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娜仁图雅
【摘 要】针对当前的“汉语热”现象,探讨了促进“汉语热”出现的几个主要因素。同时,对“汉语热”背后存在的几个典型缺陷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到了“汉语热”背后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到了促进实现真正“汉语热”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汉语热;思考;中华文化
一、促进“汉语热”出现的几个主要因素
1.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商机是促进汉语热的根本动力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已经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给国内人民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世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商机。一般而言,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动机很多,包括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的神秘感以及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等,但由于汉语与西方语言表达存在较大的差异,若需要完全掌握汉语的语义 及其背后的语言文化,并非简单的事情。不但需要坚强的毅力,而且还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虽然功利性是学习汉语的基本动力,但是其最终依然是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学习汉语,为汉语的广泛传播带来了机会。
2.中华文化是汉语背后的软实力
国家的强盛与发展会增强其民族认同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在国际地位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得到加强,海外华人与华侨对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加。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华人与华侨的人数很多,但是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导致其虽然在当地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但是其长期受到各种形式的歧视、压迫,没有得到自己应有的尊严和地位,这主要是与其对应的文化自信心较弱决定的。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 整体国力及地位得到提升,海外华人与华侨都有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尊心得到明显加强,其自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也增加,愿意学汉语、用汉语。例如,马来西亚的当地华人就曾提出“是华人就得学汉语”的学习口号。
3.中国政府的积极参与推动是促进“汉语热”的重要保证
中国政府的汉语推广战略与政策在对应程度上促进了“汉语热”的出现。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采用了多种政策措施积极将汉语向海外推广,例如在国内外进行HSK普及,推广实施“汉语桥”工程、“孔子学院”等,为汉语的推广与拓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在政府管理方面,也通过设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方式将汉语的 重视程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为汉语的国际化推广提供了政府保障。
二、“汉语热”背后表现出的局限性
1. “汉语热”并非是全球都“热”
通过“汉语热”的不断升温现象,可以看到汉语的国际化推广工作并非如国人所期待的那样,汉语已经在全球各个角落中受到热烈欢迎。其客观的情况是“汉语热”在全球分布并不均匀,有冷有热。以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为例,截止至2010年,全球共有691所孔子学院。其中,美洲343所、欧洲187所,亚洲112所,其中分布密度最大的为美洲。而在亚洲,局前三位的分别为泰国(23所)、韩国(21所)、日本(18所),三个国家的规模相对最大,而且三个国家的孔子学院数量占到整个亚洲的50%以上,而在其他的亚洲国家 则分布较少,甚至在一些国家甚至没有开办。例如,在拥有大量人口的印度却没有开办一家孔子学院。从整个角度来看,要让汉语热向全球,还需要付出长远的努力。
2.来华留学生生源结构不够均衡
来华留学学习汉语的学生主要来自于亚洲,而且主要四韩国、日本以及印度尼西亚。从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学生分布情况来看,“汉语热”在我国的周边国家较为明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全世界都在学说中国话”。虽然在部分国家汉语的学习人数急剧增加,而且汉语的国际化推广速度、规模等都得到明显提升,但是除了韩国、日本等几个国家之外,世界绝大部分的国家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汉语热”,更加不能与英语、德语和法语等语言的普及程度相比,依然只是少数外国人的选择。
3. “汉语热”呈现出“外热内冷”的现象
国际化的“汉语热”呈现出势不可挡的趋势,但是在国内的汉语教育中却表现出了与之不相称的问题,汉语不断遭到国人自己的冷落。在“全民英语”的热潮当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整体汉语素质急剧下降,不但书面表达能力不断下降,而且日常的口语也更加单调。例如,部分年轻人可以写出好看的英文,但是在书写汉字时却错别字连篇。
4.汉语“热”,而汉语文化“冷”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载体,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或缺的关系。尤其是语言,其具有超出本国范围内向国外辐射的能力,这是语言“出超”特性的表现。而当前“汉语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语言出超,而语言背后的文化却处于入超地位。例如海外大部分学习汉语者都以从中国获得商机、为求职增加筹码等,真正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学习者少之又少。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汉语有热情,而对其背后的中华民族精神及文化缺乏热情。
为了保证汉语的国际化推广持续进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汉语热”背后的冷热不均问题。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汉语国际化,不但要依靠中国在经济实力、国家政策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吸引力,同时还要通过加强在汉语国际化推广过程中的文化传播,尤其是加强对中华民族精神、和谐思想以及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传播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汉语热”。
参考文献:
[1] 郭力. 略谈海外"汉语热"及其原因[J].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2):87-90
[2] 韦静. 世界汉语热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4):96-102
[3] 萨如拉. 如何面对全球语境下的汉语文化热[J]. 大观周刊,2011(20):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