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品味文化的魅力

2013-04-29 19:59刘阳阳
艺术评鉴 2013年6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音乐教学魅力

摘要:音乐教学的目标是要更好的发挥音乐的各种功能,包括提高音乐素养、培养情操、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力等。从本质上而言,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单一的强调对音乐知识技能的培养,就无法真正到达通过音乐传达文化的目的了,最终将会导致所传授的音乐没有灵动性、缺乏文化底蕴。为此,实际音乐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让学生体会音乐所带来的别样的文化魅力,让音乐充满文化涵养。本文以提升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为核心,阐述了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品味到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 品味文化 魅力 文化底蕴

现阶段,我国音乐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音乐教学中普遍缺乏文化底蕴,没有将文化的提升与音乐技能的传达融合在一起。长此以往,我国的音乐教学将从根本上脱离实际文化,其所创造出来的音乐作品也无法真正体现中国民族的特色,无法真正达到观众。如此一来,不仅音乐传承无法继续下去,也会使音乐文化从此一蹶不振,音乐教学的改革将无法彻底进行。为此,在每个音乐传播者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文化灌注于整个音乐教学的课程中,充分展示音乐教学中的文化魅力,让音乐教学充满文化底蕴,通过文化来全面提升音乐。那么,如何理解文化与音乐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文化与音乐的关系,如何真正在音乐教学中展现文化的魅力……这些都是本文要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在音乐教学中品味文化的魅力必须以音乐为本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展示文化的独特魅力,首先要完成的任务是,对音乐本身有一个良好的理解,用文化去提升音乐,而非是拿文化的魅力去取代音乐本身的功能。为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摆正文化与音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音乐为本,将文化作为源。

1.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要素来体现音乐的价值

音乐中的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基础的音乐要素是要通过听觉来感知的。换言之,从某种层面来说,一旦失去了对音乐的独特听觉,音乐就失去了其本质的涵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将其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为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曾说过,“在音乐中,理解的反应、审美体验都是通过听赏发生的。”因此,人们体验音乐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欣赏音乐、感知音律,而非是创造音乐或表演音乐。因为,即使人们不进行作曲,不进行演奏,做一名普通的聆听者,认真欣赏音乐的内涵,同样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倘若人们放弃了听音乐的权利,那么他们便无法更好的体验音乐。为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各个音乐教师应该将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授予音乐极大的表现力,不断鼓励学生对感知到的音乐做出一切反应,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真正的价值。

2.通过对音乐的联想与想象来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敏感程度

在音乐领域,什么是音乐的想象,不同的学者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音乐的想象就是从音乐中听到什么;有人认为音乐的想象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视觉,而是听觉。由于,前者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目前,最为大众所接受的当属第二个解释了。对音乐的想象,一部分来源于听觉,即通过听觉产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将乐谱的高低起伏联想成各种情景;另一部分来源于“视觉”,即通过音响所产生的律动,将各种画面串联在一起,使音乐活灵活现。这两种能力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都特别重要,只有将两者合二为一,才能真正拥有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才能顺利进入音乐的华美殿堂。

对音乐听觉的想象主要是指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听辨能力,换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听觉的敏感度。这既是感受音乐的基础,也是完成音乐之旅的必经之路。比如,通过音响中传达的各种音律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张弛、和声的浓淡等,要产生出相应的情绪变化,将自己充分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之中,最大限度的去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

对音乐视觉的想象主要是指在听觉想象的基础上,通过幻想各种灵动的画面,将其与生活实际事物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形成某种具体的形象,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力。比如,听到滴滴咚咚的强弱节奏,会联想到泉水的涌动;听到长笛高音快速跳跃的节奏,会联想到各种禽兽的鸣叫;锣鼓打击的节奏,会联想到婚庆愉悦的气氛等。这些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都是基于对音素有一定认知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形声相联系,在脑海中形成各种画面。因此,听觉想象才是获取音乐美感的首要途径,是想象与联想的基础环节。在实际音乐教学中,不能光培养学生的视觉想象能力,而是要在听觉想象的基础上,结合视觉想象,以此达到最佳的欣赏水平。

3.通过音乐本身来增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一般而言,人们习惯了将对音乐的理解,解释为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与感悟,认为从音乐中感悟的越多,对音乐的认知水平就越高。其实不然,对音乐的理解,首先要对基本音素有一个良好的感受,通过理解音乐最基本的要素,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我国音乐教授赵荣光曾指出,在音乐的欣赏中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感知、情绪的层次,即在原有静态体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要重视情绪体态反应能力的观念,通过音响传播出来的各种旋律,先获取听觉,再享受感官的愉悦,接着感受体态的律动,达到情绪上的愉悦;其二是联想、情感的层次,即通过联想传达所获取的情感;其三是整合、感悟,即将所有先前的感受全部整合在一起,从更高一级的情感层面来感受音乐的魅力。赵荣光教授的观念与传统的理论有着很大的不同,他意在强调音乐对人们心理的作用并非仅仅表现在理智上,而是表现在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上。但这一切的感悟都源自与音乐本身,是通过对各种基本因素的感知而得来的,也就是说,音乐的一切知识都要在音乐本身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的。

二、通过文化的升华来增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品味文化的魅力必须以音乐为本,这是认知、理解音乐的基础,但仅有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文化的升华来感悟音乐。正如郭声健教师在《音乐教育论》一书中提到的那样,“音乐是由文化界定的,离开文化便难以分析理解音乐”。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音乐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其感受的层面也千差万别,这主要是与每个人所接受的不同文化的熏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便是音乐作品,每个音乐作品都有着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以《黄河大合唱》为例,这是一首诞生在抗日战争的大文化背景下的歌曲,其传达的主要含义是保护祖国的大好山河,维护祖国安定。由于当代的学生没有经历过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也没有足够的文化积淀,因此对作品的理解普遍缺乏深刻性。相反的,那些经历过那种窘迫、困难的生活环境的人对这个作品就会有一种别样的情绪。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黄河大合唱》这个曲目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文化背景的理解,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涵义。

更进一步说,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丰富音乐作品的内涵。以《渔舟唱晚》一曲为例,此曲与古诗有着密切的联系。《渔舟唱晚》这一作品中蕴含着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体现着中国源远流长的古典音乐的人文涵养。只有通过提高学生对我国古典词曲文化内涵的理解,才能体味到音乐作品丰富的内涵。

此外,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与生活行为的总称,不仅与我们的物质、精神文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与音乐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通过对音乐的品读,能够更好的促进对文化的感悟。比如,《嘀哩、嘀哩》这一儿童歌曲,传达的是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小朋友能够通过对此曲的学习,获取更多关于春天的文化信息,对音乐的理解也会更深入一些。

因此,不管是藏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音乐作品,还是通俗易懂的音乐歌曲,都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通过文化来提升音乐是感悟音乐的关键途径。

三、发挥音乐的多样功能,充分展现文化的魅力

随着社会文化的逐步发展,人们对音乐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我国古代,在《乐记》一书中有着“乐者,乐也”一说,其意在说明音乐是一种娱乐消遣的玩意。随后,有提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说辞,表明了音乐也具有一定的教诲作用。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说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出了音乐的教育作用。而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之所以必须学习,不是只为一种溢出……”。由此可知,音乐具有多种功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主要以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变为重视音乐的审美功能,以便更好的充分发挥音乐的多样功能。但是,音乐功能的完美发挥,不能单一依靠音乐本身,而是要将其与各种文化形态融合在一起,没有以文化为背景的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

例如《二泉映月》一曲,这是一个创作于凄苦、贫困文化背景下的作品,阿炳在作曲时连名字都没有给定,只是纯粹反应了他当时苦楚的情绪。后来才由杨荫浏音乐家根据其自身文化修养,赋予了此曲《二泉映月》的名字。此后,又有很多知名音乐人将《二泉映月》演绎成不同版本的形式,每一个版本都是依据表演者自身的文化涵养来敲定的,有的优美、有的激昂、有的悲愤,但始终难以再现阿炳创造之初的音乐情绪。因为,这些演奏者未能亲身处在阿炳所处的文化背景,也自然感受不到阿炳那时候的情感,他们只是凭借着自己的文化涵养去猜测阿炳的意图。如此获得的音乐,自然不能很好的再现阿炳的情绪。尽管如此,也不能一味的指责后人辱没了《二泉映月》一曲的真正涵义,只能说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都有权利表达其对音乐不同的理解罢了。

四、结束语

音乐并不是孤立、单独的个体,它的创造、革新必须紧密联系相应的文化。因此,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每一位传授者应该首先向学生传达每个作品特殊的文化背景,再向其深入分析曲子的音乐结构,将音乐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下,实现音乐多样的特殊功能,从而展现其所蕴含的文化的独特魅力,把音乐作为本体,把文化视为源泉,将两者完美的融合为一体,既要突出音乐的作用,又要传达文化的魅力,发挥在文化中进行音乐教学的教学宗旨。

参考文献:

[1]尧琳.在美术教学中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J].青年文学家,2009,(18).

[2]代道康.音乐教学应突出审美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2005,(02).

[3]胡丽婷,罗坚.民间美术在农村基础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和作用[J].艺术教育,2010,(10).

[4]刘晓喆.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7).

[5]马坚.语文课改应注重传統文化的传承[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刘阳阳(1981.8-)女,河南信阳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音乐教学魅力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东方欲晓》的魅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