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差生”

2013-04-29 06:50:07云燕
现代家长 2013年6期
关键词:李岩差生学习成绩

云燕

讲述李岩的故事需要勇气,因为我无法做到心平气和。他的沉沦与奋起,他的烦恼与欢喜,人们很难体会,当然也很难理解。但他的故事是真实的,像撕碎的纸无法复原那样,真实得让人不愿意相信。

父母离婚,尖子生迅速沉沦

三年前,李岩上初二,因学习成绩迅速下滑,经校方介绍找到我做心理辅导。刚见面,我问他叫什么,他说他叫“差生”,没好气的表情,还死活不肯落座,好像随时准备离开似的。

李岩的妈妈孔女士告诉我,李岩小学六年学习成绩非常好,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这所重点中学。上初一时,因为学习成绩好,人缘也好,被推举为班长。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初二开学考试考砸了,平时最拿手的数学居然不及格。接下来的月考,满分120分的数学只考了23分。其他科目的成绩也下滑明显。班主任、各科老师分别找李岩谈话,他们不相信从前的尖子生一个暑假就变成了“差生”。李岩咬着嘴唇一言不发,他说这样的成绩他挺满意的。老师们目瞪口呆。随后的几次考试,李岩的成绩没有起色,名次稳定在全班倒数第5名左右。他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

班主任眼看往日的得意门生破罐子破摔,心中不忍,给孔女士打电话说,是不是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看哪里不舒服?孔女士照做了,检查结果一切正常。班主任提醒,那就看看心理医生吧,看孩子什么事情想不开?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我要求跟李岩单独谈谈,但他拒绝了。

第二天上午,孔女士打电话来告诉我,暑假里,她和老公离了婚,李岩成绩下滑肯定是情绪受到了影响,但她没有告诉班主任实情,怕李岩在学校丢人。有问题总要解决,大人离婚不能伤了孩子,所以她想请我对李岩进行心理辅导。我答应了,并做好了预案,但是李岩没有出现。

李岩看心理医生这件事,通过班主任之口,很快在老师和同学中间传开了。大家议论纷纷,说李岩“脑子坏了”“神经不正常”“得了抑郁症”,甚至认定他是性变态、有暴力倾向。同学们都躲着他,老师上课也不再提问他。

李岩恨透了我这个心理医生,也恨透了班主任和同学。他拒绝上学,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音乐、上网看电影、打游戏。任凭妈妈在门外苦口婆心地劝说、大声呼唤、厉声训斥、悲情哭诉,他就是不开门。

老师打电话来催李岩去学校上课,孔女士无言以对,只好把电话递给李岩。李岩礼貌地打声招呼,然后就挂断电话,脸上的神情让孔女士害怕。有一天,孔女士拉扯李岩去上学,李岩用力一甩,把妈妈撞倒在地。李岩没有扶妈妈起来,头也不回地进了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把门关上。

孔女士拗不过李岩,只好替他向学校请假。从那以后,差不多整个初二学年,李岩有一小半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因为他坚决拒绝心理辅导,所以我也帮不上忙。

很快,班主任的态度变了。以前,李岩不去上课,班主任总给孔女士打电话,有时说话很难听,但语气里透着焦急和关切,会反复强调缺课的危害,可是初二下半学期以后,班主任说话的态度变得客气了,但意图很明显,希望李岩尽快休学。“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弄不好要出事情的,不如你们家长在家里自己照看吧。”孔女士至今铭记着班主任的“忠告”。

学校让“差生”休学,就不会影响第二年的升学率。但是,如果初二休学,孩子的前途就更暗淡了。对这一点,孔女士心知肚明。她已没有退路,只好鼓起勇气,搬出《义务教育法》维护儿子上学的权利。

苦苦挣扎,脸皮厚才能快乐

从初二到初三,李岩继续过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生活。在班里,他早已风光不再,却仍是话题人物。老师们已不指望他东山再起,而是经常拿他当反面教材。每次受了刺激,李岩就请两天假,以示抗议。

班里学习成绩好的五六个同学是一个小圈子,经常一起学习、一起玩。以前李岩是这个小圈子的头儿,现在大家都躲开他,甚至不再跟他说话。14岁的李岩早早尝到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初三上半学期,李岩的数学、物理、化学轮番不及格,成了班里的边缘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很自然地跟班里另一位“差生”古强成了朋友。

從初一开始,古强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垫底,李岩以前很瞧不起他。现在,李岩却很快发现古强身上的许多优点,比如,尽管老师从来没有给过他好脸色,但他每天都来上课,从来没有想过请假或逃学。

古强仿佛很习惯被各科老师点名批评,不生气,也不难过。老师骂他“脸皮厚”,他也不恼。上课时同学和古强说话,挨批评的肯定不是古强,因为在老师眼里,古强已经无可救药了。

李岩第一次和古强聊天,是从网络游戏开始的。李岩发现,虽然古强考试挂科是家常便饭,却并不是老师说的那种“笨蛋”,他网络游戏玩得很好,旅游去过很多地方,还会自己烧饭烧菜。除此之外,古强还有一些本事让李岩刮目相看,比如他热爱运动,课余活动丰富,并在活动中认识了许多朋友,同年级的同学他差不多都能叫出名字,低年级、高年级的同学他也认识不少,可见交际能力超强。与人打交道时,如果有人跟他平等交流,他会好好说话;如果有人因为他学习成绩差看不起他,他不会多说一句废话。李岩对古强佩服有加,甚至要以古强为榜样,做个快乐的“差生”。古强传授给李岩的秘诀是:要想快乐,就得脸皮厚。

两个“差生”整天混在一起似乎很正常,老师同学都习惯了,也不去管他们。这期间,李岩的思想渐渐起了变化,他觉得班里的尖子生整天埋头苦学,应付考试,比他更痛苦。他们整天为考试成绩焦虑,自视清高,讨论难题时意见不合,有的人当即翻脸,性格极差。有时李岩想:性格差的学生,才应该叫“差生”。李岩对学习彻底绝望了,他决定不考高中了,打算初中一毕业就离开家去打工,干什么都行。另一个变化是,他同意接受我的心理辅导了。

他希望我说服他妈妈,允许他不考高中。我没有劝阻他,反倒鼓励他。我说:“既然你打算离开家独立生活,那就必须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既然你不想在学校学课本知识,那就去社会上学习,学一些受用一生的本领。”

孔女士也察觉到了李岩的变化:学校去得勤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时会买几样青菜;请假不上学时,会给她做饭,手艺还越来越好;在家里无聊的时候,会偷偷地干家务……大年三十那天,她回到家,惊喜地发现儿子给她做好了年夜饭,满满一大桌。到厨房看,乱糟糟的灶台旁边,有一本打开的菜谱书。她禁不住大哭,她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难过。

另辟蹊径,原来还是尖子生

初三下半学期,同学们都在拼命复习,准备考重点高中。李岩想,反正自己没多大希望,索性轻松地学。上课能听多少就听多少,放学回家从不做功课,作业都是第二天早上到学校补做的,能做就做,不会做就空着。剩余的大把时间,他尝试着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比如读小说、写剧本。逍遥了一段时间过后,沉重的打击如期而至。

由于李岩累积请假超过了两个月,班主任建议他放弃中考。理由是,如果李岩参加中考,一定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李岩获悉,每个毕业班的差生都接到了同样的建议。李岩执意参加中考,孔女士猛地看到了希望。

此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国际学校”进入了李岩的视野。所谓国际学校,是国外师资在中国兴办的学校,实施国外教育模式,不拿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是收费较高。孔女士对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也心生向往。她答应儿子:“只要你能读完初中,拿到毕业证,妈妈砸锅卖铁也让你去读国际学校。”

李岩顶着老师和同学的白眼,硬着头皮参加了中考。成绩出来,所有科目都及格了,总分虽然不值得骄傲,但已达到了那所国际学校的要求。2012年8月,李岩收到了这所国际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孔女士对儿子一个人去外地读书很放心。她说:“他和小时候不一样了,不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但成了一个会生活的好孩子。”

2013年春节,李岩回来度寒假,大大方方地约初中同学聚会。有同学小心翼翼地問他:“你,还好吧?”李岩听出潜台词,笑道:“初中三年,你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只学到了一样本领,就是把脸皮变厚。现在,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大,感谢初中!”

他还告诉同学,他在那所国际学校很忙,上午学习,下午参加课外活动,攀岩、打球、养猪、铸铁,都是正规课程,他门门成绩优异。他参加竞选,又当上了班长……他特别强调,在国际学校,老师歧视学生是严重违规的,如果校方核查属实,老师会被吊销教师资格证。

现在,李岩跟我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经常寄来明信片。他脱胎换骨的表现让我十分欣慰。其实,我没有给他什么帮助,是他自己救了自己。但是,每次想起他,我的心情都很沉重,久久不愿说话。我想的不是李岩,而是像他那样许许多多的成绩不佳的所谓“差生”,仍在自卑、孤独、绝望中挣扎着,多么令人痛心!

猜你喜欢
李岩差生学习成绩
求MDS 码权多项式的组合方法
李岩国画选
名落孙山
李岩绘画作品选登
那一夜(短篇小说)
唐山文学(2016年10期)2016-11-26 09:01:50
差生罗古奇
小小艺术家(2016年2期)2016-02-22 03:00:29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4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人生十六七(2015年6期)2015-02-28 13:08:32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
中国火炬(2013年10期)2013-07-24 14:42:32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