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主体性

2013-04-29 01:16:21由慧欣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译者语境角度

由慧欣

现阶段随着翻译研究等的文化转向,在我国翻译主体的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同时逐渐走向深入。翻译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科技发展,尤其是国家文化发展其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各国之间的合作,更需要有译者参与其中。不过让人很难理解的是在人们承认翻译巨大作用的时候,人们对翻译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即译者的评价却比较低。译者在我国文化多元的系统中并没能真正获取他们应该有的地位,或者简单的文化地位也没有。假若说“局外人”对我国译者的工作性质与任务不是特别了解的话,那么译者以外的人群对翻译有着诸多质疑是可以理解的。接下来,本文试图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分析研究我国译者的主体性问题。

简单性分析

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分析译者的主体性之前,首先应该明确翻译主体性与译者主体性二者主要区别。所谓译者实际上是翻译的主体,所以翻译主体性被很多人认为是译者主体性。不过现阶段翻译研究人员对翻译主体性并没有非常统一的认识,业内皆众说纷纭,每个人对其理解都有所差异。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认识就是翻译主体到底是谁的问题。假若翻译主体性中所说的翻译为专门的翻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行为的主体实际上就是译者。原作、原作者以及读者均为译者翻译实践中的主要对象。所谓原作实际上是译者理解、再创造以及阐释的主要对象。原作者则是再创造、理解以及阐释活动所必须借助与参考的研究对象。所谓的读者则更多的是翻译与时间的对象。假若从这种角度去充分理解翻译,那么所谓的翻译主体实际上就是译者的主体性。假若翻译主体性中所谓的翻译并非是翻译此种行为自身,那么有关翻译活动的所有过程的全部要素,在此类要素中,除去译者自身之外还存在两个关键的主体,即读者与原作者。考虑打破翻译此种活动有着较高的复杂性与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业内人士普遍赞同最后一种观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谓的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翻译的全过程,而读者与原作者的主体性仅仅体现在翻译过程中部分相关环节。由于本文重点主要是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分析译者的主体性,所以本文中“翻译主体”称之为译者。

何谓主体性,所谓的主体性实际上就是活动主体的某些本质特征。此类主体性特征在主体的对象中能够有效表现出来。详细的说来,主体性实际就是主体在对象活动中一些本质力量的外化,并能动的控制客体、改造客体以及影响客体。使得客体能够为主体服务的特征。而主体性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一般是目的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自动性。总而言之就是主观能动性。所谓的能动性则是主体性最突出的特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主观能动性如果要发挥出来就必须要有规限与制约。

从文化语境角度分析译者的主体性

每个国家的文化语境都有所差别,所以对语言的翻译与理解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差异。我国汉字与语言博大精深,所以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分析译者也有很多观点。就以我国文学翻译来说,翻译的主要过程需要译者体现三种文学身份能力,也就是读者、作者以及阐释者,这部分人群就是文学再创造者。不管是何种人群的译者,站在文化语境的角度看在翻译的过程中都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意志、想象以及审美与情感。作品在召唤的结构中将“未定点”与“空白点”尽可能的具体化,和文本进行对话,调整好自身的先结构,和作品融合為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文本意义最为完整的结构。翻译人员对作品的解读,实际上仅仅只是完成了翻译的首要步骤,其次还需要对作品实施阐释。在此阶段中,作为主管人员应该需要发挥出文学鉴赏与文学批判的能力,挖掘作品的美学意蕴与思想内涵,将翻译的宗旨体现出来。当然在次过程中关键要传达出文章的本来意思。在结束了以上步骤之后,就要开展转入至语言转换此阶段。因此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再现原作品的思想信息与审美信息。另外,还需要尽可能地调动出阐释者与读者时期所获取的审美感悟。假若说对翻译作品的阐释与读解为普通性的文学活动,则在语言的转换中,翻译人员的文学创造性一定要达到一个最大值。作为翻译人员不但要尽可能的传达原文的基本信息,同时还应该重点传达出原作者的审美意蕴。不可否认的是,越是优秀的作品,那么其所蕴含的审美信息与文化意蕴也就越丰富,而翻译的难度也就越大。此时就应该发挥出译者自身的创造性。

总的说来,不管是英文翻译还是日文翻译,翻译实际上就是两种文化的交汇。所以翻译的过程与阶段实际就是两种文化的协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译者就是两种文化媒介。不过,这并非意味着文化身份与文化取向就一定不能避免地出现在翻译方式与翻译选择方面,借助翻译还能够有效的强化某种文学馆与意识形态,当然也可以是对目前文化的否定,利用翻译来不断颠覆目前的文化与文学模式最终达到改革的目的。对译入语文化不管是认同亦或是反动,均为译者的译入语文的意识体现。同时也会在翻译的过程中留下某种满足固有的文化痕迹。

深入分析

就译者和原作者的关系而言,传统的翻译类研究文章也有相关方面的阐释。不过大多数均是从文化风格和人格气质等角度来分析的,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观点。虽然各个观点有自己的“门派”,不过主要的观点有以下两种:观点一认为译者必须要有原作者的风格,观点二认为译者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所谓风格即“人”的道理非常简单,风格和作者的文学修养、人格气质以及审美能力均有着非常大的联系。从这个角度说,前面一种观点主要强调对原文作者的主体性的尊重,而后一种观点则更加突出译者的主体性。此处对风格问题不进行深入的阐释。

上文中已经提到,在某些翻译的环节上,原作者与译者均为翻译的主体。一个人的文化语境决定着翻译作品的质量,所以作者需要提成自己的文化知识,这样翻译起来差距才不会差那么多。本文的深入研究主要是从主体间性的理论视角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找出文化语境下译者的主体性。所谓的“主体间性”实际上就是交互主体性,它指代主体和主体之间相互交往的一种特性,为人主体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就对话的角度说,原作为作者与译者对话的议题,而翻译就是此种对话的过程,最终的交谈结果就是译作。所以原作和译者之间,接绝对不是主次的关系,而应该是完全平等的主体对话。既然是所谓的对话关系,那么作为翻译就绝对不可以垄断话语权,而应该是双方均各自的声音。译本中不但有原作者的声音,还应该有译者的声音;不但有译者和原作者的共鸣,同时也有译者完全不同的意愿。当然也正是因为在译本中有着不同的地方,才能体现出文化语境角度下译者的主体性。

译者和读者的关系亦为翻译主体间性探讨的重要内容。作品原创造者之于译者和译者之于读者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译者并非原作者的读者,或者说不是意向读者,但是译文读者有可能为译者的读者,或者说译者的意向读者。就意向读者的角度来看,读者和译者之间的对话,并非始于读者对其进行解读,而主要在于译者实施翻译选择,同时在思考翻译措施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需要强调的是,读者的越多活动为翻译活动最终的环节,更是翻

译目的能否实现的关键。假若说译者的文化能够体现在译本中,则读者的文化创造就能够更好的体现于译本的读解中。文化语境下译者的主体性更加突出以融入某些属于自身的翻译风格。

译者的主体性研究为翻译主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主体性研究能够对翻译进行研究,另外还可以对中外文学之间的关系实施研究,站在文化语境的角度看,译者的主体性研究更加突出译者自身的某些风格,或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适当的对其内涵与表现实施分析。针对现阶段我国翻译主体研究相关现状,本文作者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译者主体性分析的问题,从文化语境角度分析探讨了译者的主体性。

猜你喜欢
译者语境角度
神奇的角度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37°女人(2017年8期)2017-08-12 11:20:48
人啊
滇池(2017年7期)2017-07-18 19:32:42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跟踪导练(三)2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外语学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