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斯山
一提起语文教学方法,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讨论式、分析式、提问式等。但是从本学期开始,提倡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总体感受是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而不是教师生拉硬拽地让学生学习,这让我对语文教学方法有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语文课的教与学都应该是快乐和谐的。
一、营造课堂情感教学氛围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的培养。如何激活学习所需的已有经验,激发求知欲望呢?为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其思维的课堂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为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及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教师在上课前,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而且要分析教学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便正确把握其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教师用这种感情打动感染学生,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为这感情所感染。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一种活跃、亲切、和谐的气氛,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个性得到充分展现与培养。
二、小组讨论教学法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间能够进行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合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研究探讨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情感上的交流,这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语文课的人文性。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本人一定要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探讨中,在参与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师生间的合作能够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学起语文来乐在其中,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三、拓展教学内容
讲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这是不是偏离教材了呢?叶圣陶说:“语文的外延永远等于生活。”语文老师在授课时,不要一味照本宣科,而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哪怕是一句古诗,一个笑话,只要是课文中没有的,老师讲到了,学生就容易记住。学生的知识、文学修养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反之,对教材中的某些课文,教师如果认为没有讲解的价值,就可大胆舍去不讲。
四、多启发,少灌输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不能靠灌输,只能靠领悟积累。因此,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走向文本,在学生疑难处给予启发。启发要注重时机。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处于积极思考尚未搞通的心理状态时,指导学生思考;当学生已有所思考,但未思考成熟,处于想说又怕表达不清的心理状态时,适当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考的内容,并确切地表达出来。简而言之,应该在学生阅读品味文本,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提供另外一些思考的角度、方法,为问题的解决做铺垫。当然,接受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方法,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直接灌输也无妨。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学习,不懂怎样自主学习,甚至懒得主动学。怎样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意识向实际行动转变。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在书本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参与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活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且独立的见解,在对问题的认知和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发现问题意识和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激发自主合作探究欲望
自主合作探究的关键在于“自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首先要在知识上下工夫,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精选素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时政热点、科技发展相联系,通过内容的补充、扩展、组合,赋予静态的知识以新鲜的时代气息,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并在欲望和兴趣的引导下,走进思维的殿堂。其次要注意知识的呈现方式,呈现的方式对于知识来说好比包装商品,精美的包装会激发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同样,恰当的呈现方式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要运用富于变化、有声有色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新闻情境、漫画情境、问题情境、寓意情境、成语情境等。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就必须主动调整自己,并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尽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质疑、调查和探究,并在教育实践中善于总结,勤于反思,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互相配合,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