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宏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地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适时穿插有趣的材料,巧妙创设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如:在讲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可先提问:“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哪些?”“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激活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学时应深入挖掘新课程的教育内涵,综合教材内容,利用新教材编排版式多样、图文并茂,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如,在冬天,学生看了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后问:“为什么台北的纬度比广州高,却反而比广州暖呢?”书上没有现成答案。带着问题,学生一边读图,一边回忆过去学过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很快发现重点:虽然两城市都濒临大海,但是广州地处大陆,而台湾四面环海,因此对于台北来说,冬季风的影响小了,海洋的影响大了。这样,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极大地调动了他们追求知识的积极性。
三、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在一堂课开始就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表情和动作、引人入胜的地理趣闻和故事导入新课,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笑声,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则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解《宇宙中的地球》时可这样描述:晴朗的夜晚,遥望苍茫的天穹,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暗蓝的星空天幕上,银河闪烁,牛郎、织女隔着银河互相辉映,大熊(座)、小熊(座)母子相偎。色彩鲜明的挂图,伴以形象生动的描述,学生看到的已不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动态的拟人化的情景,学生学来有趣,印象深刻。
四、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注意兴趣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因此,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还要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音乐性强,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讲究语言艺术。在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生动形象,创设一种地理意境;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总结地理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话语幽默,提醒注意;在突出思想教育时,要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这样,通过教师严谨生动、流畅优美的艺术语言,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而将他们带入神秘的境界,时而将他们引入宁静的遐想,时而将他们引向思维的浪峰,使整个地理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致、跌宕起伏、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良性运作状态。
五、创设乡土情境,提高教学活跃度
为了进一步落实地理新课程理念,全面实施地理素质教育,发挥乡土地理这一综合性学习载体的作用,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深入开展乡土地理教学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家乡,关心家乡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如:2010年中国玫瑰之乡·永登苦水旅游节于5月18日至6月18日在永登县苦水镇举办,本届旅游节旨在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永登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城镇建设,进一步展示“中国玫瑰之乡”的亮丽风采和玫瑰文化的深厚内涵,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玫瑰资源,多彩的乡土文化,纯朴的民俗风情,充分挖掘玫瑰文化、礼佛文化、垂钓文化、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全力打造都市休闲型、参与体验型、风景游览型、文化娱乐型精品旅游线路,努力将玫瑰之乡建成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农业科普和民俗文化旅游的美丽乡村,给兰州市民提供一个感受自然、放飞心情的“后花园”。
六、合理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地理学中的各种图形的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生动直观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理解、识记、掌握,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切忌用多媒体代替教师,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按”,降低了多媒体的有效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七、创设社会热点问题,调动学生情感
学生对当今热点问题一般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把握时代脉搏,把地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2011年2月的“埃及政变”,执政长达30年,曾经叱咤风云的埃及前总统,在短短的18天时间,黯然走下政治舞台。受其影响,中东地区多国发生反政府游行,部分国家发生动乱,导致世界石油价格上升,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再如:2012年4月的黄岩岛事件,菲律宾军舰严重干扰中国渔船在我国海域的正常作业,无故挑起事端,影响局部稳定。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相关知识,让学生讨论回答,争相表达,培养他们深刻的资源观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思路和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信息和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学生在课堂内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新教材提倡的培养创新型能力的育人目标,使教学在轻松愉快中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