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争优势金字塔

2013-04-29 00:44朱为众
新财富 2013年6期
关键词:金字塔集群竞争

朱为众

13亿人口构成的内需市场,星罗棋布的基础设施,中国制造蚂蚁雄兵的集群效应,以及中国模式下渐趋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构成了中国国家竞争力的一座座小金字塔,它们彼此之间产生的巨大协同作用,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世界管理大师”哈佛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Nations)一书中,把竞争优势提高到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高度。他认为“比较优势并不足以解释丰富多彩的贸易形态”,更不能用来回答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根据波特的理论,包括人力、天然、知识和资本资源在内的生产要素、本国市场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决定了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的竞争力。因为他将这四个具有双向作用的要素列成一个钻石的形状,“钻石模型”由此得名。而除这四个要点之外,还存在两大外因:政府功能与机遇。他在“钻石理论”中强调,“机会是形成优势的外在因素,可遇不可求”。

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国家竞争优势,机会本身却并不是一个因素,更像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中国的机会正在于,在过去3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专心致志地建造了六座小金字塔,它们彼此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正能量和协同效应,通俗地说就是1+1=3的效果。它们堆砌在一起而形成的大金字塔即是中国的国家竞争优势。

第一座小金字塔:

13亿人口的本质变化

建国初期实行的“光荣妈妈”政策,为中国带来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个桂冠。可以这么说,13亿人口在改革开放前一直是国家治理者的心病,庞大的人口基数成了中国生存与发展最大的负担和障碍。然而,随着世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大迁移,地大物并不博的中国突然发现,昨天吃饭的13亿张口变成了今日13亿双创造财富的手。天生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中国农民,男女老少,离乡背井,打工挣钱。人口俨然从债务变成了资产。

蜂拥而入的外国企业和破土而生的本土企业变成了一个个快速职业培训所,昔日拿锄头的手抖抖颤颤地启动了缝纫机,熟练地安装着世界名牌的电脑,紧紧地把握方向盘,轻盈地打开电脑握住鼠标????这一切都在30年中一点点地发生,一场最大规模的国民素质的改造和提高悄然进行着。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正当媒体纷纷报道“劳工短缺”的时候,笔者让美国总部的董事会和同事们不要慌。首先,中国并不缺工人,在中国,有订单就有工厂,有工厂就有工人。不但现在不缺劳工,下个20年也不会缺劳工。中国的劳工已经不再是世界上最便宜的,效率的提升已经让中国劳工的优势不再仅存于低薪和廉价。今天中国的产业工人通过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已经实实在在成为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要素,它不但在数量上难以比拼,更是在质量上难以模仿。

与此同时,给予农民工城市户口甚至取消户口管理制度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农民工将不再是栖鸟和候鸟,他们有望在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获得安家乐业的权益。这一场革命才刚刚开始,它将伴随中国农业的工业化和集约化,为中国的崛起带来一场丝毫不比前30年逊色的翻天覆地的变革。

第二座小金字塔:

星罗棋布的基础设施

过去30多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得益于民间“要致富,先修路”的传统观点和政府以投资促增长的动力,两者共同演绎了一场井喷式的革命,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举世瞩目。

拿机场为例,1984年笔者出国留学时在上海虹桥机场第一次登上飞机,那时机场的简陋可想而知。1987年开始在中美之间穿梭,前后有幸三次乘上国内新机场的首航班机。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是概率极低的事,由此可见国内航空港建设速度之一斑。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关于新机场是否过于奢侈超前的辩论还未结束,航空楼就已经人满为患。

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从星罗棋布转向画龙点睛,好像下围棋一样,布局已定,此刻每落一子都有连通一片的效果。这张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网,因为有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大手笔的投资,将在可见的未来显示出更大的气势和功力。恰恰因为这张巨大的设施网,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将在中国境内再次滚动,从南向北,由东向西。

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的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要素,它虽然可以模仿甚至复制,但是二者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前两年,笔者在上海美国商会演讲时巧遇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的北亚区总裁黄光龙,这位曾在印度工作多年的人士用“无法可比,中国以光年之远遥遥领先 (light years ahead)”来对比中国和印度基础设施之间的差别。光年之遥无疑是夸张的比喻,但业内人士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肯可以从中准确地感知到。

第三座小金字塔:

中国制造蚂蚁雄兵的集群效益

按照波特的“钻石理论”,一国在某个行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几乎都离不开集群效应,正如美国的IT、意大利的设计、日本的家用电器和荷兰的花卉。这样的集群其实还包含着上下游的供应商和服务产业,波特将其称之为相关支持性产业,并单独列为竞争优势的一个要素。

集群最容易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生活中的农贸市场就是集群,浙江柯桥的面料市场和义乌的小商品世界也是集群。集群虽然是一种短兵相接、你死我活的竞争形态,却又是整体提高素质的平台。没有集群就不可能产生优势。人们为什么不去广州、深圳批发面料和小商品?因为没有优势!以姚明为例,中国的篮球从来就没有像乒乓球那样形成全民参与的集群效应,纵然有一两个姚明那样的“国宝”,但中国的篮球整体根本无优势可言。

中国制造蚂蚁雄兵所打造的集群效益,远远超过了单个行业的范畴,成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一个要素。

30年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孕育了上百万家的企业。30年大浪淘沙,有些企业没有留下踪迹就夭折了,有些曾经辉煌最终却只是为商学院留下失败案例的素材。但是作为一个群体来看,它却是为创造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奇迹立下汗马功劳的一匹快马,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蚂蚁雄兵。

虽然中国制造还没有孕育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和品牌,这是蚂蚁的一面;但就集群效应而言,它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雄兵的一面。这一优势可以模仿,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外部条件的集合,所以常常是百年不遇。

第四座小金字塔:

外需不衰、内需强盛的巨大市场

这座小金字塔其实和第三座小金字塔息息相关,当昔日13亿吃饭的口变成13亿双工作的手之后,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消费者市场逐步形成。这就好比是从“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到“中国消费” (Made for China)的转型。

在波特看来,市场规模的大小没有高质量的本土顾客重要,笔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因为顾客的质量(是否挑剔和内行)可以在短期内提升,但是市场规模的形成却并非易事,如新加坡的消费者质量不可谓不高,但是以其区区500万人口,内需市场难言有多大潜能。

相较之下,中国当年的改革开放靠的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原材料在外和市场在外),世界工厂由此形成,出口是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一匹骏马。这一优势还有很长的可持续性。与此同时,13亿双手又逐步在转变为13亿个消费者。

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行为虽然悄然发生着变化,但他们还在消费,不过把钱包捂得更紧,也比以往更需要中国这个世界大工厂生产的价廉物美的产品。与此同时,中国本国的消费者也在逐步成熟起来。出口转内销已经不再是把验货挑出的次品卖给同胞的过时行为,它已经是越来越多蚂蚁王们为自己企业描绘战略宏图不可或缺的一笔。受到国际市场多年培训的蚂蚁雄兵突然在自己的家门口发现了13亿潜在的消费者。换句话说,中国消费者既有质量也有数量。

第五座小金字塔:

渐趋成熟的市场化运作

早在1992年,邓小平就曾说过:“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在金融危机中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在实践中反复检验。

毋庸讳言,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改善的地方很多,但是从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和在金融危机中的不凡表现来看,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市场经济制度的理解与运用已经不让美国和欧盟等成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细细观察在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打出的每一张牌,无论是金融、货币、税收还是救市政策,手段大同小异。只有出牌者的技艺高低之分,而并无“主义”的区别。邓小平其实早就一语道破天机:“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如果把中国两次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并将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安然无恙地带出危机看作是逮到两只大老鼠的话,谁是好猫自有公论。作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中国的竞争优势由此更加凸显。

第六座小金字塔:中国模式

笔者经常听到美国同事和朋友在看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感慨万分:“这要是在美国,恐怕还在国会辩论当中呢!”中国现行制度的优势恰恰就在于,它面对中国的实际摸着石头过河,虽然也磕磕碰碰,甚至跌倒喝上几口水,但是终于走到了可以展望对岸的大河中间的深水区。

没有人否认,中国模式远未完美,但是它随时搭脉问诊、对症下药,必要时更是雷厉风行下刀摘除肿瘤,不但把中国经济体这个奄奄一息的重病号抢救过来,而且进补营养加强锻炼让它重返世界的大赛场,赢得世人的关注和赞许。更重要的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使得中国政治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中国的领导人已经平稳过渡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政治家。这很像跨国公司的创业者们把企业上市并交给职业经理人管理一样,是国家长治久安的转折点。未来,伴随其自身纠错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模式可望构成新的中国国家竞争优势。

当然,尽管中国的国家竞争优势突出,但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远非一路顺畅。中国未来10年乃至30年将要面对无数的严峻挑战和阻力。深水区既是渡河者的里程碑,又会带来无数旋流和暗礁。然而,中华民族在历史舞台的再次崛起却是势不可挡。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

请发邮件至xincaifu@xcf.cn。

猜你喜欢
金字塔集群竞争
“金字塔”
A Study of the Pit-Aided Construction of Egyptian Pyramids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海上有座“金字塔”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感谢竞争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神秘金字塔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