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洪
多媒体不再是传统的辅助教学工具,而是为构造一种新的网络教学环境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对于教育社会化来说,是一种更理想的传播工具。多媒体本身具有:融合性、非线性化,无结构性、相互交涉性、可编辑性、实时性等特点;同时运用在教育教学上又有其特长:利于信息的存储利用、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工具、促使学习个别化的实现。
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中,要达到优化教学组织,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把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分寸,怎样把准其分寸呢,我认为要把准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形象、直观要讲究适度
能动会变、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是多媒体的优点,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性很高的学科,因而数学课堂教学的直观应有个限度。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多媒体可以展示大量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然而,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建立的仅仅是圆的表象,大量的直观事物并不能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圆的概念。因此,更主要的是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舍去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其本质的内涵。因此,我们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丰富的具体实物让学生大脑中形成表象后再隐去非本质的东西,留下圆的外形,接着,从圆周的任一处开始以闪动的点沿着圆周闪烁运动,再让学生思考,圆是怎样来的?也可利用圆内的一条直径的旋转运动来认识圆的特征,而无数条直径旋转的交叉点即是圆心,这就是先利用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引导学生进行形象化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最后建立抽象的概括性经验。直观是手段而非目的,因而把准直观的“度”非常重要,要注意“动”是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思维才是真正的目的。
二、进行模拟演示要讲究适度
多媒体模拟是为了展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最终为的是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要注意的是不能用多媒体模拟代替学生操作,不然产生的后果就是学生丧失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积木块的巧算”时,如果只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木,让其说出操作过程与计算方法,往往会出现说不清,想不清的现象。这时,利用多媒体模拟展示操作过程,使积木块在屏幕上动起来,尤其是当学生看到局部方块动起来的同时配以其它方块静止的背景发射时,学生的想象如同插上了翅膀,在这一动静结合暴露的变化过程中很好地理解了方法,增强了操作的针对性与思考性。但如果就此为止的话,学生也仅仅是“理解”了,根本谈不上掌握,也无从谈到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演示”是为了更好的“操作”。
三、发展学生思维要讲究适时
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教学效果是在小部分时间里达到的,教师应恰当安排课堂教学进程,把握好时机,适时有效地促进学生展开思维,科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如果过分地注重追求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忽略学生获得的知识的容量,出现丢了西瓜得到芝麻的现象。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一定义时,如果直接让学生把各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拼的话,既费时,又不便于总结结论,这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三角形,让学生上黑板操作。使他们看到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各个三角形的角也不尽相等,但合拼起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180度)。这样,在多媒体“动”的显示过程中,辅之以学生“静”的思考,使多媒体动态的画面紧密地联系学生思维的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获得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的节奏要讲究适拍
掌握适拍的教学节奏是一门艺术,由于多媒体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忽视学生思维的节奏,使课堂教学变成“走马观花”的现象,因此,教师应适时地“停一停、顿一顿”,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时,在认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相等”这一知识点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很快就能完成,但学生的思维是跟不上的,此时,如果显示中用闪烁一组相对的面帮助学生理解“相对”的含义,然后移动一个面进行重合比较,再让学生议一议,它们有多少对这样的对面,对面都相等吗?最后得出结论,学生理解起来就扎实,到位。这样利用多媒体“移动”的优势,辅之以“停顿”的过程,就能较好地迎合学生的思维节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调控教学节奏,避免教学节奏的过快。
五、课堂教学密度要讲究适量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交换,教师就容易过分地加大课堂练习量,从而使多媒体机械地代替教师向学生按部就班地灌输知识,变成换个样式的“现代化”注入式教学。例如数学练习课,由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省去了课堂上抄写题目的大量时间,加之屏幕切换迅速,容易使教师忽视学生思维强度与节奏,致使练习过量,训练不到位,不扎实,这种在练习中变“人灌”为“机灌”的练习是十分有害的,因而练习中特别注意要适量,更要注意反馈。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在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方便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成为“专家型”的媒体使用者,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扩充新的教学经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终身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充分了解现代化技术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