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在此与各位同仁商榷。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说:“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教育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是其中的最大之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特别规定:“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2003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论述明确了开展合作学习的教改方向,也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改进了教学方式,意味着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2.按学习水平分组,明确分工、独立思考、合作互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皆有所获。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当前合作交流学习普遍存在以下两种现象:(1)热闹有余,成效不足。大多数教师并不明确什么是合作交流,更不明确哪些内容适合合作学习,认为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就是合作、就解决问题了。这种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实际上是做无用功。(2)分组采用优差搭配,甚至有人把优差配成一帮一。表面上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实质把教师的责任分给学优生,妨碍学优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和工作的良好习惯。但合作交流是有前提的,没有分工哪有合作?没有个人的独立思考并形成独立的见解哪有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何谈交流?因此,要进行合作学习先要安排好分工,要进行交流学习先要发动大家独立思考,否则就把教师讲变为少数学生讲了。
合作交流应将学习水平同层面的学生分组为宜。我们认为优差搭配是不恰当的,互助精神应该提倡,但一对一硬性去帮,并不是学优生的学习义务。如何让学优生学得更好,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而妨碍学优生取得更大进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帮助学困生的任务主要应由教师承担。在社会上群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必然是爱好、水平、工作性质相近的个体的组合,为何班级中的合作交流学习不能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在一组呢?所以,由4至6个学生组成一小组,并且每小组分组同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做法更有利于达到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更有利于教师的分类指导和管理,更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学习任务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的学生才会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动力,才会“想方设法”完成老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目标并非是简单地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全组学生都明白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怎样得到的,即注重个人目标、小组目标、班级目标的共同实现。笔者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在课的一开始就采用幻灯片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将这堂课的目标要求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合作讨论的阶段。
4.通过合作讨论进行小组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开始也是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环节,如何设计预习环节的教学对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笔者在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事先设计好小组合作任务并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各个小组,使学生知道在预习时应该做什么,通过小组合作任务的制定让学生知道怎样对所学知识进行合作讨论,实现整体把握,怎样对所学知识进行抽象分析,怎样找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5.加强科学引导。
课堂合作学习是一种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性,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要求教师“导”得科学,“导”得及时。
6.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式是确保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
6.1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做事的能力。
6.2同伴的坦诚评价。学生在与同伴的磨合中,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同时在学生中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
6.3组际的友好互评。组际互评,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参与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6.4教师的激励评价。教师评价不仅要对合作成果进行评价,更要重视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7.通过反思拓展巩固教学成果。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人要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只有反思才能让人不犯重复的错误,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一个合作小组同样如此,小组可反思分工是否合理、反思探索过程是否得当,应如何改进、反思探索的其他途径,也可反思其他小组的得失,便于本小组的改进或借鉴。这既是对合作成绩的巩固,又是对合作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展到课堂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生活中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