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辛
2016年的一天,美国医生埃里克·托普坐在办公桌前,操纵着自己的手机,他并不是在把玩,而是在聚精会神地工作:有200年历史的听诊器的功能,已经被托普医生面前的智能手机所代替,现在,只要他坐在北美洲的诊所里,就能听到大西洋对岸的英国病人的心跳……这是他的新书,《医学上的新突破》里所描述的“APP(第三方应用程序)医疗时代”:在可以预见的年份里,移动医疗应用将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医疗界产品。
这并不是天方夜谭,一些美国手机应用程序开发商已经为产品冠上这样的说明:“打开智能手机,轻触一个APP,就能检测皮损是良性黑痣还是恶性的黑色素瘤。”在开发商的嘴里,这些都被与科学搭上了关系,例如利用手机的声波、光照或者震动,可以对人体开展治疗。
医疗APP粉墨登场
时间回到一年前的一天,各大苹果与安卓应用平台里,多出了一款名为“粉刺专家”的APP,当时负责该款APP的销售人员作出的宣传语如下:“英国某皮肤病学杂志的研究显示,手机屏幕发出的420纳米蓝光及550纳米红光,分别能起到抗菌和消炎的效果,可以加速皮肤新陈代谢,消除丙酸杆菌,减少76%因粉刺留下的暗疮。”
结果,当时就有1万多名苹果用户花1.99美元购买了这一应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第一时间关注了该产品的销售情况,但在后续的消费调查里,美国联邦调查委员会却无法得到可以证明“粉刺专家”治愈病症的实例:尽管每天花几分钟,举起手机对着脸使劲照的行为,在自拍一族看来无可厚非,但委员会还是给“粉刺专家”开出了“罚单”。
“粉刺专家”可谓是撞在了枪口上,更多的医疗APP在这场淘金浪潮里得以幸免,本刊记者查询了苹果APP商店,尽管“粉刺专家”的身影已经消失,但类似的APP已经超过1万个,美国一家IT咨询公司预测,到2016年,全球医疗APP的下载量将超过10亿次。而在英国《卫报》的报道里,这种应用有了一个特有的名称:“医疗APP”。在过去的2012年里,英国有近五分之一的医生参与APP的研发。由于专业医护人员投身APP应用,电子技术成新疗法,已现端倪。
而美国权威医学杂志《皮肤病学文献》不久之前曾公布了一项报告,在针对4款皮损检测APP的调查后,结果显示,它们的预测准确率处在6.8%到98.1%之间。
《皮肤病学文献》发表的报告内容,虽然准确率的浮动区间较大,但数值“98.1%”无疑等同于给医疗APP市场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医疗APP的时代大幕,俨然已经开启。
医疗APP的巨大潜力
在智能手机上位普及之前,多数人都在依靠笨重的PC与互联网关联。医疗APP有心改变人们的生活,但往往被客观条件所制约:咨询医生时,拍照片要用摄像头,录音要用麦克风,而在移动的智能手机里,这些客观因素都不用再加考虑了。如今,已经有不少医生能够简单地通过APP提供医疗保健的方法及准则,通过远程治疗帮助病患减轻痛苦。
要知道,近几年医疗网站一直是全球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新亮点。在美国,早在2011年就有医疗网站Care和HealthTap获得了千万美元的融资;时间仅仅过了半年,就在人们的惊讶还没消散的时候,同为提供医疗咨询和预约医生业务的网站ZocDoc和Castlight居然获得了近亿美元的融资:毫无疑问,它们获得了资本市场和用户的双重认可。
美国研究公司Chilmark预测,2014年全球医疗企业移动APP市场规模将达到17亿美元,为移动医疗指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潜能。而根据另一家咨询公司Gartner的预测,到2016年,全球医疗APP的下载量将超过10亿次。
毕竟,“医疗”、“互联网”、“移动终端”、“咨询平台”这四个词无论怎么组合,听上去都像那么容易赚钱,这一块蛋糕的巨大,以致人人都想分得一块。
在中国,不少业内人士已经看出:移动互联网的结果肯定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这和在第一波医疗触网浪潮中,医疗健康网站将信息展示和广告搬上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一回事。据估算,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在2015年亦将达5000亿美元。
药品销售人员关一苗毕业后子承父业,靠父亲的人脉在城市之间出差,向各医院、诊所、药店高层游说,并贩卖产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预测这些只需拼酒和吆喝就能完成的工作已经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一个新的时代也许就将到来。为此他专门把手机换成了智能机,并常常把玩这新近推出的医疗APP。移动医疗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和工具,将有效改变人们传统的监测、看病、保健的医疗方式,并逐步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
而在门户网站里,腾讯旗下的网购平台已经在去年就打算进军药品B2C业务了,拍拍网在2011年与部分有资质的网上药店尝试性地合作了一把后,就没了下文。然而,腾讯进军医药行业的心愿未死,在2012年与好大夫在线和中澳凯尔合作就能看到腾讯的野心。
而几乎所有的门户网站,都拥有自己的医药频道,每一个医药频道,都可以看成是孕育医疗APP的合适温床。
要知道,2010年中国在医疗IT方面的投资大概是31亿美元,这项投资五年内每年的增速约15%(数据来源:美国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据业内预测,到2016年,全球移动医疗应用下载量将超过10亿次。
谁来监控医疗APP?
美国的IDC研究公司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已经有9%的美国成年人使用移动医疗程序跟踪或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
按照生物医药学网站生物谷的董事长张宝发的预测,在中国,正在开发医疗APP的公司有500-600家。但由于远程治疗需要专业技术支撑,误诊可能性也较大,相关配套的监管机制亟待引入。
更何况,中国在远程医疗设备上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家庭血糖仪、血压计等装置几乎还都存在于医院、诊所而非家庭之中。更没有可行的信息化策略能监测调查,并将数据反馈给相关医疗机构或组织。在医疗健康这个信息安全高度敏感的产业,医疗网站与互联网整体环境相差甚远。更为重要的是:APP是链接云端和终端的产业,但现在国内的医疗APP没有云端和终端,仅仅是以信息推送为主,还是最简单的业务模式。
值得玩味的是,医疗APP的游戏规则似乎已经被美国人抢先制定了。2011年7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颁布《移动设备医疗类APP管理草案》,并由总统奥巴马签署生效。在法律层面,美国已正式确立对医疗APP的监管。依照美国起草的监管草案,有关诊断、预防、治疗用途的APP都将被纳入管制范围。
政府对医疗APP的监管迟早会来。毕竟,FDA一直是全球各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风向标。这后面隐藏的另一层含义则是:如果中国公司开发的医疗APP想进入美国市场,从理论上讲也需接受美国FDA的监管。
就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医疗APP还远不能视作“医生”。曾有好事者抽样1500个医疗APP并作记录,结果发现有超过300个的APP宣称能治愈一些微小疾病。然而,他们的应用原理大多是手机发声“治疗”,当然也有人利用手机光源和震动来“治疗”疾病。
你相不相信,到2015年时,全球会有超过5亿人手机中装有至少一款医疗类APP?这是美国网站Health It Now给出的预言,既定的事实则是:2011年,APP Store中医疗类APP销售量同比上升了250%。
链接:
投资指南
国内主要医疗APP分类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做医疗APP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传统做互联网或做数据库的公司开发的医疗APP。
2.主要是和一些企业级应用结合的产品,比如病例管理系统APP,有了这一APP,医生就可以用iPad来查房,开发这类APP的公司直接向医院收费。
3.还有一些通过医疗APP来获得流量,进而在APP上植入广告的产品,当然,由于用户少和监管紧的原因,这类产品还比较少。
而在几类公司中,一般能被风险投资公司看上的,都是行业或细分领域的翘楚。
哪些移动医疗APP具有潜在风险
1.把移动平台变成医疗设备。很多情况下,是通过附属装置或感测器,例如通过传感器将移动装置变成听诊器的APP,又如测量血糖和心电图并将结果呈现在智能手机上的APP。
2.具有控制医疗配件功能的APP(如通过胰岛素泵控制胰岛素的输送)以及能从床边监护器获得的数据、从通信系统服务器获得的图像的APP:这两类APP由于连接或控制着已经被规范的医疗设备,可能产生新的风险,故需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