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君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任何一段称得上叫音乐的东西,或许没有和声,或许没有旋律,但绝对不可能没有节奏。
一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阶段,原有的节奏感一般只停留在简单的身体蹦跳的基础上,虽然表象透露出很有动感,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融入到节奏和音乐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好玩、好模仿、好参与。如何把节奏感融入到他们生活中的听、说、动当中?笔者通常会运用 “教学做合一”,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说一说、拍一拍、动一动的过程中体验音乐,感受节奏感。
一、听听声
音乐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把音乐通过耳膜的振动,听进心底,才能感知到音乐的魅力。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的欣赏能力、音乐的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各种奇妙的声音,并要他们听一听这些生活中的声音有什么节奏特点。如:同伴的呼喊声;大自然中雨滴窗沿声,风声;生活中汽车的喇叭声;上下楼梯声和走路的笃笃声等。学生都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他们都非常兴奋,因为他们听出这些声音都是有着非常形象的节奏,都会饶有兴趣地去模仿这些节奏,或许学生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将这些有节奏的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学生和着音乐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他们就会发现这些声音既在不停地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学生在仔细聆听这些声音的同时,不仅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用心倾听,唯有倾听,才能挖掘到无尽的音乐宝藏,随着一次又一次聆听的深入,才能培养出细腻的心灵,才能感悟到美妙的音乐,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感悟能力。
二、说说话
“说”是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说话的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学生通过“说”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音乐的节奏与“说”的节奏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说“爷爷、奶奶、老师”等简单的称谓时,平缓的语气节奏为X X ,开心兴奋时的节奏又成了XX;又如在说“做游戏、好朋友、穿衣服、真开心”等短句时的节奏为XX X 。从贴近生活语言出发,从“说”出发掌握节奏,这不仅容易操作,而且最富有生命力。一年级主要学习的是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两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的节奏型。让学生有节奏地讲一些词、短语、简单句,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学生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例如人音版一年级第一课《你的名字叫什么》。
2/4
师问:X X X X ︱ XX X ‖
你的 名字 叫什 么
生答: X X︱ XX X ‖
我 叫 (某 某)
通过一系列训练,学生很容易学会“X XX ”等节奏型,在熟练掌握这些节奏后,我们可以编辑其他形式组合让学生练习,也可以让他们自由创编儿歌。
这些儿歌虽然看上去简单,但长期不断地训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初步感知了节奏。
三、动动身
节奏感完全依赖于运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理论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但是需要诱发和培养。只有以听音乐和做身体动作为手段,才能唤醒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我们可以通过音乐与律动相结合的学习形式,把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如拍手、拍腿、跺脚、点头等,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体验音乐情绪的能力。
1.拍一拍
设计律动活动要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规律,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组织活动时要从他们能够做的动作开始。而拍手这一比较容易控制的简单动作就成为他们情不自禁的最常见的一个动作。比如,学生围成半圆,教师拍腿打拍子,动作幅度可以稍大一些,以便于学生模仿。刚开始几乎没人感觉是在打拍子,他们仅仅是在模仿,尽管如此,如果每次上课都练习,没多久,学生就可以边唱歌曲边打拍子。如在学唱完歌曲《跳绳》《国旗国旗我爱你》等一些歌曲时,笔者就会用生不同的节奏给歌曲伴奏,如四分节奏、二分节奏等,学生就能情不自禁和着音乐进行演唱了。但是在拍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力度,学生们不加约束,经常会乱拍一气,反而破坏了歌曲及音乐原有的美感。学会了拍击以后,就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些节奏以及用直观的图形来表示拍子,并用来数歌曲的拍子。因为笔者告诉学生代表着我们的心跳,我们心脏的跳动就和打拍子一样,学生们都感觉很新奇也很有兴趣。
X X X X —
2.踏一踏
当大部分学生能够拍腿或平稳击拍以后,教师就可以考虑让他们跟着音乐踏步走。一开始,笔者会选择他们平时走路的速度和着音乐踏步,特别是一些中速的四分节奏的曲子,如欣赏曲子《口哨与小狗》《快乐的一天》里的片段等都能很好地和踏步结合起来。在掌握了简单的踏步节奏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创作了一些生活节奏来玩踏步,如:
2/4
★ 念: 上 楼梯 踏踏 踏踏 踏踏 踏
下 楼梯 通通 通通 通通 通
踏: X X ︱ X X X X ︱ X X X ‖
在贴近生活又有趣味的踏步节奏中,学生们节奏感又上了一个台阶,身体的协调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摆一摆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双手拍击桌面,就能让身体有想摆动的愿望,而身体按节拍重音的规律左右摇摆对于提高学生的节拍感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三拍子,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和表现起来比较难。笔者在教唱三拍子曲子时,会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摆动身子,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特别能感受三拍子强弱弱起伏的特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
当学生基本掌握了用手、脚、身体摆动等表现节奏后,可以引导他们用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当一段音乐出现后,学生可以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表现,例如捻指、用舌头发声音等。一来二去,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寻找最佳表现方法。
四、玩一玩
学生永远不觉得疲劳的活动就是“玩”,从来没有一个学生会说自己不想玩、不愿意玩,玩总能让他们开心无比,既然如此,何不将我们的节奏训练融入到孩子们乐此不疲的玩中呢?
在教学中,重复是避免不了的。“重复”能帮助我们最便捷最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但是简单枯燥的重复浪费时间,而且容易令人生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发生,笔者在课堂上经常玩的是“我的记忆我做主”的游戏,先在黑板上出示一条节奏,读几遍以后,请大家闭上眼睛,擦掉其中一小节。然后让他们睁开眼睛,再次来读节奏,要求能读出刚才擦掉的节奏。重复以上的步骤,直到黑板上什么都没有,让学生凭记忆读出整个节奏。或者也可以进行记忆听写节奏,这种节奏记忆、听写训练是在认读节奏的基础上通过听觉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过程, 训练时还可以进行训练相对长度的记忆力,然后逐渐掌握不同类型的节奏。也可以用拍打或敲击的方式进行节奏记忆、听写训练,这种训练方法会获得很好的效果。除了玩“我的记忆我做主”这个游戏以外,笔者让学生经常玩的还有“我是小小快递员”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给第一个学生一个固定的节奏音型,一个一个学生把节奏传下去,要求节奏不能变化,学生乐此不疲,玩得非常开心。这个节奏传递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节奏感,又培养了他们节奏拍击能力和记忆能力。
“只学习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这是不争的事实。玩中学,学中玩,边玩边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但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只要我们巧妙设计“玩局”,引导得当,就能使他们的“玩”变得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命脉,节奏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着最直接和最密切的关系,感知节奏是人的一种本能。在学生的节奏感训练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依据地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让他们在“读、听、动、玩”中提高节奏感,感知音乐的美,并获得审美的愉悦。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中心小学 317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