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艳
摘要:
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直接决定着心理档案发挥作用的大小。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心理档案管理的内容、收集方式进行分析,有利于找出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心理档案;档案管理;心理辅导
一、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研究现状
(一) 国外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研究
相对于国内来说,国外的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早,管理也更为完善。美国的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和管理从孩子上学时就几乎开始。他们非常的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如在纽约地区,几乎每所学校都有一个“以学校为基地的辅助组”。这一辅导小组一般是由学校心理学家、教育评估专家、学生辅导员组成的。这一档案要包括学生的智力、兴趣、性向、人格特征、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打工经历等。心理辅导小组就根据这一档案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助。
(二)国内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研究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教育部2004年在其直属高校试点,要求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自此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开始受到重视。首先由于各个高校在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中选择的量表不同,各地测量出的结果差距很大,直接导致了心理档案并不能真正的反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另外,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指标不规范,很多高校建立心理档案后未对资料随时更新,导致心理档案的资料不能动态监测学生心理的变化。第三,心理档案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慢,因而不能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更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最后还存在心理档案的管理人员责权利不明确,导致工作中常常出现失误和纰漏。
二、 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内容
(一) 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
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一般资料。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例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个人兴趣、联系方式、家庭情况、身体状况以及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如学号、学院系别、专业、年级等。(2)学习情况。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是心理档案的重要内容。(3)人际关系情况。人际关系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学生人际关系内容的记录主要应包括学生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庭人际关系和谐程度以及与恋人的感情关系等。(4)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一些重大事件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的变化。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恋爱失败等都是必须要关注的内容。
(二)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
此项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心理测验结果、心理咨询记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定材料、统计及预警信息。在这里要特别关注统计及预警信息此项内容。这是对心理工作的总结,是對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三、心理资料的收集方式
大学生心理档案信息的收集工作收集的信息必须符合事实,准确可靠。在明确心理信息范围的同时,能反映学生心理状况的全貌。
第一,来自心理委员的学生动态心理资料。首先每个班级都要确立一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必须经过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心理委员要对学生的表现密切关注,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原因,并给予初步评价,协助心理辅导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第二,来自辅导员的学生动态心理资料。在大学生活中,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最为密切,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也最为了解。辅导员需要对心理委员所报告的信息进行初步甄别,密切关注一些重点学生的情况,对心理委员报告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初步干预。遇到紧急问题及时上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第三,来自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学生动态心理资料。心理学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会谈法、各种心理测验结果、学生心理咨询记录等,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谈心情况来开展工作。第四,来自其他人员的学生心理档案资料。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学生处教务处收集学生的基本资料,或者是通过寝室的室友,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既往病史等。
四、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发展对策
(一) 明确心理档案使用权限
在这里我们可以首先将心理档案的内容进行分类。①学生的基本资料。②学习与就业。③主要社会关系信息。④重大社会生活事件。⑤心理测量信息。(主要是心理量表评估结果。)⑥统计信息。⑦动态反馈信息。⑧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学生可以拥有的信息权限是①、②、③、④、⑤、⑥。心理咨询教师享有的信息权限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学校管理人员拥有的权限是⑤、⑥、⑧。
(二) 建立“人—机”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
“人-机”互动反馈一方面是学校与档案信息之间的互动反馈。学校各级管理人员通过掌握学生的整体信息分析报告,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心理咨询教师通过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讲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与心理档案信息之间的互动。大学生借助心理档案系统增强自我了解,调控自我行为。
五、结语
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的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我们要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明确心理档案使用权限。还要建立“人-机”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提高心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颖.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创新与价值研究[J].价值工程,2012(24)
[2] 范士青.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与使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3] 李向辉.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的问题及伦理规约[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09)
[4] 郭洪波,李淑娜.浅析大学生心理档案服务体系的构建[J].兰台世界,2012(02)
【作者单位:承德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