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文坛,谁也无法忽视王朔的影响力。作为从部队大院走出的作家,王朔的身上凝聚了太多的时代印记。作为一名北京作家,王朔的成长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老北京文化。这一点在他的代表作《顽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的作品始终贯彻着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影响了新一代的80后作家。受到王朔影响最深的无疑是青年作家孙睿。从王朔的开创到孙睿的承继,我们看到了80后作家们身上独特的精神追求,他们的写作并非如评论界所认为的那样简单、浅薄,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审美追求的。
一、 承继与再创造的80后文学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作为一种创作潮流,80后文学的出现是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存在紧密联系的。在当今学术界,习惯上将1999年举办的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视为80后文学的萌芽。由于这一创作群体都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代际作为分类标准就成为比较可行的方法。当我们仔细审视80后作家走过的创作道路以及他们所完成的作品时,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他们并非只是按照这一代人的审美方式去处理生活素材,在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前代作家及作品的影响。
以韩寒为例,他的代表作是《三重门》,在这部讲述高中校园生活的小说中,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批判、对传统的颠覆中,除了有韩寒本人的情感因素,分明可以感受到自五四以来既有的反叛传统。在鲁迅的《狂人日记》、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中,狂人、觉慧、繁漪的身上所涌动的正是试图发现自我价值的“人”。因此,他们才会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吃人”,才会坚决反抗自己的父亲,才会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而疯狂。对于既定社会架构“强加”在年轻一代身上的条条框框、清规戒律,“五四”的文化干将们无一例外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反叛”的意愿。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执行不仅使得中国社会的经济迅速进入繁荣的春天,也为中国人解除了思想的枷锁。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作家们,他们的童年是在相对稳定、单一的家庭与校园的两点一线之间度过的。没有了政治话语的强化,没有了历史使命的召唤,没有了物质生活的贫乏,80后的一代是在意识形态话语的控制相对宽松、个人人生追求得以彰显,并逐渐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开始追求自我意识的自由表达。从《三重门》到《草样年华》,我们看到了80后对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叛逆,从《我是你儿子》到《悲伤逆流成河》,我们看到了80后试图回归的“忧伤”。
当我们发现80后文学在逐渐摆脱初登文坛的稚嫩时,他们的作品中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对传统文学的回归。这一点在孙睿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他的处女作《草样年华》是典型的80后文学作品,不仅主题延续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人一贯的校园题材,其表现的主题也主要集中在对教育制度的反抗和对校园爱情的描绘。正当读者和批评界都以为80后文学增添了一位“幽默”的新作家时,孙睿的新作《我是你儿子》横空出世。在这部小说中,他一改原有的创作题材,不仅将小说的主要表现对象从校园调整为父子亲情,题目更直接化用了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赫然就是《我是你儿子》。孙睿本人对于自己受到王朔的影响丝毫不加避讳,他坦言:“我就是很喜欢王朔,也的确拿了人家的东西,不承认就不好了。”[1]一位作家承认自己确实受到他人影响的情况在文学创作中并不多见,孙睿的直言不讳让我们看到了80后作家们身上独特的气质,也看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希望。
二、《草样年华》系列的王朔式幽默
小说《草样年华》是孙睿正式出现在80后作家群体的作品。这部小说最早是以网络小说的形式在新浪网连载。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读者开始关注这部小说,它所反映的问题和表现的主题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很多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感受到最多的就是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对于80后作家来说,独特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赋予了他们不同于父辈的思维模式。在他们走向成熟的人生道路上,来自于身体的痛苦已经离他们远去,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了对国家荣誉的维护、社会发展的走向和个人理想的实现之中。当新千年的大门向他们敞开之际,他们曾经体验的所有人生都转换为这一代人独特的人生选择。《草样年华》使得原本籍籍无名的孙睿一夜之间成为了红遍校园的80后作家,他的作品依旧选择了80后作家们最为擅长的校园青春题材,使他获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正是孙睿独特的语言表达。在孙睿的小说中,没有了王小波小说的大肆铺排与知识炫耀,有的是80后的青春睿智;在孙睿的小说中,褪去了石康的“市井泼皮”气息,有的是颓废、荒凉中尚存一息的希望之光。
我以为在上大学,现在才知道是我被大学上了。[2]
除开王小波、石康式的语言,在小说文本中我们感受最强烈的就是王朔的身影。所不同的是,王朔的幽默中带有一种部委大院和知青岁月赋予的油滑、老练;在孙睿的身上,他的幽默则明显带有一种大学校园的青春活力。当小说的主人公在即将毕业之际回首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时,面对着毕业即分手的爱情、一无所成的学业,不禁发出了“被大学上了”的感慨。这句话的背后是绝大多数80后的共同心声,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校园,却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只是按照既定的模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仅仅是大学校园的过客而已,面对现实生活带给自己的困惑,作者借助主人公的口发出了无奈的悲叹。
对比王朔作品中略带油滑的语言,同样是幽默,孙睿的话语中则分明暗含着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因此,我们不仅可以从小说语言中感受到孙睿式的幽默,也能从小说的情节中获得别样的情感体验。小说《草样年华》所塑造的杨阳、邱飞都是一群被大学视为另类的学生,他们的精力放在如何逃避考试、怎样满足自己日渐成长的欲望上,对于他们而言,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丝毫不值得吝惜。因此,他们一以贯之的方式完成着自己的大学生活。从用尽各种方式逃避考试到无所不用其极的抱怨伙食,再从香烟的享受到酒精的麻醉,当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鲜火辣的大学校园生活图景之后,他们开始走向大学的“终点”——毕业。
对比王朔小说中略带老北京油子的幽默,孙睿在《草样年华》中为读者呈现的是一种源于王朔却不同于王朔的幽默。如果我们将王朔式的幽默总结为三点,则应该是对老北京历史的反讽、对国民劣根性的辛辣讽刺、对思维方式的嘲笑;孙睿的幽默则同样可以概括为三点:对教育制度的讥讽、对纯洁爱情的冷眼、对人生道路的迷茫。由此可见,王朔与孙睿的幽默存在着三个维度的差异:他们二人关注的焦点不同,王朔关注于带给自己独特人生经历的社会,孙睿关注于身处的大学校园;二人对社会的理解方式不同,王朔是对这个社会充满鄙夷和厌弃,孙睿则仍旧有着年轻人所特有的执著与乐观;二人对生活的定位不同,王朔渴望实现彻底的变革,孙睿的激情略有欠缺。
三、《我是你儿子》的王朔式逆反
孙睿在小说《草样年华》中所展现的幽默不仅体现在讽刺大学校园生活的语言中,也表现在他对于校园爱情和人生道路的痛苦记忆中。作为一名80后作家,孙睿的身上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对自由的向往、对逃亡的憧憬、对传统爱情的反叛。在《草样年华》中,主人公邱飞与自己的父母就有着很深的隔阂,对于他而言,假期是痛苦的。因此,假期结束回到校园时,他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我们也看到邱飞会突然逃到西安待上几天,他试图进入精神的空灵中。在逃离的主题下涌动着流浪的心,对于80后作家而言,“流浪是因为对现实状况的不满,而产生‘逃亡冲动,企图去寻觅美好的世界”[3]。在对待爱情上,邱飞、周舟之间多次的误会带给读者的“幽默”最终成就了一杯苦涩的酒。
经过时间的沉淀,这种幽默逐渐发生着从量到质的变化,终于在小说《我是你儿子》中,读者看到了转型之后的孙睿。在这部小说中,孙睿为读者呈现了80后文学独特的逆反特征,带有鲜明的王朔色彩。所谓“逆反”并非是对于现实中所有存在的反抗,“80后作家在写作中真诚地展示出了‘80后在青春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他们不满于现状,但又无法改变现实;他们想解构传统与常规,却又无力建构新的价值观念”[4]。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80后的作家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尽情书写着对现实的不满,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正是一种补偿机制在发挥作用。
当他们面对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话语时,80后更多地选择了沉默中的坚守;当他们面对父辈的希冀时,80后更多地选择了在现实中的执著;当他们面对西方文化的洗涤时,更多地选择了甄别;当他们遭遇了人生的挫折时,80后更多地选择了按照既定目标走下去。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感受最为强烈的就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多了一份从容与淡定。当他们的思想表现在文学文本中,则往往是多元存在的情感表达。《我是你儿子》于2007年正式出版,小说没有延续既有的校园题材,而是试图讲述关于父子亲情的传统题材。作为一个身份始终扑朔迷离的儿子,杨帆虽然得到了父亲杨树林无微不至的照顾,却在父亲的心中永远留有一个阴影。随着时间的流逝,儿子的成长和父亲的衰落相伴相生。儿子的逆反是从父亲把老师变成“孩子他妈”以后开始的,在这一过程中儿子始终与父亲在“抗争”。
[参考文献]
[1] 林海威.感性的文学写作到理性的多元创作的蜕变[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 孙睿.草样年华[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143.
[3] 曹文轩.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237.
[4] 田薇.论“80”后文学中的逆反色彩[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王晋(1981— ),女,四川江油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对外合作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