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2013-04-29 18:04李春梅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创设

李春梅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和“数学化”,不是教学中对立的两个方面,但自从有意识地进行定义、尝试、追求之日起就充满着矛盾。从“误区”与“对策”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数学化《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数学课程标准》说:“(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数学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纯知识的传输、结论的展示或结果的运用,忽视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历次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味”越来越浓。然而,由于理解的偏差、引领的偏执,不经意间我们又走进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误区。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误区

1.生活情境复杂化

情境的创设是必要的,但有些情境创设,实在是无用而又浪费时间——数学课上成了看图说话课。教学二年级5的乘法口诀,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们看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小朋友。

生2:小朋友在划船。

生3:好大的河啊,好多的人啊!

生4:那么多人,不会掉下来吗……

师:你们没发现他们是怎么坐船的吗……

生1:看到了,有划船的。

生2:还有敲鼓的。

生3:两条船没有铁锨啊(船桨),小孩子用手划!

生4:还有一个小朋友拿着小红旗在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一定的生活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有利于知识建构。但是,情境创设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影响数学思维的训练。

生活情境复杂化还表现在部分教师过分突出了“生活味”,而将数学无形地搁置于从属地位,“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冲淡、稀释了“数学味”。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相遇问题”的教学时,进行了这样设计:“六一”儿童节的早上,天气晴朗,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小红兴致勃勃给小丽打电话,约小丽到儿童乐园去玩,经过商量,两人约定9点同时出发。小红家住在儿童乐园的东面,小丽家住在儿童乐园的西面。小红每分钟走80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 25分钟后两人正好在儿童乐园门口相遇。请问小红和小丽家相距多远?这是一道最基本的行程类的应用题,但教师为了体现“生活味”把它编成了一个人物、时间、地点、情节俱全的小故事,使得原本简练的数学套上了一层厚厚的生活外衣。

2.生活追求片面化

一些教师片面理解“生活化”的内涵,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数学课堂布置的和现实生活十分相象。例如,在某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优质课光盘上,有一节低年级的“分类”教学课,为了达到“生活化”的效果,教师在教室里摆放了六七个真正的货物架,货物架分为若干层,每层上布满了许多商品,教室严然成了一个小超市。整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跑上跑下实在热闹,教师也因为忙碌而显得十分激动。

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是否非要让学生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呢?回答是否定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不能等同于数学。

3.成人生活学生化

例如,有一道租车问题:甲乙丙3人合乘一辆出租车,事先讲好按路程远近分摊车费。甲在全程的1/3处下车,乙在全程的2/3也下车了,最后丙一人坐到终点,丙共付36元钱,那么甲、乙各应付给丙多少钱。

例如,在学习了24小时记时法后,设计了这样的连线题:

大风车19:00

新闻联播晚上7:35

百家讲坛12:50

焦点访谈下午5:00

这样的练习看上去与生活紧紧相连,充满了“生活味”,但细想一下,与学生的生活毫不相关。说实在的,现在的孩子没几个关心“大风车”,他们关心的是奥特曼、叮当猫、小鲤鱼、喜洋洋和灰太狼,更不要说新闻联播、百家讲坛、焦点访谈了。这种生活化严重脱离小学生现实生活,这是以成人的视角强加于学生,是传统数学教学的变相呈现。作为教师,作为教材的编写者,应当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适合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化”,而不不应该自以为是地把成人的“生活化”强加于学生的头上。这是“假生活化”现象,像这样的例子还有租船、利率等方面。

我不反对数学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但我们不能把“生活化”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惟一追求或片面追求,不能为“生活化”而“生活化”。正如郑毓信教授指出的,“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由‘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的简单‘回归,而应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我认为,生活化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数学问题情境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1.把握教材中數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交接点

教材中例题的情境一般较为注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但哪些可有效利用,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要求对其进行相应的改动,赋予学生熟知的、乐于接受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呈现,以唤起学生前数学经验的储备,活跃他们的思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

2.创设课堂上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连接点

数学教材中编排的“认识方向”“观察物体”等单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这是“数学生活化”最直接、具体的体现。但生活问题必须上升到数学问题的意识层面才是数学学习的根本,不能为了生活而“生活”,忽略了生活情境的创设始终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技能的习得、数学思维的培养而服务的目标。

3.拓展课内外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交融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的最根本目的最终要用于生活,而不是总结方法、掌握策略、提高解题技能,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知识有用、实用、好用,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例如,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学生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辨别一下步测、目测、测量的差别;学习了质量单位,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常见物体的重量,感受一下大小多少的不同;学习了打折的知识后,搜集商店优惠措施,比较几折与满多少元送多少元的差别;巩固了圆的知识后问一问学生,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窨井盖为什么是圆的,管道为什么是圆的……

总之,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是漫长的。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数学化”与“生活化”的关系,避免“生活”是“数学”的一切,“数学”向“生活”的简单回归,应该从更深层次上认识问题,促进两者“有效”整合。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