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意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神奇的地脉造就了举世无匹国色天香的牡丹,但洛阳农业与之相较则寒碜许多。
洛阳地处豫西,境内山川丘陵交错,“五山四岭一分川”,而且大多为山岭薄地,人均耕地不足一亩,靠传统粮食作物增产增收空间十分有限。这是制约洛阳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再加上工业化快速推进、种粮成本逐渐加大、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因素,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掣肘洛阳三农发展愈以突显。
面对如此局面,洛阳农业何去何从?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段时期以来,洛阳发扬“不等不靠不要”的思想,把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推进得风生水起。结构调整与土地流转协同推进,土地流转予结构调整以空间支持,结构调整借土地流转而优化升级。把结构调整与生态旅游同步实施,结构调整使生态旅游内容多样化、内涵扩大化,生态旅游引导着结构调整方向更明确、特色更突出、效益更显著。
通过结构调整,不仅调动了农民种植养殖的积极性,也为农民增收打通了渠道。通过土地流转的规范运行,实现了土地资源有效整合,土地效益最大化。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为人文历史资源丰厚的古都洛阳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田园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契机。
通过“三篇文章”一起做,不但让偃师葡萄“结出”了长长的产业链,让一朵牡丹花不仅发展成为了深加工产业,开发出食用油、精油、食品、保健品等产品,还让新大有机农业进行了全新尝试,让伊众公司依托“冷却排酸牛肉”叫响了全国等。他们在不遗余力地探索符合自身资源基础、产业特点、比较优势的农业现代化路径。
“三篇文章”一起做的创举,已成为洛阳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力引擎。但是,洛阳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可喜变化来之不易:基础薄,时间紧,任务重。一些产业尚在摸索起步阶段,在抵御诸多未知因素的侵袭方面尤显脆弱。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念好“三篇文章”,不扎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夯实产业基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农业科技推广,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形成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好在洛阳农业产业化的全面提升与转型已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试看来日,她或终能占断好物华,名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