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利
[摘 要] 结合《科学通报》(化学学科)策划出版的一系列专题的情况,探讨科技期刊专题在选题策划、编辑流程策划、宣传推广策划与专家资源整合策划方面的策略和实施措施。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专题策划是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科技期刊 专题策划 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6-0032-04
[Abstract] By analyzing a number of special issues on chemistry published 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of organizing special issues for scientific journals,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1) How to choose the topics? 2) What is the most effective editing procedure? 3) How to advertise and promote the special issues? 4) How to make more associated experts involved? Examples indicate that special issu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academic quality and enhancing the influence of scientific journals.
[Key words] Scientific journal Special topic planning Influence
科技期刊的专题或专辑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的相对系统的报道,能展现该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议题,将科研信息集中呈现给读者。期刊的专题策划是对期刊进行富有表现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总结性开发和思想布局[1],是极富挑战性的工作[2],在彰显期刊价值和提升期刊影响力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3]。《科学通报》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每年针对各学科的研究热点和重大研究项目策划出版一系列专题,形成品牌特色,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力。本文结合《科学通报》(化学学科)的专题组织情况,对专题的选题策划、专家遴选、约稿、编辑加工、宣传推广等进行分析探讨,用实例充分说明,专题策划是科技期刊组织优秀稿源、提高学术质量和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策略。
1 专题的选题策划
1.1 捕捉前沿热点领域
专题的选题要追踪前沿研究领域和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有发展前景的重要成果,突出“新”的特点,通过专题研讨推进研究的深入发展,引导研究方向,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成果。例如,2003年针对化学大家族中颇具魅力的新学科——超分子化学,《科学通报》(化学学科)策划了“超分子化学”专题,精选5篇颇具代表性的文章[4-8],报道分子识别、分子自组装、超分子器件和超分子材料等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张希[9]、万立峻[10]、陈晓明[11]和刘育[12]教授的成果之后都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充分说明了此专题策划的前瞻性。
对于热点研究领域,特别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及时进行专题报道,可以吸引学界的更大关注。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关注的热点。有毒化学污染物引起的环境问题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大问题,但人们对其在自然界中的环境行为以及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还不甚明了。为此,2008年,《科学通报》(化学学科)策划了“新型环境污染物”中、英文专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就人体、环境中多溴联苯醚和全氟化合物这两类新型环境污染物的存在特征和污染机理进行报道。根据2013年3月20日中国引文数据库的统计数据[13],该专题6篇文章篇均被引频次为17.0;根据2013年3月20日Web of Science,其英文版“Emerging Chemical Contaminants”篇均被引频次为15.3[14]。其中,张庆华研究组的论文《电子垃圾拆解地大气中二恶英、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的污染水平及相分配规律研究》,中文版和英文版[15-16]的被引频次分别为35次和41次。 这说明该专题抓住了研究热点,受到同行学者的高度关注,在学术交流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1.2 以重大、重要事件和活动为契机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为集中展示科技对奥运会及中国体育事业的积极贡献,与广大科研工作者分享绚丽多姿的科技奥运成果,《科学通报》策划出版了“科技奥运”专题,集中发表了10篇相关文章,其中化学学科的3篇文章——曲久辉研究组的《饮用水质健康风险的末端控制》、贺弘研究组的《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用于室温催化氧化甲醛和室内空气净化》和胡洪营研究组的《水生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研究与应用》,报道了成功应用于北京奥运会的科技成果,展示了“科技奥运”的理念,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据中国引文数据库,截至2013年4月4日,胡洪营研究组的报道[17]已被引用40次。
2009年,《科学通报》组织出版“庆祝建国60周年”专辑,以一组文章反映新中国的科研成果与发展水平。化学学科邀请包信和、江雷和张先恩教授撰写了引起学界较大关注、高被引频次的评述文章。根据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检索数据(2013年4月4日),包信和等人的《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18],被引频次63,下载频次4622;江雷等人的《仿生结构及其功能材料研究进展》[19],被引频次21,下载频次2021。
2010年,为祝贺我国著名化学家刘有成院士90寿辰,《科学通报》出版了英文专辑“Dedicated to Prof.YouCheng Liu on the occasion of his 90th birthday”[20]。专辑回顾了刘有成院士在自由基化学的前沿领域取得的创造性成果,在自由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所做的开拓性研究工作,收录了刘有成院士的学生、同事和朋友撰写的文章,具有广泛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自从1991年,Lijima教授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验石墨电弧设备中产生的球状碳分子时,意外发现由管状的同轴纳米管组成的碳分子“Carbon nanotube”,即碳纳米管以来,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碳纳米管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了纪念碳纳米管研究20周年,2011年《科学通报》在线出版了“Carbon Nanotubes”专题,并在2012年出版了纸质版。该专题8篇综述文章,概括总结了碳纳米管研究的进展,特别是我国在该研究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著名科学家解思深院士为专题作序[21]。
1.3 创新思维,选择独特的视角
在策划专题时,要将创新思维贯穿于专题的组织过程中,选择多视角挖掘题材,才能组织高质量的专题。纳米技术是21世纪的主导技术,其自身所包含的技术与社会两方面的不确定因素,使有关纳米技术的安全与伦理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和科技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并逐渐成为公众的热点议题。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纳米技术的安全与伦理研究需要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科学家的共同关注与合作。2011年,《科学通报》以新视角策划了“纳米技术的安全与伦理”专题论坛,搭建了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对话的平台,使他们从各自的角度阐述纳米科技安全与伦理问题,探讨纳米科技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策略。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对专题的组织给予了肯定,特为专题作序[22];专题报道中赵宇亮[23]、陈春英[24]研究组的成果,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5]。这充分说明该专题捕捉了科技前沿的热点议题,引起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关注。
1.4 面向公众,对实时事件进行深度报道
科技期刊的专题报道不同于报纸报道,不追求“第一时间”,而是了解读者需求,组织稿件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系列报道,不仅告诉读者事件的实际情况,而且阐明事件背后的科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使专题报道具有科学性、深刻性和吸引性[26]。
2013年,北京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雾霾”和“PM2.5”成为公众的热点话题。为了使公众较系统地了解雾霾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科学通报》及时约请专家撰写文章,从大气颗粒物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雾霾的形成机理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系统探讨大气颗粒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对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进行思考。该“认识雾霾”专题刊发在《科学通报》2013年第13期,对加深公众对雾霾的认识、传播科学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2 专题的编辑流程策划
专题在组织出版的过程中,从收稿的单篇文章,经过评审、反馈给作者修改、编辑加工、排版校对、版式设计、封面设计等程序,到最终集合成一个整体,以特有的形式和风格展示给读者,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打造和策划,需要责任编辑、排版人员和美工设计人员通力合作,将品牌意识贯穿始终,精益求精,才能保证专题高质量地按时出版。
2.1 专题收稿、评审和编辑加工的统筹安排
专题或专辑的稿件,少则四五篇,多则二十余篇,要保证这些在收稿、评审、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单篇稿件最后集合出版,每个环节都需要统一合理安排,兼顾全局。
首先,一定要在约稿函中明确收稿截止日期,提前与约稿专家确认,快到期限时,发E-mail提醒,督促作者按时交稿。如果有个别稿件拖延,为保证专辑按计划出版,应随时联系作者,规定最后期限,对确实不能如期交稿的,就要放弃。
专题来稿可以指定某位编委或特邀编辑负责组织同行评审,以便整体调控专题稿件的数量、质量和栏目等。审稿过程中,责任编辑需要给予关注,特别是对交稿较晚的稿件,要做到及时送审、及时催审、及时向作者反馈修改意见。
专题的编辑加工,一是注意各篇稿件体例的规范和统一。因为都是同一研究领域的成果报道,相同概念、原理、公式、变量符号等的表达应一致,图表编排要规范合理,使专题整体统一。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相关研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为专题作序或由组织者撰写编者按,概述专题报道的背景和意义,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专题的影响力。
对提前交稿并评审和编辑加工完毕的稿件,可采取在线方式提前出版,等全部专题稿件处理完后,安排纸质版出版。这样既做到了专题的集中报道,又保证了每项成果的及时发表。
2.2 专题的版式和封面设计策划
为吸引读者关注专题的系列文章,《科学通报》在目次编排上,将专题置于最前面,标注专题的名称并对所有专题文章添加背景颜色进行突出显示,方便读者了解专题文章的内容和数量,同时在每篇专题文章的正文首页标注专题题目。
在封面设计上,《科学通报》强调艺术性与科学性的融合,通常根据专题的主题或专题中某篇文章的主题来选择封面题材,并在封面上显示专题名称,使读者在第一眼看到期刊时就被专题信息吸引,并唤起阅读的兴趣。《科学通报》精心策划的每一期封面,不仅给读者美学和视觉的享受,亦成为品牌形象的宣传。
3 专题的宣传推广策划
为了使精心打造的专题被广泛地认知和关注,产生更大的影响,《科学通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扩大宣传。例如,在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上发放专题样刊或专题合订本,以及结合专题制作的宣传页,并张贴宣传海报。营销人员将专题目录和宣传材料通过E-mail推介给同行领域的科研人员,使专题引起广大同行学者的关注,在宣传推广专题的同时,也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
4 专家资源整合策划
4.1 编委会审批与同行评议相结合
《科学通报》的专题策划实行副主编、主编审批制度。由专题的组织者填写专题申请表,概述专题研究领域的背景、组织专题的意义、约请撰稿专家的情况以及专题的编辑出版和宣传计划等,由该学科的副主编审阅后报主编审批,对专题的选题、报道方向等进行把关。
虽然专题稿件基本上是约稿,但仍按正常程序实行同行评议,以保证来稿的学术质量,这是组织出版高学术水平专题的保障。在发送约稿函时,通常会告知作者约稿仍将按照刊物的正常程序实行同行评审,避免让撰稿人产生约稿就一定会发表的侥幸心理,打好保证稿件高质量的基础。
4.2 充分发挥编委的积极作用
编委是科技期刊的重要资源,《科学通报》每年制定出版专题,都离不开编委的力量。以化学学科专题的组织出版为例,责任编辑与副主编商议确定专题的组稿方向后,会选择负责组织专题的专家,即“特邀编辑”。“特邀编辑”多数是编委或该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近年来,《科学通报》(化学学科)组织出版了十余个专题,编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大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4.3 重视编辑在专题出版中的协调组织作用
科技期刊专题的策划实施,离不开编辑协调组织。期刊编辑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调研学习,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和发展动态,了解专家情况,提出选题建议,选定约稿专家。在工作中,要树立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的意识,树立品牌意识,通过长期合作,与专家学者建立信任和友谊,为约稿、审稿打下基础。面对科技期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形势,要有竞争意识,以出精品为目标,以高度的责任心,集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等职责于一身,打造出高水准的专题。
5 结 语
专题策划是科技期刊吸引优质稿源、提高学术质量和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策划组织专题对期刊编辑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要求编辑既要有敏锐性、创造性,又要有丰富的编辑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选题策划是组织高质量专题的关键,应该精选主题,瞄准前沿热点,统筹规划,控制数量。要严格把控稿件质量,避免凑数文章。要将品牌意识贯穿于专题的组织过程中,在做好专题的出版和宣传工作的同时,树立期刊的品牌形象,扩大期刊的整体影响力。
注 释
[1]徐晓泉,郑俊海.知识经济呼唤编辑策划[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4):340
[2]姜新奇.选题策划的系统分析[J].编辑之友,2003(3):27
[3]黄敏.科技期刊专题策划路径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642-645
[4]张希,沈家骢.超分子科学:认识物质世界的新层面[J].科学通报,2003,48(14):1477-1478
[5]雷圣宾,王琛,万立骏,等.铜酞菁与碘代十八烷的可控组装[J].科学通报,2003,48(14):1479-1484
[6]何海峰,曹洪庆,宛新华,等.PEO-PHP-PEO发蓝光三嵌段低聚物的合成及在水中的有序聚集[J].科学通报,2003,48(14):1485-1490
[7]黄晓春,张杰鹏,陈小明.[Zn(bim)2]·(H)2O)1.67:具有方钠石拓扑结构的金属-有机敞开骨架[J].科学通报,2003,48(14):1491-1494
[8]樊志,赵彦利,刘育.单[6-氧-6-(4-羧基苯)]-%[-环糊精在溶液和固态中的分子自组装行为[J].科学通报,2003,48(14):1495-1498
[9]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目录[OL].[2013-02-20].http://www.most.gov.cn/cxfw/kjjlcx/kjjl2004/200802/t20080214_59056.htm
[10][1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目录[OL].[2013-02-20].http://www.most.gov.cn/cxfw/kjjlcx/kjjl2007/200801/t20080118_58611.htm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目录[OL].[2013-02-20].http://www.most.gov.cn/cxfw/kjjlcx/kjjl2010/201101/t20110117_84336.htm
[13]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DB].[2013-02-20].http://ref.cnki.net/knsref/index.aspx
[14]web of science.http://www.isiknowledge.com/
[15]李英明,江桂斌,王亚,等.电子垃圾拆解地大气中二恶英、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的污染水平及相分配规律研究[J].科学通报,2008,53(2):165-171
[16]Li YingMing, Jiang Guibin, Wang Yawei,etc. Concentrations, profiles and gas-particle partitioning of PCDD/Fs, PCBs and PBDEs in the ambient air of an E-waste dismantling area, southeast China[J]. Chin Sci Bull, 2009, 53(4): 521-528
[17]洪喻,胡洪营.水生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研究与应用[J].科学通报,2009,54(3):287-293
[18]傅强,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54(18):2657-2666
[19]刘克松,江雷.仿生结构及其功能材料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54(18): 2667-2681
[20]Tung Chenho. Preface[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 55(25): 2757-2758
[21]Xie Sishen. Preface on Special Topic: Carbon Nanotubes[J]. Chin Sci Bull, 2012, 57(2-3): 133-134
[22]白春礼.“纳米技术的安全与伦理”专题序言[J].科学通报,2011,56(2):95
[23]常雪灵,祖艳,赵宇亮.纳米毒理学与安全性中的纳米尺寸与纳米结构效应[J].科学通报,2011,56(2):108-118
[24]刘颖,陈春英.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及其评价[J].科学通报,2011,56(2):119-125
[2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目录[OL].[2013-02-20].http://www.most.gov.cn/cxfw/kjjlcx/kjjl2012/201303/t20130315_100206.htm
[26]邵自平,吕娜.对科技期刊专题策划的思考[J].中国编辑,2012(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