目相对困难,这时,教师可提供资源、脚手架等帮助,课前做好项目的收集和设计,如“商业广告平面设计”中的各类项目:产品包装系列设计、房地产开盘宣传画、某商场春节促销卖场设计等,并以一个成功的开发项目为案例,把实际工作过程与教学相结合,将教学过程具体分为六个实施环节,如图2-1所示。由于这又涉及项目教学法的一系列知识与应用,这里不展开详述。
图2-1
三、多元评价,让教学评估更全面,真正促使学生进步
判断“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是否“转型”成功,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根本在于评价方式。在SCL教学中,多元评价与及时反馈同样也是SCL教学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原则。
1.评价的原则。
(1)应该是有效进行教学设计的一部分;
(2)应把重点放在学习的学习方法上;
(3)应视为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4)任何评价都对情感有影响,因此评价应谨慎和有建设性;
(5)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
(6)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并使师生都理解评价他们的标准;
(7)学习者应得到有关如何改进的建设性指导;
(8)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使其能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
2.评价与反馈。
评价后产生反馈,才算是真正的评价体系。一个典型生动的评价体系就像是让学生处于像推着石头上山的学习状态,滚下来的石头是任务,鼓励学生不断地努力向上推的动力就是评价。在推石头上山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如何能推得更快更好更省力就是反馈。反馈是学生给予的,为个人进步所提出的积极的、向前看的、有建设性的,它应该是以任务为中心,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反思自己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在整个任务完成的各个阶段中出现了哪些错误的做法和思想,并能反思哪些阶段没有参与或遇到什么困难等。
3.评价的方案实例。
结合项目教学,以《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教学过程为例的评价设计方案实例。评价的基本思路:
本课程操作性强,鉴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学习效果即时可测。考核由过程考评、期末考评组成。具体比例如下表所示。
四、结语
职业教育在历史发展演进中总是表现为追求更好地遵循人的发展、行业发展和职业教学发展规律的趋向。而SCL教学法正是符合这种趋向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教育重要的理念,我们应该重视并发挥其神奇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用富有活力的表达和知识去唤醒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教师的至尊艺术。”而SCL教学法的应用就是对教师的重新考验,需要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心、更坚定的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慧.SCL教学法在中职统计学课堂的应用[J].商情,2012,(02):179-180.
[2]牛利平.项目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03):87-89.
[3]黄晓玲,段凤云,赵建科.基于“项目目标法”的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