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一天会,张齐一觉得有些头晕,他决定开车去趟海边,一个人静静。和许多北方的临海城市一样,张齐一所在的城市并没有真正建在海边,一个多小时之后,他才把车停在海滩边的公路上,开始思索今天的会议。他很少召开这样的“秘密”会议,今天算一个例外,但李全勇的问题太过复杂,他必须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划算的生意
李全勇是张齐一公司盛全的总经理,三年前和一家小公司亚星一起被收购过来。亚星是一个小型国企,原来是一家大型国内机械厂的子公司,主要的业务是配件生产和销售,但连年亏损。后来,母公司终于下决心,采购外部产品,将这个公司出售。
张齐一几乎没有花多少钱就买下了这个小公司,他觉得这是一笔十分划算的生意。投资不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家建筑设备整机代理商,盛全有零部件业务,但目前的主要功能只是服务,购进亚星后,就拥有了自己的生产线,这样一来,原来的业务范围就能够得到拓展了,就算暂时不投入生产,亚星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也能增加公司的零部件维修能力。
只是如何安排李全勇是一个问题。李全勇原本是亚星的总经理,虽然并入了自己的公司,但张齐一觉得与自己的创业伙伴相比,他还是一个“外人”,不放心委以重任,但若将其辞退,又担心影响到亚星员工的情绪。张齐一花了很长时间来考虑如何安置他,最终决定暂时先让他做一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公司副总。李全勇倒是泰然自若,把自己分管的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和大家相处得也不错。
“外人”的逆袭
2012年,市场遇冷,一些小型土建公司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信贷部门为了催款忙得焦头烂额,但收效甚微。和业内其他公司一样,盛全的大部分销售都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也就是说,客户付一定比例的首付款后,尾款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分期支付。如果客户因为资金困难不能继续付款,就只能将设备收回再次销售。
“今年这状况算是行业的‘秋天吧,‘秋天尚且这么愁人,真到‘冬天,可怎么办呀?”公司中高层会议上,张齐一本想开个玩笑缓和下气氛,但这玩笑配上信贷部主任一张憔悴的脸,反倒是有点凄风苦雨的意思了,不过大家倒是配合,都勉强地笑了笑。
“我觉得目前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广撒网,抓大鱼。”分管市场的陈副总正色道,“所谓广撒网,就是着力发掘新的区域,增加网点......”
“一个地区主要的客户是那些大型国企和政府采购,零散的市场利润稀薄而且规模小,受政府影响也太大。如果公司一直在这个市场内,增加再多的网点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和起色呀。”
“广撒网只是一个方面,重点在第二个方面——抓大鱼,开拓大客户!”虽然发言被打断了,陈副总却不着急,“大公司绝大多数是一次付清所有货款,这首先就能解决咱们信贷部主任的大问题呀。”
其实,张齐一也想过拓展大客户这事儿。盛全代理的都是一些国内品牌,共同特点是主打性价比,当然,公司的主要客户也是那些在意性价比的小公司,也有几个所谓的大客户,但这些大客户,每次采购的设备不会超过五台,销售额也不过几百万。
然而,要开拓大客户谈何容易呀。很多有点实力的大公司或政府采购,第一选择都是细分市场的主流品牌,这些品牌多为欧美、日韩品牌。而盛全并没有这样的产品。
“没有主流品牌这个饵,拿什么抓大鱼呀!”张齐一感觉就像是被困在了一个玻璃瓶里,可以看到外面广阔的天地,但就是走不出去,“以公司目前的资金、业务情况,是不具备代理主流品牌的条件的。”
“为什么不考虑用目前公司已有的品牌发展大客户呢?”一片沉默中,突然的发言让大家略微一惊。待看清发言人是李全勇时,又是一惊。
并入盛全后,李全勇虽然被聘为副总,但在与张齐一一同创业的几个管理者眼里,他“始终是个外人”,因此,在商讨一些重要的决定决策时,并不太征询他的意见。李全勇是个明白人,自然能看得出大家对他的态度,于是谨守着“外人本分”,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掺和,只一心做好份内工作。
“大公司和政府采购只考虑欧美、日韩等主流品牌,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国内品牌,或者说对国内品牌的了解还停留在十几年前。”李全勇顿了顿,拿起杯子,喝了口水,继续说道,“实际上经过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许多国内品牌的质量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差距当然还是有一些,但国内品牌在价格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所以,用国内品牌与外国主流品牌竞争大客户,并非不可能。”
注重性价比的零散小客户选择国内品牌,注重质量的大客户选择国外主流品牌,这是这个行业的一贯认知,但性价比和质量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国内品牌也并不必然地与小客户联系在一起。李全勇的分析让张齐一眼前一亮。
这次会议之后,张齐一与李全勇进行了多次交流。在李全勇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之后,张齐一决定成立大客户部,任命李全勇为大客户部经理,直接向自己汇报,进入大公司市场。
让李全勇来主导这个事情,固然是因为主意是他出的,整个方案也是他提出的,但同时,张齐一也考虑到,之前亚星为很多大公司提供过服务,李全勇跟他们多多少少有些交情,沟通起来也方便些。
李全勇办事很有效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把省内各大公司挨个拜访了一遍,得到初步的采购信息。没过多久,就谈成了第一笔业务。虽然这笔业务绝大部分利润被李全勇让给了采购人员,但这毕竟是一笔大生意,而且,李全勇承诺,等关系稳固之后,就不再需要如此巨大的“公关”成本了。
张齐一感觉那个困住自己,困住公司的玻璃瓶被砸碎了,而瓶子外面的天比他想像中更为广阔。正是李全勇,帮他砸开了这个瓶子。因此,当李全勇提出重新制定公司财务制度的建议时,虽然遭到了绝大多数分公司经理的反对,张齐一还是站在了李全勇一边。
用人不疑
在总经理办公会上,李全勇提出来要重新制定公司财务制度,重点提前申报,分级审批。
一直以来,盛全公司的运转都是围绕一套信息系统进行的。每个网点将一天的业务进展,包括拜访客户情况、销售数量、费用等登入系统,再由总部的行政人员汇总成一张大表,拿给张齐一。张齐一重点关注的是销量,他每天都要看报表。常年在一线的经验,让他对数字非常敏感,如果连续出现数周销量异常,他会立即叫分公司负责人到总部来。
对于费用这一块,每一笔花费,实际上分公司不需要向张齐一一一报备。每个月各公司会先支领一部分备用金,如果中间花超了,可以再申请。只要不太离谱,张齐一一般不会对费用提出异议。
“这套管理系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严格的财务分级授权。以前业务量不大的情况下,是没什么大问题。但是,随着业务的扩大,费用将远远高于眼下,仍然依靠这套系统是不现实的。一家公司必须靠系统而不是人来推动。”在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李全勇轻轻地敲了敲桌子。
“经营费用因为区域不同而不同,不能一刀切,而且,弹性更大的费用,运营起来也更为灵活。”对于李全勇的提议,怨言最多的是各分公司的经理,“假设竞争对手要做活动,我知道之后可能马上也要做一个相应的活动,抢在他们前头,你要先申请费用,再一级级审批,人家活动都做完了。”
虽然听到了不少抱怨,张齐一还是听取了李全勇的建议,实行了新的制度。
有了完整的制度后,张齐一发现自己轻松了很多,过去每天都有分公司经理拿着各种费用申请表来找他商量、签字,现在财务总监拿着一张表就基本决定了日常费用审核。而且,公司的成本也降了下来,虽然比例不算高,但是考虑到目前市场冷清,能够节省一点费用也是不错的。
随着与李全勇接触的增多,张齐一越来越觉得他是一个十分有见地的人,无论是对管理还是对市场。而大客户部在李全勇的带领下,相继拿下了几个大订单。于是,张齐一作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任命李全勇为盛全的总经理,自己专心作好董事长,让李全勇能更好地去开拓市场。
李全勇没有让张齐一失望。担任总经理后,很快地又拿下了几个大单子。张齐一很庆幸当年收购亚星后将李全勇留了下来。
然而,有一件事却让张齐一很是烦心。实行了新的财务制度后,整个公司的成本降下来了,但是李全勇个人的业务费用却补上了这个差额。之前和小老板打交道时,吃饭顶多是几百块钱,大多数时候,赶上饭点儿,客户正要吃饭,就招呼他一起吃了。送的小礼品也花不了太多钱。而现在李全勇有时一顿能吃几千块钱。
“没办法,跟大企业打交道,你不能心疼这点钱。”听李全勇这么说,张齐一觉得也有道理。用与小老板打交道的标准来接待大客户,确实不合适。后来,对于李全勇报上来的费用,张齐一干脆不看数字,直接一闭眼就签了。
与此同时,李全勇做成功的单子的利润率始终没有好转,基本上都是在刚刚能够赚钱的红线上方一点点。几个董事对此都颇有微词,“李全勇现在说拿给客户的费用,都没有任何凭证,也不知道真假。”
张齐一找李全勇谈了几次,李全勇的说法和之前区别不大,仍是前期“公关”成本高,以后慢慢会有改善之类。张齐一虽有疑惑,但也接受了他的说法。
如果不是前几天的另一个新发现,张齐一仍然不会对李全勇产生怀疑。几天前,有人向张齐一汇报说,李全勇更换了一部分配件供应商,价格比之前贵了不少。“用人不疑”之类的话,在张齐一的脑子里过了几遍,但联想到李全勇居高不下的业务费用和始终没有好转的利润率,他还是叫人去调查了新的配件供应商,发现其中几家,就是李全勇的亲戚开的,估计这些供应商在亚星,就是李全勇的老关系,现在又重新联系起来。
秘密会议
来不及整理自己复杂的心情,张齐一立刻召集了公司的董事和当初一起创业的几个管理者,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李全勇的去留。如果让李全勇离开,损失会有多大?如果将他留下,又该如何安排?
“如果让李全勇离开,首先,业务层面必然会发生震荡。过去两年时间,公司资源一直向大客户部倾斜,已经有一半的销售来自大客户,虽然利润不高,但是却增加了和厂商谈判的砝码,年底得到的厂家返利也比之前要高了许多。而且人员也扩张了不少,如果这块业务萎缩,公司必然要进行一次调整。其次,他一定会带走所有的客户资源和自己的团队。如果他带着这些资源投靠我们的竞争对手,那问题就更棘手了。”
“对呀,即便公司能顺利渡过这次震荡,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谁来接手李全勇现在负责的这块业务?”
谁来接手李全勇的工作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张齐一将公司现有的人考虑了一圈,沮丧地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目前恐怕是没有人能够担起这块业务。李全勇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低估的人,他看起来不是那种成熟、世故的人,给人很可信、实在的感觉,也正因如此,张齐一对他的控制实际上非常弱,对他给予充分的信任。
“我们要担心的不止是李全勇,还有行政总监姜涛。”
这一提醒让张齐一一个激灵。李全勇担任总经理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增加行政部门作为总部的业务协调就是其中一项。行政总监姜涛是李全勇找来的。张齐一知道这是李全勇安插的“自己人”,但他当时不以为意,觉得李全勇以一个“外人”的身份担任总经理,安排几个信得过的“自己人”协助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多数分公司经理很少能见到忙碌的李全勇,只能见到行政总监,因此,这个人也掌握了公司很多重要的信息。
张齐一开始深刻地认识到当初任命李全勇为总经理太过草率了,看来自己一到关键时候,还是受“成王败寇”的逻辑左右,没有对这个决策的后果做足够的考虑。
“将公司的股权让给李全勇一部分,把他和公司拴在一起,再对他的费用和关联业务进行适当的控制呢?”张齐一思索了很久之后,缓缓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大家都安静了下来,没有人赞成也没人反对。
其实话刚出口,张齐一就自觉这主意实在不高明,且不说控制李全勇费用和关联业务会不会让他不等被辞退,直接撂挑子走人。光说分配股权这一项,几个董事肯定都不会同意,这样无疑是摊薄了他们的股份。
“我觉得这不太合适。”一个董事似乎看出了张齐一的心思,“倒不是我们在乎这点股份,关键是这点股份年底的分红,真的能打动李全勇吗?”
是呀,以李全勇现在掌握的资源,完全可以自己成立一家公司,自己当老板,会在乎这点股权,这点分红吗?
收购亚星已经三年了,兜兜转转了一大圈,李全勇的去留问题又一次地摆到了面前,这就像是命运开了一个玩笑,张齐一想笑,但笑不出来,只得无奈地摇了摇头。
王晓玲:财经天下周刊编辑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