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旺
【摘 要】高中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大音乐家、大歌唱家,而是为了在音乐的教育与欣赏中培养同学们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向他们传达美的感受,在音乐的世界里体会到祖国的山河壮阔,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实现寓教于乐的良好方式。本文从学生的感情基地出发,阐述了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高中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国民音乐素质水平的普及与提高的重任,它对学生开拓性人才的培养、性格的形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给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音乐课程在高中的教学中也逐渐失去了重要性,甚至有些高中干脆将音乐课变成了数学课、自习课。如何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值得我们去思考。笔者认为,对重要的是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还要具有创新精神。
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以来,大多数老师都认识到了一个问题,即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老师还是以教为主,忽视了学生主动的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帮助他们去增强对音乐的情感。
1.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音乐学科,杜绝轻视思想
在应试教育的思想下,语数外就是学习的主体,很多高中生已经被无边的题海训练成了做题的机器,音乐是副科的思想贯穿着整个高中教学。这样的教学环境抑制学生的发展,忽略了音乐对学生美感的培养。在音乐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学生的轻视思想,让他们客观公正地看待这门学科,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在音乐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的高中生一般都对传统的音乐以及古典西洋音乐不是很感兴趣,如果一上课就从他们不敢兴趣的课程入手会彻底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老师上课时可以先弹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不错的流行音乐,边弹奏边跟着多媒体轻轻地唱两遍,这样喜欢这些流行音乐的同学就会慢慢地主动跟着唱,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即使老师不再弹唱学生也能主动参与其中,慢慢地对音乐课也就重视起来了。音乐相对于其他教育方式来说,是一种更为强有力的工具,因为它是能直达人心灵的交流。音乐老师就是要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学生,帮他们从题海中暂时解脱出来,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愉悦感。长此以往,学们就会自动消除对音乐的消极思想。
2.帮助学生克服害羞心理,让他们充分享受音乐
很多高中生都有着害羞的情况,尤其是内向的同学和唱歌唱得不好的同学,不敢在人面前唱歌,有着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有些在下面唱得很好的同学上台后一紧张也是光张得开口却发不出声。面对这种情况同样是要从同学们喜欢的歌曲入手,让他们唱自己最拿手的歌,无论是不是课本上的歌曲,不管唱得好与不好都多多给予鼓励,让他们有成功的感觉,增加他们的自信。这样经过一次两次的尝试,同学们的胆子自然而然就大了起来,即使平时不太会唱歌的同学也敢上台哼两首。还可以安排专门的一节课进行文艺汇演,让同学们自己分组编排节目,或独唱或合唱或进行乐器演奏,让他们在自己的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增加自信。
3.使用“布白”艺术,将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
所谓的“布白”艺术就是改变传统的老师唱独角戏的教育模式,滔滔不绝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所思考、回味。将“教师为中心”转化为“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回答的问题不要由老师代劳。学生与老师之间不仅仅是要建立一种师生关系,还要建立平等关系,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进行教学,引导他们进行思考,留给他们一定的思维空间。虽然学生的想法很多时候不一定对,但是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那种意识的萌芽、情感的体验、个性的形成都是无法代替的,这是他们可贵的真情袒露。如在学习《蓝色多瑙河》时,老师先介绍一下创作背景然后让同学们欣赏音乐,让他们自己聆听在乐曲中描绘的景象、情感,感受多瑙河畔醉人的春意。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己发言、讨论,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之后老师再适当地对乐曲进行赏析。
音乐中讲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万马奔腾之时的突然安静更容易引人遐想,老师上课也要学会这种“布白”的手法,切忌垄断教学,要留一定的思维空间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会自主学习,感受音乐的美。
二、创设教学情境,开发学生想象力
情境的创设就是通过语言、多媒体等手段营造一个浓厚的、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欢乐中融入课堂。如上《长江之歌》时可以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长江的视频,让他们感受一下长江的自然风光,宽阔的江面安然恬静,两岸青山绿树,风景迷人,到急流险滩之处又是一般景象,水流湍急、曲回迂折。营造了这样的情境之后再进行音乐的教学,学生对乐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再学习时自然能感受到乐曲中所描绘的景象、情感。又如在学习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时,可以先给同学们讲述贝多芬的故事,了解他重病之时离开闹市与病魔搏斗的故事,感悟他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了解了这部不朽名曲的创作背景之后,再欣赏就能更好地感悟音乐中所表达的黑暗与光明的斗阵,最终体会欢快与胜利的旋律。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对音乐有更多的兴趣和理解。
音乐是创造力的艺术,是想象的艺术,没有一定的想象力无法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样,音乐的学习也能培养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在音乐的感悟中能让他们将自己的情感、生活经验与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因素相联系,产生丰富的想象,引起强烈的共鸣。在音乐的审美教育中,充分利用音乐的抽象性和思维的可塑性,创造广阔想象空间,充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审美素质教育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老师一张嘴表现不出轮唱、齐唱、乐器等各种效果,男老师无法去表现女高音,中音的嗓子也无法去唱低音,因此,多媒体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只有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立体地展示音乐形象,通过听觉的感受和视觉的冲击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强他们的审美素质。
审美能力顾名思义就是正确对待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通过审美素质的教育让同学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培养他们的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的能力。如在学习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可以用多媒体先介绍故事的背景、梗概,讲述男女主人公为了自由的爱情抗击封建传统,最后双双化蝶的凄美故事。让同学们在感受音乐的美的同时,更多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舒展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加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总之,学生素质教育主要依赖课堂,而音乐作为高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老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教学中不断开拓创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设计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高中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思想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韩会彬.试析高中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
[2]罗曼.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0(05)
[3]底颜芝.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空中英语教师.201(11)
[4]贾玲玲.高中音乐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操作方略[J].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