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皎 饶志坚 李宏
摘要:2010/11年榨季以来,国际食糖供需的变化导致了国际和国内食糖价格步入下降周期,对国内各食糖产区生产和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食糖供需和价格变化的特点与走势分析,结合云南省甘蔗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甘蔗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云南甘蔗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食糖市场;供需分析;甘蔗产业;云南
一、国际国内食糖市场及供需概况
1.2012年国际食糖市场与供需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前景黯淡,欧洲债务危机越演越烈,加之食糖主产国食糖产量的增加,2012年国际食糖市场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1~6月国际糖价处于下跌阶段,6月底到期交割的纽约11号原糖期货1207合约月末报收于19.42美分/磅,环比跌幅大幅收窄至8.3%,同比跌幅大幅扩大至16.2%;6月国际原糖期货价格在创出自2010年10月以来的新低之后,市场止跌大幅反弹,全球疲弱的经济复苏预期加剧了市场波动;7~8月糖价又继续下跌,9~12月纽约原糖期货仍维持弱势;2012年12月份,纽约期货市场2013年3月交货的原糖平均价格为19.20美分/磅,环比下跌0.11美分/磅,跌幅为0.57%。
全球糖市在经历了连续三个榨季的紧缺之后,2011~2012年榨季全球食糖主产国食糖产量开始迎来首个增产周期年,主产国产量增长的大趋势使得食糖供需格局从供应紧张转向供应过剩。据国际糖业组织(ISO)的预测,预计2012~2013年度全球糖产量或增加1.4%,至创纪录的1.7756亿吨;全球糖消费量或增加2.0%,至1.7138亿吨;2012/13年度全球食糖供应过剩预计为618万吨。
2.2012年国内食糖市场与供需
2011~2012年榨季全国共生产食糖1150.25万吨,比2010~2011年榨季增加105.05万吨,其中生产甘蔗糖1049.53万吨,增加35.7万吨;产甜菜糖100.74万吨,增加40.74万吨。国内白糖供应方面由于工业库存的增加、计划进口食糖量较上一榨季增加、走私糖的进入,加之产能过剩使得供应过剩,需求方面由于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使得消费疲软导致销量下滑,所以,糖市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加之在国际市场糖价大幅度下跌的阴影下,国内糖价价格不断走低。2011年8月中旬广西糖价上涨到7800元/吨后,2011~2012年榨季开始后糖价已经跌到7300左右,此后一路下跌,到了2012年8月中旬,下跌到5670元/吨,一年时间下跌了2130元/吨,这样的跌幅在糖业史上十分罕见。2012年12月底,CSI(国内食糖现货价格指数)降到5837元/吨,在旧糖还没有“内部消化”的情况下,新糖的上市将对后市糖价形成一个冲击。
根据中国糖业协会2012年11月公布的《2012年糖料播种情况及2012~2013年制糖期产量预计》显示,2012~2013年榨季,我国甘蔗播种面积为2853.48万亩,较上榨季增加137.09 万亩;甜菜种植面积为353.7万亩,同比增加16.63万亩。预计2012~2013年制糖期全国产糖为1400万吨,较上一个榨季产量有所上升。
二、2012年云南省蔗糖业的发展情况
1.2011~2012年榨季云南省蔗糖业的基本情况
云南省2011~2012年榨季蔗糖业在产量、出糖率、税利总额、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绩。全省共收榨甘蔗面积444.4万亩,累计入榨甘蔗1600.36万吨,产糖201.36万吨,混合出糖率为12.58%,比2010/11榨季的12.47%提高0.11个百分点;全省共生产酒精11.07万吨,与2010~2011年榨季产酒精10.69万吨相比,增产3812吨。2011~2012年榨季全省制糖企业白砂糖平均销售价格(含税)6044.72元/吨,白砂糖平均吨糖利润341.94元。2011~2012年榨季全省执行蔗价与糖价挂钩联动机制,全省甘蔗平均收购价429.12元/吨,比上一榨季每吨提高55.62元,增幅14.89%,蔗农售蔗收入达68.66亿元。
2.2012/13榨季云南省蔗糖业的发展情况
云南2012年甘蔗种植面积较2011年有10%左右的增幅,依据2012~2013年榨季工作会的统计,云南新榨季糖料种植面积为492万亩,但前期干旱、后期多雨、光照不足,对甘蔗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蔗区甘蔗矮小高度不够,全省糖料长势并不平衡,预计甘蔗入榨量达1790万吨左右。综合考虑留种、气候影响等因素,2012~2013年榨季云南预计产糖220-230万吨。截至2013年5月20日,已累计入榨甘蔗1743.95万吨,产糖222.5万吨,出糖率12.76%,生产酒精11.94万吨。
三、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1.面临的挑战
一是原料供应不能满足制糖产业规模的扩大。早在2005年,云南省制糖产能就达日处理15.4万吨的规模,按照每年有效生产120天计算,需甘蔗原料1800万吨,而当年甘蔗入榨量不足1200万吨;2011~2012年榨季,全省制糖产能规模已扩大至日处理19万吨,需要甘蔗原料2280万吨,而当年甘蔗入榨量仅为1600万吨;2015年按产业发展规划,全省制糖产能规模将达到日处理25万吨,则需甘蔗原料3000万吨,甘蔗原料供应严重不足,使制糖企业加工成本难以控制,市场竞争力难以提高。
二是蔗区恶劣的生产条件限制了产量的提高。全省甘蔗种植面积75%以上分布在依靠自然降雨的旱坡地,蔗区水利、道路等基本减少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加之旱、寒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致使近年来云南甘蔗农业单产4~4.3吨/亩,工业单产3.5~3.8吨/亩,远低于广西、广东的单产水平,加之种植规模化程度低,云南甘蔗生产单位面积生产投入多、产出不高,比较效益差,竞争能力不强,严重影响甘蔗生产的持续发展。
三是蔗农发展甘蔗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农资价格上涨、劳动力紧张导致农业用工价格不断攀升,致使种植成本上涨,蔗农净利润增幅较小。目前,田蔗亩平均收益3000元左右,旱地蔗平均收益1600元左右,低于香料烟、蔬菜、水果等竞争性作物的效益,种植比较效益下降。2012年,全省甘蔗平均收购价格为429.12元/吨,平均农业单产为4.2吨/亩,平均亩产值仅为1845元/亩。甘蔗种植成本和比较优势成为制约甘蔗生产的重要瓶颈。
四是制糖成本的控制难度加大。2010~2011年榨季云南吨糖完全成本5434.8元,对应平均蔗价373.5元/吨;2011~2012年榨季,平均蔗价429.12元/吨,吨糖完全成本达到5702.78元/吨。由于制糖行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高效节能设备开发能力比较差,生产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资源消耗高,产品标准相对落后,传统加工工艺革新缓慢,产品品种单一,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等。加之云南甘蔗原材料加工成本的上涨,降低制糖成本的难度很大。
2.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高度重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指出,要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长。作为粮棉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中数次提到对食糖产业的发展要求,以推进食糖产业的科学发展及食糖产业与整个现代化农业的协调发展。国家提出了2015年糖料总产量要从2010年的12008万吨增长至14000万吨以上,食糖产量达1600万吨左右。
二是高原特色农业的加快发展。2012年8月,云南省委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强调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和经济条件,集中发展包括蔗糖在内的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特色产业向最适宜区集中,大力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这为云南蔗糖产业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促进糖业的发展、提升糖业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三是云南甘蔗产业投入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通过糖料基地的建设、创建甘蔗高产工作、技术推广项目等加大对甘蔗产业的投资力度。2011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云南甘蔗糖料基地建设,国家发改委、国家农业部给予云南4000万元的支持。通过实施项目,集中打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甘蔗高产示范区,为带动全省大面积的均衡增产、全面提升甘蔗糖料生产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科研平台的建设。国家甘蔗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和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启动,解决了农业科研与推广应用严重脱节难题,实现了科研、试验、推广和生产的有效对接,实现了甘蔗与推广应用的大联合、大协作,打通了科研、实验示范、推广和生产之间的快速通道。同时,集成国家行业专项,省科技攻关、省重大推广项目的相继实施,均为云南省甘蔗科技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促进云南蔗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增加投入,改善基础设施
云南省蔗区多为山坡地,基础设施普遍薄弱,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引导制糖企业增加道路、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新机制、新途径。同时,应调动和整合各种渠道资金投入甘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扶贫资金、水利投入、发改基本建设资金等,改善蔗区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甘蔗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2.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提升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
围绕云南蔗区生态类型多样和干旱问题,要加强抗旱、高产、高糖、广适应性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提高单产和糖份,实现从单纯依靠扩大面积向主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糖份的转变。围绕云南蔗区多为旱地和单产低的问题,要加强优质高效、抗旱节水、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实现从争水田向主攻山区、旱地甘蔗的转变,大力发展高效旱地甘蔗原料基地,确保原料的高效生产和供应。围绕发展山地牧业和冬季畜牧饲料紧缺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甘蔗蔗稍饲用和糖畜协调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围绕蔗农增收和甘蔗生产持续发展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甘蔗间套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3.努力提高甘蔗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加快甘蔗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研究工作,选育和推广适应宽行距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甘蔗品种,加快适应机械化生产需要的宽行距种植模式的甘蔗生产中农机农艺相融合技术的研发。抓好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工作,积极探索各种机械化模式的适应范围、具体的要求等,加快甘蔗机械化标准化研究,制订完善一套能够在生产上应用的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规范。农机补贴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在甘蔗主产区要积极发展建立农机合作社,加快甘蔗机械化发展。
4.完善甘蔗种植制度,提高甘蔗的经济效益
加强甘蔗间套种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应用。甘蔗间套种不仅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而且可以提高甘蔗单位面积的产出。要结合耕作制度改革和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推广云南甘蔗产业技术体系优化形成的甘蔗与马铃薯、豆类、花生、玉米、蔬菜(辣椒、瓜类、叶菜类)等12种间套模式,有效提高蔗地整体经济效益,增加蔗农收入,促进甘蔗生产的持续发展。
5.创新和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
完善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或知识产权)转化机制,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延长产业链,提高糖厂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率。健全产业化经营的约束机制,使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及各种服务组织之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建立和完善甘蔗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和鼓励以制糖企业为龙头组建农业服务公司,加快实现甘蔗生产向专业化服务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晓雪,刘国良,赵丹丹等.2011~2012年榨季国内外食糖市场回顾与2012~2013年榨季展望[J].农业展望,2012(08).
[2]邓军,李孝翠,张跃彬.云南甘蔗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甘蔗糖业,2011(04).
[3]金颖琦.看我国食糖价格不断下滑[J].中国贸易救济,2012(11).
[4]马光霞.2012年以来国内外食糖市场运行分析与展望[J].农业展望,2012(03).
*本文为云南省财政厅、农业厅项目——云南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经济体系甘蔗产业经济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