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啸峰
2012年,在河南省粮食局的正确领导下,郑州市粮食局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积极推进粮食检验监测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各项检测监管活动,广泛参与社会粮油食品质量检测,不断提升粮食质量监测能力和水平,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粮食质量安全。2012年7月,郑州市粮食局所属市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成功竞标郑州市大宗食品检验任务,获得郑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食安办)安排的全市大米、杂粮、食用油、小麦粉的检测任务。共完成检验任务970批次,其中:检验大米样品430批次、糯米70批次、杂粮170批次、食用油200批次、小麦粉100批次。这是我们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首次参与粮油食品质量社会化监测和管理工作,有效地服务于郑州市粮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升了粮食行业的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职责
郑州市粮食局高度重视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粮食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把粮食安全监管作为工作重点,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粮食安全监管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同时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由政策法规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处进行执法检查,流通与行业发展处负责业内管理,参加市食安办组织的社会检查和宣传活动,市粮食质量检测中心加强粮油检验监测,军供中心保证军粮品质,并和各储粮单位层层签订储粮安全责任书。基本形成了上下对应、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新机制,为郑州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二、增添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
近年来,郑州市粮食局大力支持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工作,加强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共协调市财政拨款近700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购置款530万元,共购置粉质仪、拉伸仪、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仪、离子色谱仪、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微波消解仪等仪器设备44台(套),并对化验室进行整修,使之全部达到防尘、防风、防爆、防震等要求。另外,郑州市粮食局积极帮助质检中心争取国家仪器资金230万元,争取市政府出具230万元的仪器购置配套资金承诺,市财政资金如果今年上半年到位,该中心仪器设备总资产将达到1000万元。这些仪器设备的增添、更新和配套,极大提高了检测能力,为各项粮食检验工作和社会化监测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社会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为使广大群众更好地认识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性,郑州市粮食局按照上级文件和有关食品安全会议精神,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利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9周年的宣传活动,宣传粮油食品质量检测监管的有关规定;举办粮食科技周活动,在登封市与河南省粮食局联合举办的粮食科技周启动暨农户科学储粮发放仪式中,突出科技与质量的关系,共悬挂标语、横幅20余条,制作展板50多块,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设置了咨询台,为广大市民和农民朋友讲解和传授鉴别各种优质、劣质粮油食品的方法。举办了“放心粮油宣传日”、“粮油质量检测机构实验室开放日”系列活动;联合白象食品集团、兴泰科技、金苑面业等多家放心粮油企业,在全市80多个点同时举行“放心粮油宣传日进社区”活动。活动丰富多彩,展板展示、宣传资料贴近实际,活动当天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300余人次。为提高优质粮油和主食产品的影响力,主动联系河南省电视台、《河南日报》、中原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系列报道。这些活动,提高了群众鉴别粮油食品优劣的能力,提高了群众对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全社会营造了重视质量安全,倡导健康、安全消费,质量安全群众参与、社会关注、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监测平台,构建检测体系
一是建立以郑州市粮油质量监测中心为主体的粮食质量监测平台。重点抓好新收获粮食的品质测报,包括等级、水分和卫生指标;承担辖区内各级储备粮、政策性用粮的质量监测与抽查。二是县级粮食部门配合市级粮油质量监测中心承担检测任务的粮食质量监测平台。各县(市、区)积极配合市粮油质量监测中心做好原粮卫生状况调查,科学布点,规范取样,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和代表性。登封市率先成立质检化验室,为县(市、区)完成质检工作起到了表率作用。三是建立以骨干粮油储备企业和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粮食质量监测平台。强调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企业现有质检化验室的作用,逐步完善检测设施,不断增强监测功能,确保库存粮食和加工的成品粮、食品等达到国家质量卫生标准。目前,郑州市积极推进主食产业化,兴泰、思念、三全、白象、云鹤等5家被国家认定的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不但拥有完善的检测设备、具备粮油食品质量检测能力,还具有标准制定、产品研发等科研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郑州市粮食质量检测水平,提升了郑州市在主食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和影响。
五、健全检测制度,保证质量安全
粮食一般通过粮食购销企业、加工企业和农民这三种途径进行存储,粮食存储条件直接影响到原粮的质量,加强对企业仓储、出入库检查,提高农民仓储质量是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一是扎实开展收获小麦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2012年共抽样、检验全市收获小麦样品76份,代表22个品种,为宏观调控和指导收购提供了数据支持。二是健全原粮卫生监测与抽查制度。在夏粮收购、粮食库存检查中进行抽样检验;对地方储备粮进行轮换检验验收,共完成地方储备粮轮换检验25批次,作为轮换完成认定和费用拨付的重要依据;强化辖区内粮食企业的粮食质量和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定期抽查粮食卫生质量状况,防止不符合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三是健全粮食入库和销售出库质量检测制度。从原粮到粮油加工严格执行“一批一检一报告”制度;健全重点产品及重点企业的检查、监管制度,切实加强对储备粮承储企业、军供企业、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的监管。四是积极开展农户科学储粮工作。2012年,共完成5万套农户小粮仓建设任务,还采取集中和入户培训的形式,推广普及农户科学储粮技术,保证了农户储存的粮食品质。
(作者系郑州市粮食局局长、党委书记)