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军 赵研 程瑛琨 闫国栋 权宇彤 赵建军 滕利荣
摘要: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大型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中心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基础,是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提高师生实践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保障,管理好这些仪器设备,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当今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广泛开展产学研联合,多出人才、快出成果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20-02
一、大型仪器设备的定义及其涵盖范围
实验教学中心大型仪器设备通常指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的基本属性就是应用于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它涵盖了分离纯化设备、计量鉴定设备、光谱和色谱设备、结构分析和定性定量检测设备等。本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上述类型的仪器设备达九十余台件。分布于大小不等、功能不一的7个实验室内。
二、传统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弊端
1.分散管理。早期的实验室仪器管理是建立在各个学科和各种专业的实验室基础上的分散管理,各种大型和通用仪器分属相关学科和相关实验室,每台仪器利用率很低,其他学科和实验室还不能随便使用这些仪器,致使这些仪器设备长期闲置,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利用价值。
2.管理制度不健全。学校和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关于仪器设备管理的若干规定,比如,采购制度、保养制度、维修制度、操作规程等,但这些规定和制度大都是笼统的、不具体的、针对性不强的一些条文,执行起来难免不好落实,结果是管理不到位、保养维修不及时、大型仪器的损坏和流失在所难免。
3.重复购置、报废和积压较多。由于分散管理使得一些实验室重复购买一些相同的仪器设备,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有些仪器设备到货后不能及时开箱验收,超过了保修期。多年使用的仪器也不能及时报废而造成積压。
三、大型仪器设备新型管理模式的建立
1.将分散的仪器集中管理。改革后的实验教学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经费支出占整个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费的绝大部分,它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极其重要。为了提高其利用率,我们把分散的仪器设备集中管理,突出相关学科和实验室的共享共用,强化大型仪器设备的分楼层、分使用功能的专项管理,比如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普通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离心仪器设备、发酵仪器设备、光谱仪器设备、色谱仪器设备、制备型仪器设备等由专人负责管理。由于这些仪器既要兼顾本科生实验课教学,也要照顾科研课题和研究生课题的需要。这种管理模式解决了大型仪器的重复购置,有效地节约了经费,共享的结果就是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仪器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管理人员有较高的仪器专业知识,对仪器的工作原理、规格型号和操作规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仪器故障的排除有比较多的系统经验。同时他们还应该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而耐心的工作精神,对自己管理的仪器设备用途、特点和注意事项全面地掌握。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拟定管理细则,规范仪器的使用、保养、维修程序和方法。基本熟悉仪器的采购、招投标及不同厂家同类仪器的特点比较和选购意向。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训练;外出进修和在职提高;完善岗位培训制度和技术考核指标体系。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仪器设备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包括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购入日期、标准配件、维修记录、使用说明书、学校编号和实验中心编号等)并存与档案室。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学校和实验中心关于仪器设备管理的相关规定,分别建立单一仪器的管理档案(包括仪器存放房间号、使用记录本、维修记录本、具体负责人等),建立大型仪器使用评价标准体系,制定年度仪器检定制度,确保每台大型仪器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4.切实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仪器设备日常管理是一项比较烦琐的工作,它要求管理人员对所有仪器整体做宏观价值管理,还要求对个体仪器的实物做具体管理,本实验中心主要是采用仪器设备分类管理,利用网络和人工协辅管理。①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对所有大型仪器都编制了详细的分类目录并确定分类序号,以利于准确掌握这些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为每台仪器设置了固定资产卡片,每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都有详细的清单和库存配件资料。每台大型仪器设备都附有使用记录本和维修登记册。任何使用仪器的人都必须在使用后做详细的登记。②使用(操作)培训。为了保证大型仪器的完好率,我们对每一个操作者都在使用之前进行培训,特别是新购进的仪器。普通操作者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者发给某一仪器的使用资格证。让每一个操作者都掌握仪器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仪器就不会轻易被损坏,教学和科研以及研究生的课题,还有对外服务才能得以正常进行。③仪器使用预约制度。本中心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研究生课题、教师的科研课题、对外测试任务等,现有仪器设备数量相对不足,为使各方应用和测试任务有序进行,充分发挥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的应有效能,妥善安排本科生实验教学和研究生做课题使用仪器的时间,合理协调科研课题和对外服务所用仪器的顺序,所有仪器使用都采用预约制。一般由使用人提前一周左右向相关的管理人员申请预约登记,按计划和指定时间使用仪器。④及时的维修保养制度。仪器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遇有仪器故障,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维修,不能自行维修的必须立即联系经销商和仪器制造商进行维修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就是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为中心乃至学校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确实提高这些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开创新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积极性,实验教学中心的各项工作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程艳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当代经济,2009,(01).
[2]刘清源.浅谈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
[3]洪庆华,马凤国,冯卫芝,等.高校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8,(05).
[4]胡芳,徐浩.论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
[5]李韦华.高校设备管理浅谈[J].科技信息,2010,(11).
[6]何坤.浅谈高校设备管理现状与整改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10,(07).
[7]黄楠.加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保障教学科研顺利进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4).
[8]黄久龙.实验室设备网络化管理的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8).
[9]陆宝忠.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的效益管理[J].科技资讯,2007,(34).
[10]关丽萍,宋皓.探索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新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1).
[11]毕建杰,王淑静,等.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方法与经验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01).
[12]蒋文生.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科学,2011,(02).
[13]杨雪梅,王培.关于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的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2).
[14]李剑锋.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5).
[15]刘晓波.加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
[16]李风芹.省属高校如何提高大型设备利用率[J].人民论坛,2011,(17).
[17]胡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
[18]曲文静.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J].华章,2011,(1).
基金项目:教育部“十一五”质量工程项目(20100907);吉林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00615)
作者简介:孟令军(1976-),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实验教学和管理。
通讯作者:滕利荣(1954-),男,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实验教学管理和生物制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