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必须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关心每一位学生,用心了解学生,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学生;主体;个性
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起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
一、 用“眼”观望
1.关注每一位学生心灵。在学生心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次评价都将产生一定的作用。教师们比较习惯用以往的经验作为指导、判断,单一地认为该生是勤奋或是懒惰、聪明或是愚笨、讨人喜欢还是令人厌恶,纠结于该生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这些粗略的想法实质上就是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可能性作出的评价。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通常是比较自然地接受了这种评价,把自己很轻易地归纳到教师给他们划定的等级之中,而事实上这样的评价不公正、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
多年执教的教师应该会有这样的经验,爱学习的学生不一定爱劳动,懂礼貌的也不全都是优等生。对于那些被忽略的后进生而言,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肯定都是给这些缺乏信心的学生的鼓励。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去敲击该生的弱项,以刺激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有效帮助学生自行改正错误。这一实践说明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2.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性格,顺应其天性,宽容其过失,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他们展现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先营造一个让学生放飞梦想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可以大胆地想,尽情地说,欢快地涂鸦。学生插着想象的翅膀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收获新知。
例如,在《比尾巴》这一课例设计中,教师可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参赛选手,你将会怎样介绍自己呢?”然后教师再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
而在生活中,特别是课堂以外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注,他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清楚地揭示出他们的本性。如学生喜爱画画,则教师可将学生爱画的兴趣有效地和看图写话结合起来,这一实验的开展,不仅将学生的兴趣进行了发扬,更让写话训练变成了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要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不要局限于发展学生的某方面,更重要的是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正面的引导,促使学生得到均衡发展,最终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将学生的个性发展转为能带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3.引导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前面提到的“画画与写话结合教学法”正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之上的。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喜好和兴趣有所了解和掌握。先投其所好再将能力迁移,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可激起学生个性发展的浪花。
二、 用“心”聆听
课间活动时,学生的言行直接体现了教师教学成果的成败。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洗涤学生的心灵,要重视学生的修养,重视品德与审美,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即使面对学生犯下的错误,教师理应适当地评价。教师应借助于传播的知识培养受教育者。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相信教师用爱铸造的威严更加有利。
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往。除了学习上的交流,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因素都可了解。师生交往的过程其实就是互补的过程,这种过程可增进师生间情感,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更好地开展教学。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