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对卫星车载导航的需求日益增加。但一直以来,国内车载导航市场基本上是GPS的天下。这一局面,将随着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商用化普及而改写。
北斗导航的战略意义
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到2015年,北斗系统在中国国内卫星导航市场将占据约15%的份额;在2020年达到30%以上。届时,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会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专业预测,不远的将来,北斗导航将像今天的GPS一样得到广泛应用,引领国内汽车电子行业的未来。
与GPS相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一个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具有战略安全、可靠的特点,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致力于推动北斗的产业化应用
北斗系统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产业,作为全球汽车电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创领者,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赛西威”)有责任和义务为我国北斗产业市场化进行推广,为民族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从2011年开始,德赛西威承接了国家工信部《高灵敏度北斗车载导航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在国家的北斗导航产业化项目中一直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国家科技部、工信部、总装备部、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北斗导航项目办公室等相关领导也多次到德赛西威考察并指导工作,对德赛西威在北斗导航项目中的努力和成果评价很高。
通过自主创新,德赛西威已自主掌握导航引擎及软件核心技术。相较于仅依靠GPS定位来说,德赛西威已成功自主攻克北斗-GPS双模融合+惯性导航的核心定位系统技术难点,率先在我国推出北斗-GPS双模集成惯导定位的北斗导航,实现对两套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择优互补、动态融合的特色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卫星定位的精准度;同时通过创新地集成惯性导航定位功能,很好地解决了在卫星信号不能覆盖的区域(如隧道)及卫星信号受到较大屏蔽及干扰的区域(如城市常见的高楼密集路、高架路下的非顶层道路、茂密林荫路等)下的定位问题,实现无信号下续航1小时的超强功能。该导航系统具备了更高的定位精度、更高的可用性、更好的用户使用体验,可完全替代GPS车载导航终端,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野外勘测探险等专业领域,也可用于公务车、私家车等领域。
德赛西威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春霖表示:“北斗-GPS双模高精度组合惯导系统的研发,不仅对自主企业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而且对于国家、民族而言一样具有深远意义。”
“北斗之父”孙家栋院士指出,德赛西威自主研发的北斗-GPS双模高精度组合惯导系统技术成果,对推动我国北斗产业化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树立北斗应用的“示范作用”
已经走过27周年的德赛西威,一直是国内车载导航领域的“隐形冠军”。作为知名品牌,德赛西威在给整车厂家提供配套的前装市场上占据了10%以上的市场份额,已成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神龙汽车、长城汽车、奇瑞、吉利等众多整车厂家车载音响导航产品的指名供应商。德赛西威的研发制造实力可见一斑。目前,德赛西威拥有超过600人的强大技术研发力量,占员工总数的30%。
据悉,2011年底德赛西威推出我国首台北斗导航产品,2012年5月正式宣布完成首批北斗导航的批量生产,启动了寻找北斗导航前30名车主的“北斗导航体验”行动,据了解,目前多家整车厂商正在与德赛西威进行北斗导航应用配套的合作洽谈。
据了解,目前德赛西威的北斗技术不仅有应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北斗导航系统,更前瞻性地开发出了北斗行驶记录仪,北斗行驶记录仪主要运用于商用车,能够完整实现定位,追踪,记录,存储等常规功能, 并记录车辆状态包括速度、里程、轨迹等行车记录仪相关功能,为事故的发生提供预警及事故分析提供判断依据,同时能有效地加强行业客户对企业车辆的监管能力,提升管理和运营效率。
北斗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应用,意味着以德赛西威为代表的企业在为北斗卫星系统的产业化中树立的示范作用,将打破欧美卫星导航系统的垄断,为国内导航用户提供更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