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双重”逻辑

2013-04-29 18:05卢旭东
桂海论丛 2013年6期
关键词:三型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

卢旭东

摘 要:推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首先应对其理论逻辑与发展逻辑进行分析。就其理论逻辑来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三型政党”目标体系的四个结构要素。一要理清其结构要素的边界,从科学理论、价值指向和路径选择三个维度分别考察“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概念内涵。二要深入研究四个结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学习型”是前提、“服务型”是目标、“创新型”是动力,三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就其发展逻辑而言,“三型政党”建设应该按照“主题统领—主线推进—方针指导—布局保障”的分析框架进行整体推进,以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三型政党”;内在逻辑;发展逻辑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6-0080-0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下简称‘三型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三型政党”是党的建设的总方向、总目标,是一个政党建设的目标体系。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三型政党”目标体系的四个结构要素,深入推进“三型政党”建设,必须从“结构要素—内在逻辑—发展逻辑”三个层级上进行整体把握,才能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三型政党”的科学内涵

(一)科学理论维度:“学习型”政党

“学习型”政党在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需要创造出一整套与现代学习理念和模式密切联系的学习机制、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形成以“学习”为特征、以“学习”提能力、以“学习”强优势的执政党建设基本模式和长期战略目标。只有全党建立以制度促学习的制度保障,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营造浓厚热烈的学习氛围,将学习力内化为全体党员的基本素质,将学习升华到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1],才能称之为“学习型”执政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核心是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学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而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

所谓学习型政党,就是指能够形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理念,建立持续学习的保障机制,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成为内在需求,主动地运用学习的理念去处理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以学习力推动创新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生机活力的政党[2]。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建设学习型政党过程中,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世界观、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坚持在学习与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价值指向维度:“服务型”政党

“服务型”政党建设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价值指向。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同以往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更多强调基层组织的要求不同,标志着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嬗变。“服务型”政党与“服务型”政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强调政党的功能,而后者强调政府的职能。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党政领导结构、政治体制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都决定了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党[3],只有党的功能定位实现从“全能型”向“服务型”转换,才能切实深化政府职能转变。

建设“服务型”政党是否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变成了单纯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呢?并非如此,政党的终极目标是执掌政权。而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掌控政权至关重要,即执政方式的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党就是要从传统的“强权命令式”领导转向现代的“服务沟通型”领导,意味着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向。所谓服务型政党,是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执政理念[4],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强化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民主权利,通过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来提高领导力和凝聚力的政党。

(三)路径选择维度:“创新型”政党

早在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个漫长艰难的过程,除了需要“创造力教育”、“创新素质”、“创新机制”等核心要素外,“创新型”政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创新型”执政党,这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相辅相成,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在党的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从政党发展的角度看,建设“创新型”政党是我们党领导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路径选择。

“创新型”不只是做好工作、克服困难的具体方法的创新,更体现了党迎接新的考验,面临新的问题的基本态度,是要通过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来推动问题解决,破解发展困局。所谓创新型执政党,主要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从国际国内客观形势发展变化出发,把改革创新精神作为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不断对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调整、更新,以适应社会进步要求和时代发展潮流的执政党。创新的检验标准是推动事业发展,归根结底是有利于增加人民福祉[5]因此,“创新型”政党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二、“三型政党”的内在逻辑

(一)“学习型”是“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建设的逻辑前提

“学习型”政党是提高党的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学习型”政党的提出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对现实问题的有力回应,因此,学习要有实践指向,即提高党服务群众的水平。一是“学习型”为建设“服务型”政党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诞生就是为了解放全人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意义在于为民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就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利益所在。当前,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好方式就是服务,通过服务的方式让群众实实在在地获得利益、感到幸福。二是“学习型”为建设“服务型”政党提供价值支撑。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学习型”政党建设就是要通过加强学习,在全党上下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指向,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贯穿到党的各项事业中。

“学习型”政党是提升党的创新水平的必由之路。“创新是建立在既有认识成果(知识)基础上的创新。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创新的材料、基础和背景。”[6]回顾党92年的发展史,每一次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新的问题,都会通过开展学习活动,总结经验,攻坚克难,实现创新发展。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针对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7]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前后,针对党的地位的变化,党中央提出要“重新学习”,学习如何从一个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学习如何从领导工农推翻反动政权到领导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初,针对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全党再次掀起学习热潮。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如何面临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全党学习的新问题。江泽民指出,“学习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8]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其显著特点就是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创新需求更加迫切。一个政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学习型”政党建设就是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党的创新发展能力、创新服务能力、创新整合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服务型”是“学习型”、“创新型”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指向

“服务型”政党是加强党的学习能力建设的根本方向。知识海洋浩瀚无垠,学习永无止境,因此,确立学习目标尤为关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法正确,学习效果就越明显。能否更好地服务群众就是党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指向和检验标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的民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维权监督意识显著增强,唯一能够凝聚人心的办法就是提供服务。执政环境的变化对我们党提出不断学习的迫切要求,学习的最终目的要体现为党的服务力的提升。中国共产党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展现其服务功能,以服务能力的提升强化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脱离服务群众这一根本目的,再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都只会流于表面、流于形式。

“服务型”政党是提升党的创新能力建设的目标指向。政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最终要体现在其政治创新实践上,即创新的终极目的是提高政党的服务能力。一是“服务型”政党为创新提供实践平台。创新成效的检验需要实践平台。政党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服务型”政党作为平台,时代发展呼唤政党提升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能力就需要创新服务思维、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途径、创新服务评价[9]。通过创新的方式,解决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服务型”为创新提供目标导向。创新要有问题意识,必须围绕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转变思维,提升能力。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的全部事业都是为了不断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当前,党的总体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各个社会群体的多样需求,因此,需要在服务中尝试新的方式、新的路径,真正提高服务水平。

(三)“创新型”是“学习型”、“服务型”执政党建设的动力源泉

“创新型”政党是提高党的学习能力的动力之源。学习与创新紧密相连,创新是不断学习的动力,学习更是不断创新的途径。只有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制度的不断创新,才能使学习获得源源不断的丰富材料和营养,使学习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不懈追求,才能不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0]。一是创新能力是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必须要检验学习成果,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一种检验标准。“学习型”政党建设强调团队学习,就是由于团队成员间共同学习,互相交流、相互启发,针对问题,集思广益,易于产生具有创新性的思想火花。二是方式、内容创新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容易让人“审美疲劳”,产生学习的倦怠感。团队学习、立体学习、终身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以及注入更多时代元素的学习内容为增强学习热情注入了新的能量。学习方式的创新直接影响着学习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效。三是创新成果有助于保持学习动力。创新成果,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创新,还是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都是学习人员努力付出的见证。创新成果为学习成员带来的心理满足感、成就感是保持学习动力的“一剂良药”。

“创新型”政党是提高党的服务能力的动力所在。创新与服务同样须臾不可分割。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群众为实现创新提供了实践平台。创新还是服务的动力之源,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来源于创新。简而言之,服务是一个“供给—需求”的满足过程,服务需求、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路径和服务评价是服务的五个基本要素。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我们提供服务的根本依据。第一,要创新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内化为一种执政思维、固化为一种执政能力,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穿于各项事业发展中。第二,要创新服务方式,坚持从基层抓起,将社会矛盾在基层化解,将党的光辉形象树立在每个群众心目中。必须坚持以民生建设为重点,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育和安全保障等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第三,要创新服务路径,通过建立一整套密切联系群众的行之有效的规章机制,确保服务的常态化和长效性。建设“服务型”政党,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通过调研、研讨等方式了解服务对象的利益诉求,使服务更加人性化、更具针对性。第四,要创新服务评价,必须借助问卷调研、随机采访、入户调查、网络调查等技术手段,全面了解群众对基层党组织服务态度、水平和质量的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应对之策。

(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从历史发展维度看,“三型政党”目标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的进一步充实、完善。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对党的建设目标变化轨迹看,政党建设目标的文字表述随着政党地位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却从未偏离“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本质属性。革命时期毛泽东曾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1]。新中国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提上日程,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上明确把党的建设定位于“团结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12]。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13];从江泽民提出党要成为“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4],党的建设目标始终随着执政环境、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党的十二大以来历次党代会所提出的党的建设目标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目标,这为党的建设目标体系增添了时代内容,使党建目标更加完备和明晰。

从政党理论维度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实质上是对政党功能的三种定位,但对政党功能的丰富和强化不能代替政党性质的准确定位。世界其他政党也可以成为上述三种功能定位的政党,但是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属性。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定位,单纯对政党功能进行丰富、发展,就会本末倒置,离我们的执政党建设目标越来越远。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政党先进性方面,建设“三型政党”目标具有逻辑必然性。另一方面,对于建设“三型政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学习型”政党必须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服务型”政党必须以坚持和彰显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本质要求,“创新型”政党必须以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为根本指向。因此,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贯穿于“三型政党”建设的全过程中。

三、“三型政党”的发展逻辑

(一)坚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主题统领“三型政党”建设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题,也是在新的执政环境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向、总要求。准确把握和自觉遵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回顾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指导党的建设,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指导党的建设是我们总结党九十多年建设得出的宝贵经验。简言之,学习、服务和创新是党的建设的成功之钥。要想始终保持党在学习、服务和创新方面的优势,就必须将三者转化为我们党的内在素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目标应运而生,“三型政党”建设目标与党的建设科学化具有内在一致性。“三型政党”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践要求的具体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提出“三型政党”的实践之源。因此,建设“三型政党”必须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统领。

(二)围绕“两个建设”的主线推进“三型政党”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是党的建设的“主心骨”。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就需要党在执政实践中具备这三种素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只有我们党真正成为“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将学习、服务和创新内化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才标志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三型政党”为目标,保证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与“三型政党”建设密切相关,党的先进性体现在立足学习,掌握科学理论,深刻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体现在立足服务,秉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体现在立足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实践勇气,以创新为抓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保持党的纯洁性要靠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忠诚信仰和政治操守。当前,党的队伍里存在一些党性不纯的成员和行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党的先进性的体现[15]。“三型政党”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就是我们党在解决少数党员不纯洁、党性不纯行为蔓延问题的针对性举措。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党性不纯的问题,要靠具体制度的制定、实施作保障,更要有“三型政党”建设目标作为总的方向约束。

(三)坚持“两个坚持”的方针指导“三型政党”建设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重要方针,也是推进“三型政党”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一方面,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的提出,本身就是我们党在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过程中不懈怠、不僵化的突出表现。中国共产党执政64年,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党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时代发展和党自身的发展决定了党的建设目标需要与时俱进。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型政党”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方针下对政党发展目标的新定位。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如何保证党的发展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呢?除了人民民主、政协监督、舆论监督等外在监督机制外,更需要党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是我们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重要方针,而学习、服务和创新就是检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各级党组织的三个标准。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成为一个优秀的党组织、成为一个坚强领导核心的执政党,要靠这三个标准来衡量、来检验。

(四)坚持“五位一体”的布局保障“三型政党”建设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形成的党的基础建设的结构布局。建设“三型政党”,必须以“五位一体”的结构布局作保障,才能切实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自我建设能力的提高。第一,思想建设为“三型政党”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思想建设强调党的理论创新,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指导“三型政党”建设的思想武器。第二,组织建设为“三型政党”建设提供了组织依托。组织建设强调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强调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作用,强调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地位等,这些为“三型政党”建设提供了党组织建设的经验。第三,作风建设是“三型政党”建设的关键,党的作风关系着党的整体形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建设“三型政党”,必须重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重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重视批评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第四,反腐倡廉建设为“三型政党”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建设“三型政党”,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在党内形成高度的自觉认同。反腐倡廉建设将一些信仰迷失、贪污腐化的份子清除出党的队伍,为“三型政党”建设净化了发展环境。第五,制度建设为“三型政党”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制度约束不仅包括惩处机制的硬性约束,而且包含制度文化的软约束。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必须用制度的方式保证“三型政党”建设过程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型政党”是党的建设的长期性目标,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符的制度体系,才能保证“三型政党”建设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志强.“三型”政党建设的几点思考[J].大连干部学刊,2013(5):15.

[2]王炳林,方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理论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2):7.

[3]刘 明.从服务型政党到服务型政府——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因素[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8):31.

[4]周多刚,徐中.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N].光明日报,2013-02-13:(3).

[5]姚 桓.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2):94.

[6]乌云娜.创新力[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18.

[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5.

[8]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45.

[9]裴泽庆.创新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动力支撑[J].四川党的建设,2013(3):16-17.

[10]肖光文,朱熙宁.关于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整体性思考[J].长白学刊,2013(3):16.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

[1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115.

[13]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7.

[1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18.

[15]戴焰军.先进性对纯洁性的关联与依赖[J].人民论坛,2012(4):20.

On the Double Logic of the Three-type Marxist Ruling Party

Lu Xudong

(Party School of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Beijing, 100091)

Abstract: Promote the three-type Marxist ruling party building, the first respon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ts theoretical logic and the logic of the dual analysis. From the theoretical logic view, learning, service-oriented, innovative and Marxist ruling party is the three-type ruling party's four factors. To clarify the boundaries of its structural elements, from a scientific theory, value and path selection, the three dimensions to investigated learning, service, innovativ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parties. Second, study the inner logic of four structural elements between the learning is the premise, service is the goal, innovation is the driving force, the three are united in the Marxist ruling party building. Third, the three types of political parties' construc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thoroughly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party building.

Keywords: Marxism, three-type ruling party, inner logic, development logic

猜你喜欢
三型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如何发挥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在学科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以“三型”人才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