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展表演范式看美国真人秀节目《You

2013-04-29 00:44王念
新闻世界 2013年6期

王念

【摘 要】文章通过观展表演范式中的媒介渗透,日常生活,表演,观展自恋分析美国真人秀节目《You're Cut Off》,试探析受众在媒介渗透中产生的自我迷失的原因与自我重建的重要性。从而明确真人秀节目对受众自我的正确定位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观展表演范式 自我迷失 自我重建

商业化的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太多令人们感到困惑甚至是迷失的艰难处境。近几年,“富二代”这一专有名词悄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富二代”一味炫富只会带来两种结果:第一,增加社会的仇富心理;第二,使自我迷失。自我迷失有两层含义:第一,“富二代”的自我迷失,第二,普通人渴望成为“富二代”,所以活在自我虚构的假象里面,这也可以称为自我的迷失。“富二代”的内心被欲望和物质填充,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作为自我价值的追求。而普通人的自我定位的缺失是因为将自我建立在虚构中,活在幻想里,自我被想象和虚构代替,用幻觉满足自我缺失的内心。

一、美国真人秀节目《Youre Cut Off》

《You're Cut Off》是一档美国真人秀电视节目,中文名字叫做《女子学院》。节目讲述了九个备受娇宠的女子,在八周的时间里被剥夺了购物,美容,泡夜店,举行私人Party,美甲和去酒吧的权利,与外界隔绝,被迫像普通百姓一样生活,打扫房间,去超市采购,做午饭,自食其力,抛开一切物质享受,在平凡的生活中重新寻找自我的真人秀节目。教练Laura希望通过对她们的磨练,让她们变得独立,友善,让她们意识到真正的生活中有比物质享受更重要的东西的故事。

节目本身的立意很有教育意义:这些“富二代”,“白富美”生活在美国上流社会。开名车,住豪宅,一个个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拜金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她们可以不用为生计打拼和奔波,享受着父辈们留给她们的财富和普通人渴望不可求的机遇。欲望,物质是她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她们可以不去上学,可以不工作,在欲望中迷失自我,不知道真正可贵的东西是什么。节目通过暂时剥夺她们的一切物质享受,让她们回归到平凡的百姓生活之中,重建被欲望侵蚀的自我,寻求一种简单的快乐,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体会父母的不易,获得平凡的幸福。

二、表演观展范式理论下的自我迷失与重建

1、表演观展中的媒介渗透

当今时代,媒介渗透带来信息爆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众多的新鲜事物和消息可谓是无孔不入。由于信息种类的多样性,造成了受众需求的增加,媒体的娱乐属性也日渐增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迅速发展,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信息发布者为迎合受众口味筛选着适合受众接受的信息发布到媒介平台,同样由于媒介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流通到世界各个角落,形成了现在具有快速传达,种类繁多等特点的信息市场。

尽管也有学者批评说这不过是特定主题以不同的形式表现而已,并不会促进文化的多样,但是这种跨媒介全球化传播的方式却使观众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因而,受众的面貌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针对这种情况,Abercrombie 与Long Hurst 提出了扩散受众的概念。二位学者认为,由于媒介影像的大量渗透,入侵日常生活,使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们,无法避免媒介影像的碰触,无人能够逃脱受众的位置,因而在当代社会人人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受众。①受众是媒介技术和媒介渗透发展到现如今必然的产物,在笔者看来,生活在媒介渗透的今天的受众正在经历着一场自我迷失与自我重建的斗争。

2、受众的自我迷失

Abercrombie 与 Long Hurst 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观展社会。所谓观展,台湾学者张玉佩将其解释为“看∕被看”与“观看凝视∕公开展示”双重意涵,是“作为主体的观看”、又是“作为被展示观看的客体”。②这表示人们已经从直接观看特定事件,表演的受众,或借由媒介观看表演的受众,转变为日常生活的受众,无时无刻皆直接或间接地观看别人表演,而与此同时,自身也成为被别人观看的对象。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受众的自我定位应该在哪里,怎样才能在媒介环境中依旧保持自我的正确方向?

英国学者Annette Hill在《流行真人秀——真实电视节目受众的定性与定量研究》一书中曾指出:表演与真实性是一对孪生问题,因为在通俗事实电视里,非职业演员的表演经常构成真实性视觉证据问题讨论的框架。③笔者认为任何一个参加真人秀节目录制的非职业演员都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的表演能够引起许多受众的共鸣,拉近与受众的距离,通常表现为与受众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个人经历,从这一点上这些非职业演员通过表演将受众带入相同的情境里,达到真人秀节目本质的目的:真实。另一方面,非职业演员虽然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但是他们渴望有一个平台实现他们的表演欲望,这里就涉及到了表演观展理论中的自恋这一内容,非职业演员来自日常生活,由于媒介渗透,他们需要一个时刻被关注的环境,当然真人秀节目给了他们最大的表演空间。节目中的女孩们,个个都是“白富美”,来自美国的上流社会,思想开放,自我意识非常强,在她们刚开始被隔绝时,个个表现出自己独有的优越感,其中有一个女孩在节目里说,她从来不去厨房,因为那儿根本不是她应该待的地方,她可不想因为收拾厨房而弄坏她美丽的指甲。通过节目使受众意识到在日常生活当中确实存在“我”想要成为的女孩儿们,她们确实幸福地生活着,拥有着只有在普通人幻想里才出现的东西。在观展的过程中遇到的自我迷失,将存在于幻觉里的自我当成真正的自我。其实“富二代”们在生活中被欲望侵蚀的自我迷失很好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受到非职业表演者的影响很深,在某种程度上,自我迷失就是由于观展过程的过分自恋而造成的。

3、受众的自我重建

然而,如果这档节目的真实目的是为了造成困惑的话,那就错了。节目的真正教育意义就在于自我迷失后的自我重建。

随着节目的一期期播出,你会看到这些女孩儿们的改变,她们由刚开始的极度不适应到慢慢变得融洽,比如说女孩儿们从来没有住过集体宿舍,从使用公用卫生间,到自己打扫房间,做饭,修剪草坪,找工作,面试都体现出这档节目的教育和引导作用。这样的表演过程就是在进行自我重建。“富二代”们开始体会生活的艰苦,挣钱的不易,过从来没有过过的普通生活。这里所涉及到的非职业表演者不是为了表演而表演,很重要的是,他们所表现出的全是自我真实想法的表达。

在受众开始随着节目的推进,越来越进入角色,重建自我的同时,不能不提到观展表演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认同。我们可以将自我重建认同的建构过程简要地归纳为三个主要的步骤:想象—表演—认同。具体而言则是:当前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之下,媒介影像大量进入日常生活,人人都难以逃避影像的碰触,因此都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受众。所以在当今,受众的身份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成员的基本属性。随着人们日益生活于媒介饱和的环境中,自我的建构工程便可能愈来愈受到媒介渗透,媒介消费成为影响自我及认同的重要因素。受众从影像的洪流中选择他们所需的部分,并通过对媒介影像的消费来彰显自我的身份。受众的媒介经验投射出对自己与他人的定位和想象,这些联想及投射使得其媒介经验不只是纯粹的媒介经验,而更是一种认同建构过程,所以人们不仅表演受众的角色,也同时展现自我与展示认同。

结语

综上所述,受众在接收媒介影像中所表现出的表演者自我价值观的重建之后,进入了想象过程,同时发现与表演者不谋而合的许多共鸣,于是将表演者所处的环境想象成自我的处境,当表演者开始反思欲望带来的只有迷失的时候,受众也开始进行反思和重建,从而达到认同感。不难发现,当女孩儿们抛开物质,开始过平凡的生活时,她们的改变是巨大的。比如,有一位已经当了母亲的“富二代”开始想念自己的女儿,从一开始自己绝不会帮女儿换尿布到含泪哭泣许诺一定会给孩子换尿布;再比如一个女孩儿发现自己不能好好控制情绪,决定要改掉这个习惯的时候,受众就是在一步步被影响,他们的自我也因为女孩儿们的重新定位而找到了正确方向。这就意味着在当代社会,无所不在的媒介以及媒介带给我们的、充斥生活中的图像和符号对于受众形塑自我的主体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节目的真正意图是在告诉我们:富有并不是拥有奢侈的生活,幸福的人也并不是富二代,在平凡中体会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才是我们应该为之付出和努力的。

参考文献

①史丹,《“非主流”群体的自我建构——以观展/表演范式为框架》[J/OL],《当代青年研究》,2009(7)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QING2009

07005.htm

②张玉佩,《从媒介影响观照自己——观展/表演典范之初探》[J],《新闻学研究》,82:44

③李翔、耿新歌,《电视真人秀表演的真实性问题探究》[J/OL].《新闻知识》,2012(6)

(作者: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