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儿童到底有多远?

2013-04-29 20:52王燕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班级老师教育

王燕

翰子是个跟老师很没有“眼缘”的学生。

开学第一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圆下一条笔直的线,让孩子们谈谈我的用意。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我们是初升的太阳,跳跃在海平线上。”“老师应该想告诉我们新学期新起点吧。”“我猜想老师应该是希望我们一直走在平坦的大路上。”“老师希望我们的路越走越远吧。”……多么聪灵的孩子们,新学期寄语他们的期望已经无需我多言。这时,一声怪腔怪调不适宜地插了进来:“这不就是元旦的‘旦吗?哪有你们这些乱七八糟的猜想。元旦不就是可以放假嘛。嘿嘿……”我眼睛一扫,打量着这个在课堂上随意发表高论的家伙:一头乱糟糟的头发,一双精干有神的小眼睛,一身邋里邋遢的衣服,一脸嗤之以鼻的神色,一副懒洋洋的模样,这无疑是教室里不和谐的因子。凭着教师的本能,我没有立即斥责他,而是接过他的话:“这也是个元旦的‘旦字,元旦,一年之初,寓意着崭新的开始。老师希望同学在崭新的学期里学得开心,收获知识的愉悦。”我的这番解释他听后只是淡淡地别过了头,眼睛看向了窗外。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照面。

一个星期下来,每每作业不交的名单上都有他的名字。跟上任老师了解后,我知道作业不写已成为他的“风格”。对于这一情况,我终于在周五与他进行了一次单独面谈。苦口婆心加谆谆教诲加连哄带骗,坐在我面前的翰子却是一脸漠然。或许我说的那些话他的那些前任老师早已颠来倒去反复N次了,他已练就了一身“刀枪不入”本领。

于是,我和翰子的“拉锯战”开始了。

每每上课,他总是“心无旁骛”地玩弄着他的文具、书本,甚至不知名的玩具,而我总要点点他的桌子或是给他个眼神提醒他注意听讲;每每作业,他的本子上总是一片空白,却依然“光明正大”地上交给我,而我总要把他找到一旁,叮囑他补上作业;每每小练习,他总是将练习纸塞到课桌里,等到组长收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而我总要训斥他;每每出操,他总是鹤立鸡群,特立独行,而我总要纠正他的行为;每每……

教育是个慢慢的过程,上帝也让我们陪着蜗牛慢慢散步,然而当我的宽容和等待并没换来他的一丝改变时,我有些无奈,而他渐渐的成了我身边的“隐形人”。

【案例呈现:学生眼中的翰子】

一次偶然。

“班级中,你最欣赏谁?”为了让学生们学会欣赏别人,我们班进行了这样的一次话题研讨。同学们写好后纷纷交给我,由我组织讨论。我收到了同学们写的字条:

魏培昕:他坐在班上的“角落”,似乎对班级的情况从来不关心,但是我却知道他有颗火热的心。总在不经意间,我发现他会把班上坏了的凳子修好,他会把纸篓旁边的卫生打扫,他会带钢笔水提供给班级同学用……

魏玮:他曾是我的同桌,好学跟他沾不上边,但我却很佩服他。他很聪明,损坏的文具到了他手里总能进行拼装和再加工,或是变成玩具,或是成为新文具。最佩服的是,他总能变着花样玩,每次都能玩出新点子,我羡慕他。

王涛:翰子跟我是邻居,他经常到我家串门,别看他成绩不好,他在我们小区可是领头人物。他能一呼百应,他会安排活动,在我们班很有“威望”的。

王有为:原本我不喜欢翰子,他成绩不好,而且老师也不喜欢他。但有一次,他改变了我的想法。那次,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碰到几个初中的学生。那几个人居然问我要钱,我不给他们,他们就要揍我。就在我感到很害怕的时候,翰子出现了,他虽然没有那些人高大,但却很勇敢地抡起拳头,准备帮我。好在后来遇到了爸爸,那场恶战也没有发生。但是翰子却成了我心中的英雄。

倪佳乐:我欣赏翰子,那是因为他自由、仗义、勇敢、敢作敢当,这些我认为都是一个男孩子必备的品质,而在我的身上比较缺乏。

……

始料未及,这样的翰子却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案例分析】

翰子是众多班级中都存在的一个人物形象。“隐形人”和“偶像”之间,竟有这般差距,差距的产生怎能不引发了我的思考?

取舍:当成绩和个性发展发生矛盾时。

教育是什么?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谁要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便他学习能力非常强,那她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无疑,翰子的学业成绩是不理想的,他几乎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作为教育者的我,眼见的是他对待学习的漫不经心,从未思考,他是因为什么原因对学习毫无兴趣的;也许,我的初衷是为了激励翰子,为了缩小他和别人的差距,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教育的反反复复,因为我教育的浅薄无知,与我的愿望背道而驰。我的目光紧盯在了翰子的学习上,忽略了对翰子心灵的加温。无意间,我给翰子贴上了“标签”,自然也给他的心灵世界蒙上了一层阴影。

孔子曰:有教无类。我的学生们懂得这点,而我忘却了,我惭愧!我要拜我的学生为师!翰子的“会玩”,岂知不是一项本领?翰子的“仗义”岂不是男子汉的责任的驱使?对学生兴趣的重视,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重视,注意他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这个事实,其实这是一种被我忽略的教育理念。

我醒悟:当成绩和个性发展发生矛盾时,尊重个性发展,就是拯救教育的良方。

进退: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多一些呵护和尊重。

当代作家贾平凹也很推崇儿童,他甚至要拜儿童为师:“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开始我见他只是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儿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泊是慈悲的,“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三岁半的孩童都只“一切都有生命”,都知“尊重”。对于翰子,我始终用一种眼光,一种标准来评价他,无疑,我失望了,我看到的是他的学业不理想,我看到的是他对学习兴趣的丧失。我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他,用成人的眼光去打量他,急功近利之心让我看不起学生,须不知学生有自己的“声音”,而且学生的“声音”是成人无法叫出来的,是成人无法替代的。我庆幸我听到了学生的“声音”,在这片声音中,学生告诉我,翰子的可爱之处,翰子的仗义之行,翰子的聪颖之点,翰子的仁义之心;在这片声音中,我心中“隐形人”翰子逐渐清晰起来,逐渐明朗起来。

我醒悟:当评价短缺时,我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我要给这样一个拥有着至善至美的翰子以尊重,让他在教师的进退间立体起来,丰满起来。

看翰子,改变一下眼光,放下架子,谦逊地面对他时,我相信我定会在他那里发现一个清新的世界。

猜你喜欢
班级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不称心的新班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